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671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别山太湖地区榴辉岩峰期变质条件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石永红  王清晨 《岩石学报》2004,20(3):609-620
大别山太湖地区曾被作为“冷”、“热”榴辉岩带的交界处所在,我们对大别山太湖地区的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并详细研究了该地区榴辉岩的岩相学和矿物成分变化,以及KD值、峰期变质P-T条件。研究表明榴辉岩自南向北可分为三类:①朱家冲型榴辉岩;②大坝型榴辉岩;③金河桥型榴辉岩。其中朱家冲型榴辉岩和金河桥型榴辉岩显示出明显的温度、压力差异,它们形成的P-T条件分别为:P=2.14GPa、T=563℃和P=3.76GPa、T=791℃。大坝型榴辉岩的峰期变质P-T条件差别较大,在柯石英-石英相变线附近徘徊,变质环境相当于高压一超高压过渡环境。朱家冲型榴辉岩与大坝型榴辉岩分别对应于前人所划分的“冷”、“热”榴辉岩,并且两者在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上是连续变化的,没有明显的温、压间断。因此,我们认为本区所谓的“冷”、“热”榴辉岩带界线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2.
用VOF方法模拟静止浅水环境中的垂向紊动射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ε紊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浅水环境垂向射流的水面会有明显突起情况,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追踪自由面,建立了适合浅水环境垂向平面紊动射流的二维数学模型.对不同入射速度、水深、入射口宽度组合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实验,对整个流场的分布作了分析,发现自由面的分布特点和速度矢量场的分布特点相对应;中轴线附近的自由面隆起具有自相似性,文中给出了拟合表达式;由于水面的阻滞,中轴线上垂向速度的衰减较自由射流快,衰减规律随水深和射流宽度而异.  相似文献   
43.
湖南姑婆山锡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姑婆山锡矿田原生锡矿床的成因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构造蚀变岩一矽卡岩复合型和接触带矽卡岩型3种。通过对各类锡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的分析与总结,认为岩浆岩是控制各类型锡矿形成和分布的首要条件,区域性NE至SN向断裂(F1、F2)为导矿、控矿构造,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及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为容矿构造;提出矿田西部和北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物化特征,对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指出找矿远景,希望对矿区的矿产勘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珠江口两岸耕地景观破碎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0对珠江口两岸耕地资源进行景观破碎化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岸耕地资源碎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珠江口东岸高于西岸,深圳最高,番禺耕地地块数量破碎化与珠海耕地地块形状破碎化程度最低;地貌结构是两岸耕地资源破碎化差异的主要内在因素;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占用大量耕地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两岸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耕地资源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陇川盆地开展地热地质调查,查清其地热资源分布:盆地内共出露地热点11处,热储结构类型为带状型和层状型,盆地中部为层状型,两侧盆地边缘为带状型,其中北西部受断裂控制明显,南东部受节理裂隙控制明显。其储热层为变质岩及新近系芒棒组的花岗质砂砾岩、细砂岩;地热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循环深度都在1 600 m以上,大部分在1 800~2 400 m之间,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源,通过断裂、裂隙及砂砾石孔隙作为导水、储水上涌通道,接收来自山区补给的地下水混合出露于地表,补给距离在1.5 km以上,如南宛河温泉温度最高,地下水循环深度最深,补给距离最远,达10 km;盆地北东和西部水温高,循环深度深。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下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的生理适应性,在低温5℃、常温16℃和高温27℃胁迫12h后,对其肝脏的组织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肝脏中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27℃时,肝脏损伤较明显,肝细胞排列杂乱、较多肝细胞均出现空泡化、细胞间界限杂乱模糊、细胞核溶解;5℃时,肝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7℃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5℃时,WB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显著下降,MCHC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血糖(GLU)水平显著上升,谷草转氨酶基因(GOT1)、谷丙转氨酶基因(GPT1)和乳酸脱氢酶基因(LDH)表达水平有所变化,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血清中AST和ALT活性升高,是由于高温胁迫导致许氏平鲉肝脏组织受损,AST和ALT进入血液导致的,而非由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导致。高温对各项血液指标影响显著,而低温对肝脏和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这表明许氏平鲉对高温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8.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康姆铜金矿床位于墨江-黎俯火山弧带的中段,成矿条件优越,区内中性侵入杂岩具有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属火山岛弧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特征均指示流体为岩浆流体与大气雨水型地下水的混合流体,晚期经历了开放系统的持续瑞利去气过程。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系统的硫源主要为深源地幔硫,推断Au、Cu应来自地幔源区,在俯冲消减的构造背景下,携带大量Cu、Au等成矿金属构成富矿初始岩浆流体。热液成矿作用经历了高温矽卡岩蚀变阶段、中温青磐岩热液蚀变矿化阶段、低中温金矿化阶段和超低温热液碳酸盐化阶段4个阶段,中低温阶段为主要的矿化阶段,而北东-北北东向次级断裂带成为浅部重要的容矿空间。流体包裹体及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了矿床深部存在隐伏的岩体,很可能为含矿的斑岩体,这对班康姆矿床乃至成矿带的研究及勘查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火龙沟铅锌矿床是近期勘查发现、预期可达中型规模以上的铅锌矿床之一,笔者对该矿区的侵入岩——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_Pb定年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_Pb定年结果为(224.0±2.5)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龙沟正长花岗岩体具有明显富Si O2和ALK、贫Mg O和TFe的特点,A/NK-A/CNK图解显示正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富集LREE,亏损HREE的右倾型,LREE/HREE=8.04~10.40,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花岗岩锆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为820℃,属于高温花岗岩,以上地球化学特征和高温的特点表明该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笔者认为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垮塌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0.
野外地质观察发现,在大陆地壳变质岩中可以广泛观察到围绕一个大的单晶或者硬质点的两端区域填充低粘度相物质形成的压力影。为了定量研究岩石材料中压力影的形成条件,本文利用高精度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含有刚性球的圣卡罗橄榄石和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混合物圆柱型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扭转变形试验。变形实验前样品的初始熔融均匀分布,比例为φ≈0.05,变形试件尺寸为D8.9mm×L5.5mm,内含8粒直径约1mm的刚性球。扭转变形试验温度为1473K,围压为300MPa,应变率为γ≈1×10~(-4)s~(-1),最大剪切变形为γ≈4。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受到扭转力的作用产生变形之后,当局部剪切应变达到γ≈1时,可以在刚性球周围形成熔融富集带和熔融贫乏带,即压力影构造,围绕刚性球对称分布。由于熔融分布的不均一性,富集带熔融比例上升,最高可以达到φ_(high)=0.1~0.3,熔融贫乏带熔融比例下降,含量为φ_(low)=0.01~0.02。由于刚性球对其周围的压力分布的扰动区域大约为刚性球的尺度范围,因此,在离开刚性球一定距离后,熔融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