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51.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发育一种特殊的砂质脉状构造;层面上表现为不规则密集分布的细砂脊,垂向上由不连续薄砂层和近于直立的"肠状"砂脉体相交互组成.浅色砂脉由较纯的石英粉砂-细砂组成,含微量自生白云石、菱铁矿及微晶碳酸盐岩斑块,与黑色泥质围岩边界截然.研究表明,砂脉构造可能是在早期成岩阶段前由来自薄砂层的细-粉砂灌入甲烷缓慢逃逸通道而成,并由于压实缩短而褶皱成"肠状".薄砂层与黑色页岩形成的能量条件完全不同,可能系由风暴将海岸带或砂坝细砂带入低能环境而形成;甲烷源自沉积中埋藏的微生物席腐烂分解.围岩层面有微生物席成因微皱痕和气体逃逸形成的气泡构造,围岩中发现有细菌化石和草霉状黄铁矿.串岭沟组中密集发育的砂脉构造是目前地层中识别的最古老的甲烷排放证据,并有可能作为指示地质时期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甲烷逃逸的沉积标识.大量高效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圈可能是导致元古宙地球表层高温室气候和无冰川发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基于2000—2020年Landsat TM、ETM + 以及OLI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纳木错的湖泊边界并计算其面积和湖岸线长度,分析20年间纳木错湖泊面积和湖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同时段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湖泊变化原因进行探讨,为研究纳木错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纳木错湖面面积增长38. 58 km22相似文献   
53.
主要研究了空中三角测量中像片及像片连接点拓扑关系的矩阵表示算法及其应用。像片连接点自动匹配和区域网平差是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内容,像片及像片连接点的拓扑关系是自动匹配和区域网平差高效处理的关键。据此,从导航GPS数据生成的航线图出发,提出并研究了基于8邻域算法的像片连接点矩阵生成方法,完成了用二维矩阵表示像片连接点点号和点名,并通过该矩阵完成了像片连接点自动匹配中同名像点自动查找和区域网平差中地面加密点自动查找的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存储效率和区域网平差速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纳米矿物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矿物作为连接原子/分子和块体矿物材料的桥梁,在建立矿物微观反应机制和宏观现象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纳米地质学的迅速发展,纳米矿物在地表环境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及其反应活性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综述了天然环境中常见的纳米矿物的成因、存在方式、特殊的尺寸效应、团聚行为、生物/非生物界面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地表环境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具有重要环境意义的纳米矿物与其对应的大尺寸矿物颗粒在吸附行为、溶解速率、团聚状态、催化活性、界面电子传递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对于纳米矿物与其对应的宏观矿物晶体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矿物对各种地质过程的作用,对于推动地球科学向更加微观和深入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安徽泗县的龙卷多普勒雷达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龙卷发生前,卫星云图上有3个对流云团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每个云团的东南侧有弓状回波发展,3条弓状回波首尾相连,也呈东北-西南向排列,龙卷发生在最西南的弓状回波的顶部。龙卷发生前弓状回波在上游产生了短时强降水,2 h降水量达到60 mm以上。在弓状回波的前沿,雷达探测到一系列的中气旋,龙卷发生前30 min,最西南的弓状回波追上其前面的回波带,发生了2个回波带合并,回波合并前,回波带上有2个中气旋,回波合并后,探测到一个特大直径的中气旋(径向直径25.8 km)。在龙卷发生地的上游,有一条带状的灾害性大风区,实地位置测定结果,该带状大风区与一系列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边缘移过的路径一致。分析认为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边缘,中气旋的风向与弓状回波后的直线风方向相同,两者叠加造成灾害性大风。出现龙卷1 h 40 min之前(05:00),在泗县上游淮北地区,雷达开始探测到中气旋产品,在12 min之前探测到TVS(龙卷涡旋特征)产品,这些雷达产品对大风灾害的临近预报无疑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56.
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断面图自动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断面图绘制工具都是基于成果文件进行的,这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需求,针对这种数据处理模式不足,基于AutoCAD.NET采用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断面图形自动绘制是面向编辑过程,这样能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有效检查。  相似文献   
57.
58.
一次强雹暴系统及其阵风锋的雷达回波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娟  宋子忠  李金城 《气象》1996,22(1):13-17
作者介绍了在一次强雹暴系统的雷达探测中发现的阵风锋回波带。讨论了阵风锋回波带的性质、结构及其成因,分析了它对雹暴回波系统的反馈作用,指出了其和经典模式中阵风锋的不同之处。提出了这次雹暴系统维持和传播的自激机制,并且探讨了阵风锋回波带在短时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60.
刘娟  宋子中  程铁军 《气象》1994,20(10):42-45
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系统是对天气雷达数字化终端的再开发,它由天气雷达联防报自动编制和降水回波图打印两部分组成。系统用8088宏汇编语言编程。使用这个系统显著提高了天气雷达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