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61.
王华  陶庭叶 《测绘通报》2016,(6):138-141
卫星导航定位是测绘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课程也一直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具有理论深、更新快、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对教与学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笔者在广东工业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讲授该课程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包括教材更新慢、内容抽象、授课方式以"填鸭式"为主、实践时间不足、程序设计能力弱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术研究前沿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穿插专家学术讲座等教学形式,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协调与其他课程的内容安排等措施,从教学的内容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6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背形负花状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峰  董月霞  王华 《地球科学》2010,35(6):1029-1034
花状构造以其独特的构造样式而成为在剖面上识别走滑构造的重要标志.经典的花状构造包括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发育一种新型的花状构造——背形负花状构造.在三维地震剖面上,背形负花状构造是由一束向上、向外撒开的大多数为正离距的离散的走滑断层或转换伸展断层所限定的,下部呈"向形",上部呈"背形"的组合样式.平面上,褶皱和相关正断层呈雁行排列.背形负花状构造发育于南堡凹陷转换伸展的构造背景.浅层的"背形"是由转换伸展断层牵引塑性的盖层而形成的一种强制褶皱.该构造经历了牵引背斜形成和背斜脊部断裂-塌落两个发育阶段.背形负花状构造普遍发育于渤海湾盆地的新近系.   相似文献   
463.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经历了3个裂陷阶段,即裂陷Ⅰ幕(S100-S80)、裂陷Ⅱ幕(S80-S70)和裂陷Ⅲ幕(S70-S60),分别对应盆地的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裂陷活动早期以强烈的差异性块断作用为主导,而晚期逐渐被区域性坳陷作用和少量断裂活动共同控制的均一化沉降作用所取代,整体呈现出弱-强-弱的演化特征。裂陷作用的幕式过程及不同裂陷幕同沉积构造活动的差异性通过对可容纳空间、沉降速率、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构造格架的深刻影响,进而控制了盆地内层序地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的整体发育、沉积与沉降中心的时空展布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体系域的构成样式。  相似文献   
464.
以钻井测井、岩芯描述和样品分析为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技术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和层序分析,将山2段确定为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4个短期和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和2大类5种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分析了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叠加式样与砂体展布和演化规律,建立了以中期基准面升、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山2段地层格架和对单砂层进行了等时追踪对比,确定中期上升期是三角洲河道砂体连续叠置形成巨厚砂体的最有利时期,洪泛期为细粒沉积物沉积期,也是隔层和局域性盖层主要发育期,下降期受侵蚀影响河道砂体不发育。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结合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砂岩等厚图、砂/泥比等值线图和沉积微相图,对长北气田山2段砂体分布开展序贯指示三维模拟和预测,为长北气田山2段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5.
聊古1井井口装置改造及其观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自流热水井断流情况下, 调整观测技术思路, 并通过井口装置改造, 实现人工连续自流条件下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 改造后一年多的观测实践表明, 多数测项仍可继续观测, 观测产出的动态特征与断流前天然自流状态下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6.
洞穴滴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是岩溶洞穴内的低能量的渗流水,它受控于水- 土- 岩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桂林盘龙洞滴水一个水文年的动态监测表明,洞穴滴水对大气降水的响应较快,其所记录的滴水特性直接反映大气降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并系统地记录了滴水溶- 侵蚀和沉积过程,以及与生态环境和石漠化的演化历史。常年性滴水的动态监测,揭示在夏半年( 5- 10月)是新碳酸盐的主要沉积时段,表现出新碳酸盐的沉积具有与雨热同季的特点。暴雨或季节性滴水基本保持了雨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滴水量大,滴速快,因而具有较强的溶- 侵蚀作用,导致盘龙洞石笋Pa、Pb、Pc 形成后被溶- 侵蚀的体积分别达339872 cm3、13 680 cm3 和33 792 cm3; 在冬半年,常年性滴水由于滴速和滴量较小,其溶- 侵蚀性较弱;而在夏半年,由于滴水的饱和度高,沉积量大,往往将在冬半年形成细微的滴溶蚀凹坑或孔穴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467.
歧口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内陆断陷含油气凹陷,具有多幕构造演化、多类构造样式、多个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时空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层序构成样式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合歧口凹陷构造古地貌背景和物源供给体系时空演化差异性的研究,在研究区古近系总结出四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多级断阶带型层序样式、轴向断坡带型层序样式、挠曲坡折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的古地貌差异,而物源供给体系的强弱程度以及供给方向变化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分散和堆积样式。因此,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对于研究区有利隐蔽圈闭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8.
采用WOA13气候态季节温度数据,利用绝对梯度法对东海黑潮不同水深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东海黑潮温度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它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多个大值区,不同季节,温度锋的大值区存在于不同深度。在200 m以浅海域,按照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顺序,温度锋的大值区由表层逐渐增加到100 m层处;在200 m以深海域温度锋的大值区没有季节变化,大值区大约出现在400 m层附近。  相似文献   
469.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在北部湾东北部离岸分别为40和3.6nmile处布设了BZ,B3两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的污着生物生态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的污着生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沿岸常见种类,其中无柄蔓足类在近岸的B3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至于远岸的BZ站;不仅珍珠贝和牡蛎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物附着量(湿重)高于B3站,而且还有少量的茗荷Lepasanatifera、鹅茗荷L.anserdera等外海性种类出现。  相似文献   
470.
海南岛东部海域生物污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1989年10月-1990年6月,在位于海南岛东部海域的琼 东和琼东南海区,分别布设W1和J2两个浮标站,进行生物污损的挂板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