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北秦岭光石沟地区含矿伟晶岩的成因问题,对于认识该区域铀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过去人们根据铀矿体的产出地质特征和与灰池子岩体的空间展布关系,普遍认为赋矿的花岗伟晶岩脉源自于灰池子岩体残余岩浆的分异作用。随着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的日渐成熟,专家学者们发现该区的花岗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脱离了灰池子岩体的演化序列,暗示其物质来源另有途径。因此,笔者将区内的花岗伟晶岩脉以铀含量为标准分为含矿和非含矿两类,分别与秦岭群片麻岩和灰池子岩体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清晰表明,非含矿岩脉为灰池子岩体残余岩浆分异结晶所产生,而含矿岩脉则倾向于秦岭群片麻岩的部分重熔成因。这说明该地区伟晶岩脉具有多成因性,表现出复杂的多源特征。  相似文献   
42.
王嘉玮  王刚  王宗起  武昱东  王东升  王坤明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5-67040005
南秦岭的北大巴山-武当山-十堰-随州一带发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其岩石学成因为地质学家所广泛关注。本文对其中的武当山十堰地区黄龙-方滩一带发育的辉长岩体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21.2±2.5 Ma);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长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中等Ti、Zr、Hf、Nb含量,亏损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结晶年龄锆石的εHf(t)值在-13.5至-6.18之间,表明岩石具有古老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03~1640 Ma)。综合分析表明:该套辉长岩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并且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组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相关资料,认为该套E-MORB性质辉长岩形成于类似汇聚边缘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受勉略洋壳俯冲影响,为俯冲-碰撞造山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43.
王东升  陈笑宇  张锐  国巍 《地震学报》2022,44(5):824-844
近断层地震动中存在的低频、大幅值速度脉冲使得临近断层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延性需求。对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临近断层结构反应的认识,从而为临近断层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受强震记录处理及速度脉冲识别和提取方法的限制,目前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近断层地震动记录的单脉冲特性,多脉冲特性涉及较少。本文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及其相关理论,针对近断层地震动,提出了涵盖原始强震记录基线校正,至多速度脉冲定量判别及提取的整套脉冲特性研究方法,该方法对多脉冲记录尤为有效;基于提取出的理想化速度脉冲构建了(多)脉冲参数与地震参数的统计关系;以脉冲持时新定义了近断层地震动的有效强震持时,并通过多层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了验证。新方法中,基线校正过程可以获得稳定的地面峰值位移(PGD)和具有物理意义的基线偏移时程;提出的速度脉冲识别及波形提取方法可以将每个脉冲准确定位于时域,同时自动化获得脉冲相关参数;基于理想脉冲定义的近断层地震动有效强震持时可以良好地 表征多脉冲记录的强度。   相似文献   
44.
基于剩余寿命等效的概念,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改进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认为以某损伤参数(如刚度、位移延性、能量等)建构的损伤指数与疲劳损伤指数(如纵筋累积疲劳损伤),在损伤指数D=1.0条件下都可以表示构件失效。这样在某时刻以不同损伤指数表达的构件剩余寿命(1.0—Di)与损伤指数增量ΔDi之比,都等于使构件完全失效时对应的继续循环加载周数。利用这种等效关系定义了新的损伤指数,可以在构件的反应参量和破坏机理之间建立起联系。作为实际应用给出了一种基于截面刚度退化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5.
王东升  唐文  王晓辉 《东北测绘》2012,(10):161-162,166
从理论方法、生产实践、精度评价、注意事项、效率等方面,充分论证了GPS-RTK技术在山区开展大比例尺1:50 000重力测量是行之有效的,对今后在地质勘查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GPS-RTK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隔震支座的力学特性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国外学者据此提出了考虑温度、老化、速率、累计行程、污染、扰动等因素的特性修正系数。根据美国AASHTO规范并结合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各修正系数的概念、取值及其理论和试验背景,旨在帮助国内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对其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并为推动国内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位移延性系数和地震总输入能(耗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48.
随州北部正长花岗岩体呈岩脉出露,年代学研究表明,正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648.8±1.9Ma(MSWD=0.86),属新元古代。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岩体高硅(SiO_2=70.67%~75.75%)、富碱(K_2O+Na_2O=7.28%~8.53%)、铁镁比(FeO~T/MgO=26.37~35.50)较高、钙镁含量较低(CaO=0.60%~1.53%,MgO=0.07%~0.1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斜型,显示Eu负异常(δEu=0.33~0.56);1000Ga/Al值介于2.60~3.41,Zr+Nb+Ce+Y=552.48×10~(-6)~648.87×10~(-6);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Rb、K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相对富集Zr、Hf、Nb、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Sr、P和Ti,以上特征表明随州北部正长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随州北部正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的构造环境,新元古代晚期,秦岭-桐柏-大别地区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在南秦岭东段由古秦岭洋的俯冲导致的挤压作用转换为弧后拉伸减薄作用。在伸展体制下,岩浆上涌形成本区A1型正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49.
随着海洋结构物的建设快速发展,为了解海底地震动相关特性,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海底强震台网逐年增加,得到的强震数据为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首先,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现有海底强震台网的分布,并对强震台站信息及记录特点简要总结;其次,综述了基于海底强震记录以及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且,阐述了海底地震动在海洋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的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0.
根据齐齐哈尔市1961年以来的气温资料,利用均生函数建立温度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对齐齐哈尔市地区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出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年、季、月平均气温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