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耿元生  周喜文 《岩石学报》2011,27(4):897-908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变形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高钾贫铝、钙和镁为特点,FeOT/MgO值和10000Ga/Al值都明显高于I型和S型花岗岩,与A型花岗岩相似,可能形成于拉张环境。在AFM对CFM图解上多数样品落在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区。锆石Hf同位素中,εHf(t)值在0值附近,与同时期亏损地幔的εHf(t)有较大的差距。锆石Hf两阶段的模式年龄峰值在1.56Ga,与岩石的形成时间9.04~9.26Ga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这些特点表明该区花岗岩的母岩来自具有较长地壳滞留时间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AL0817-2号样品锆石Ti的饱和温度计计算表明,它们结晶温度在815℃左右。  相似文献   
42.
河北赞皇杂岩中2.7Ga TTG片麻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赞皇杂岩中的条带状TTG片麻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化学、锆石U-Pb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其中ZH39-1和ZH39-2的岩性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TZ50-1和TZ50-2为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ZH39-1具有2702±13Ma的结晶年龄,奥长花岗质片麻岩TZ50-2具有2690±10Ma的结晶年龄。同时这2个样品均具有新太古代晚期的变质年龄记录,说明岩石受到了新太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该片麻岩主量元素均具有高硅(66.4%~74.3%)、高铝(14.0%~15.9%)、富钠(4.13%~5.20%)、贫钾(1.17%~2.54%)和MgO(0.68%~2.12%)、具有低K_2O/Na_2O比值(0.25~0.62)的特征,Mg~#在43.0~47.4之间。微量元素具有富集Ba、Sr、Zr、Hf和Th,亏损Nb、Nd、Ti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总含量较低为47.6×10~(-6)~120×10~(-6),(La/Yb)_N为16.4~56.5,Eu无异常或较强正异常,这些特征同太古宙高铝TTG岩系一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样品ZH39-1中绝大多数锆石具有ε_(Hf)(t)正值,变化范围是1.52~5.59,该样品锆石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2874Ma,显示新生地壳来自于亏损地幔。在赞皇杂岩不同地点再次发现~2.7Ga的TTG岩石,证明该地区在中太古代晚期和新太古代早期存在大规模陆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43.
为总结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历史经验,回顾了我国从变质岩石学到变质地质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大量文献,分3个阶段和8个方面总结了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取得的进展.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变质作用年代学、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蓝片岩、变质流体和变质岩化学动力学方面与世界研究基本处于同步水平,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历史的回顾,表明变质岩的研究已经从变质岩石学转变为变质地质学,已经从单一的岩石学研究转变为以变质岩为基础,变质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构造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变质岩和变质地质领域我国有一些区位优势,但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区位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各种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变质地质学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吉林通化地区光华岩群出露于太古宙TTG片麻岩之中,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利用SHRIMP与LA-ICPMS技术,对其代表性岩石样品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分析,包括石榴黑云片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角闪片岩和侵入光华岩群底部的钾长花岗岩.结果显示,光华岩群4件变质岩石样品尽管位置不同,但碎屑锆石年龄非常接近,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在2.6~2.5 Ga之间,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 529±7 Ma、2 568±4 Ma、2 526±11 Ma和2 530±6 M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于新太古代地体.部分变质岩石记录了2 525±10 Ma、1 926±40 Ma和1 878±16 Ma的变质锆石年龄,表明其既经历了太古代末期的构造热事件改造,又遭受了古元古代晚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扰动.确定侵入光华岩群底部的钾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 154±7 Ma,岩石未遭受变形改造,其成因可能与陆内裂谷发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5.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研究的进展和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中国近十年在前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1)近年获得的大量锆石SHRIMP和LA-ICPMS U-Pb年龄,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BIF和相关地层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2)新的同位素年龄表明,一些以往认为是早前寒武纪的地层或地质体(康定岩群、额尔古纳岩群)的主体是新元古代的地质体;(3)大量的锆石原位定年数据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4)长城群的底界年龄应小于1 670Ma,很可能在1 650Ma左右;(5)根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对中元古代的年代地层格架进行了重新划分;(6)大量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揭示华南地区以往认为是中元古代的地层(板溪群等)实际应是新元古代的。随着研究深入也提出了需要研究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2.5~2.3Ga是否存在缺少地质记录的寂静期?(2)长城系下部的地层何在?(3)中元古代上部系级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4)青白口系岩石地层单位的完善。  相似文献   
46.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47.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岩石学报》2014,30(10):2777-2807
本文重点介绍我国显生宙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地质特征、岩石类型、P-T轨迹、变质时代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我国显生宙造山带主要包括阿尔泰造山带、南天山-西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阿尔金-柴北缘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勉略造山带、东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班公湖-怒江造山带和喜马拉雅中东段造山带。这些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围岩有许多为蛇绿岩套或蛇绿混杂岩带,部分为副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并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改造,造山带中大多出现一种高压麻粒岩,有的与榴辉岩并存,但少数造山带中(例如阿尔泰造山带)多种压力类型麻粒岩并存,既有低-高压泥质麻粒岩、中低压基性麻粒岩、高压基性和长英质麻粒岩,又有高温-超高温泥质麻粒岩。变质时代除个别为新元古代晚期外,变质时间多为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期。麻粒岩的P-T轨迹除西天山木札尔特河低压麻粒岩具逆时针轨迹,反映大陆弧构造环境外,其它都是具有等温降压(ITC)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大部分为洋陆俯冲碰撞环境,少部分为陆-陆碰撞环境。目前显生宙造山带中麻粒岩的研究大多数尚在起步阶段,少数研究较详细,不少造山带中麻粒岩的类型和变质时代以及形成的构造背景还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新的麻粒岩产地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48.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岩浆作用非常强烈,其成因与构造环境对客观恢复华北克拉通早期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杜家沟长石斑岩、吕梁群近周峪组中基性火山岩和恶虎滩片麻岩进行了较系统研究。2个杜家沟长石斑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9±6Ma和2186±3Ma,恶虎滩闪长质片麻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82±5Ma。杜家沟长石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造山后花岗岩特征;吕梁群近周峪组中基性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恶虎滩片麻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综合分析华北克拉通2.2~2.0Ga的岩浆岩构造性质认为,吕梁地区岩浆性质的复杂性可能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古元古代吕梁地区可能位于华北克拉通古陆块边缘,其2.2~2.1Ga的岩浆岩可能经历岛弧和裂谷两种体制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49.
试论阜平杂岩的深熔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平杂岩中广泛产出浅色脉体,从而显示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人把引起混合岩化作用的机制归因于岩汁交代、重熔或无水深熔作用,似乎与实际的岩相结构不是很一致。矿物自形晶、钠长石净边结构和一些典型的矿物转化反应表明,阜平杂岩的混合岩化作用实际上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有水条件下的深熔作用。所形成的熔体有较大的流动性,可迁移一定的距离而进入邻近的岩石,对这些部位而言相当于发生了外来熔体的注入活动,造成熔体注入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一些交代反应和结构。因此,阜平杂岩混合岩化作用中的变质反应过程既包括长英质矿物的熔融(溶解),还涉及一种含水矿物(如黑云母)转化形成另外一种含水矿物(如角闪石)的化学反应。阜平杂岩的混合岩化作用最重要的机制是水致熔融或含水深熔作用,溶解性重熔或无水深熔作用则较为次要。  相似文献   
50.
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其韩  耿元生 《地质学报》2012,86(9):1407-144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蓝片岩的时空分布、一般地质特征和成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是当前中国蓝片岩的研究概况和重要进展;二是蓝片岩、蓝闪片岩和蓝片岩相名词的讨论;三是对17个蓝片岩带的一般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原岩性质、岩石矿物共生组合,p-t条件,变质时代及赋存的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描述;四是讨论蓝片岩带的成因,并提出深俯冲-陆陆碰撞型和深俯冲-洋壳碰撞两个模式;五是总结了几点蓝片岩带综合地质特征;六是提出了蓝片岩带研究中存在的6个地质科学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