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张澄  马静 《测绘技术装备》2014,(2):75-76,24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逐步升级优化成为信息化测绘技术,这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学科的进步,而是推动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工作流程。测绘学科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改变模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学科的跨越。本文主要分析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联,探讨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1978-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横截面和面板2种数据格式,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在时间-空间2个维度上均显著,但随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呈逐渐减小趋势;②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作用,各地区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波动-增长关系的地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强度上;③控制经济波动的内生性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有被放大的倾向,考虑经济波动内生性时,中国经济波动程度提高1%,会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  相似文献   
33.
董冠鹏  郭腾云  马静 《地理科学》2010,30(5):679-685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ESDA)划分出京津冀都市地区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并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基础上,运用空间俱乐部收敛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都市地区已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和唐山为核心的中心区域和以张家口市、保定市为核心的环绕京津的外围区域,京津冀都市地区整体上存在微弱的经济收敛。其次,京津冀都市地区中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空间外溢效应较大,加之中心地区接受知识、技术扩散的能力较强,存在经济收敛,并且收敛速度较快,而外围区域则不存在经济收敛。再次,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内部存在经济收敛系数结构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马静  柴彦威  刘志林 《地理学报》2011,66(8):1023-1032
近年来低碳城市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开展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利用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基于居民日常出行行为计算微观层面的城市交通碳排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挖掘居住空间、个体行为以及交通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出行距离、机动出行概率对交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出行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出行结构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出行总量的影响。另外,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单位社区居民的出行行为整体具有“低碳”性质,应从低碳视角对单位社区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5.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旅游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成为生活潮流,但理论上在旅游情境中消费者如何体验和实现时间的减速尚未得到研究。文章选取在旅游者眼中独具慢生活体验魅力的丽江古城为案例地,结合网络游记和访谈的文本材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慢生活体验的内涵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是旅游者在解脱需求、记忆和情感的唤起下前往古城旅游目的地,享受时间流逝的沉浸式体验过程;2)时间实践、空间实践和意义赋予是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的主要方式,贯穿旅游者慢生活在场体验的全过程;3)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包括精神唤起、状态松弛、生活沉浸和价值实现4个阶段,各阶段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旅游者减速体验的实现。文章从微观层面的旅游者出发,构建了古城旅游情境下的慢生活体验模型,为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减速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考,同时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旅游的对接。  相似文献   
36.
咸潮入侵是入海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的盐度扩散过程。以量能累积与阻抗交互作用过程为理论基础,采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推导了入海流量、潮差和咸潮入侵面积三者扩散响应的函数关系和曲线型态,并利用长江口近50年枯季入海流量、潮差和咸潮入侵面积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入海流量条件下潮差与咸潮入侵面积关系具有S型曲线特征,入海流量与咸潮入侵最大面积关系也具有S型曲线特征,共同构成一个三维咸潮入侵扩散响应函数;长江口近50年的实测数据实证了上述三维关系特征,据此构建了双曲正切的S型长江口咸潮入侵扩散响应函数,并阐述了参数定值与量化方法;以此函数为基础,分析确定了长江口入海流量大于10 000 m3/s时可抵御大规模咸潮入侵,同时计算了2001-2012年咸潮入侵损失。  相似文献   
37.
以河北北部承德地区的4处温泉,漠河沟温泉(A10)、三道营温泉(A11)、山湾子温泉(A12)和北大坝温泉(A13)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年与2018年的温泉水样测试数据,分析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并总结其成因模式。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新元古界、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以及第四系,并伴随有大量侵入岩岩体。温泉的出露温度为36~75 ℃,pH值为7.2~8.2,TDS均小于1 g/L。研究区温泉阳离子均以Na+占绝对优势,毫克当量百分数在90%以上,阴离子主要以HC O 3 -和S O 4 2 -为主,4处温泉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4·HCO3-Na型、HCO3·SO4-Na型、HCO3-Na型和SO4·HCO3-Na型,且温泉的偏硅酸和F-含量高。研究区温泉稀土元素总含量(∑REEs)为0.030~15.525 μg/L,主要以碳酸盐络合物和F的络合物形式存在;地下热水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较为平缓,轻稀土元素略显富集。研究区温泉水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利用 SiO2 温标估算的温泉地下热储温度为85~125 ℃,地下热水经深循环后通过接触带、破碎带或导水断裂上升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38.
CO2浓度升高对稻田生态系统碳(C)氮(N)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阐明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不同CO2浓度升高状况和田间管理措施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可为未来气候条件下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整体平均而言,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增幅为23%,P<0.05),同时显著降低稻田N2O排放(降幅为22%,P<0.05).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程度与CO2熏气年限和CO2浓度梯度有关.CO2熏气年限≥10a时,CO2浓度升高同时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排放,降幅分别为27%和53%(P<0.05);随CO2浓度梯度上升,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而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则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不同N肥施用量、秸秆还田、水分管理和水稻品种等田间管理措施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无秸秆和半量秸秆还田时,CO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稻田CH4排放(增幅分别为27%和49%,P<0.05),而全量秸秆还田时,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CO2浓度升高对稻田N2O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对比持续淹水,间歇灌溉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减弱了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作用,却增强了对稻田N2O排放的抑制作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建议推广全量秸秆还田和间歇灌溉相结合的稻田管理措施,并辅以优化N肥管理和选育"高产低排"水稻品种等方法,达到最优的"增产减排"效果.此外,有必要进行多尺度、多要素和多方法的综合研究,以期有效降低稻田CH4和N2O排放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9.
基于切片的3维树木绘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的3维渲染是地形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经典广告牌3维树模型绘制基础上,应用一种切片方案模拟树的体特征,实现视觉效果更为真实的3维树模拟.在切片绘制时,算法充分利用图形硬件的可编程特性,使整个顶点变换和纹理单元都在图形硬件上装配实现,同时应用LOD原理绘制切片,提高绘制效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
居民时空行为与环境污染暴露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马静  柴彦威  符婷婷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60-1269
环境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状况。已有关于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主要包括宏观区域层面的环境污染与健康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居民日常交通出行的空气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的研究;以及关注社会经济属性,重点探讨黑人、儿童、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所承受的环境负面影响,即环境公正和健康不平等研究。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价,基于时空行为、环境公正等学科前沿议题,为研究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复杂性提供多样化的理论视角以及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同时提出,需要将个体时空行为、环境污染与健康相关联,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基于居民时空行为轨迹的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影响机理,挖掘不同社会、空间背景下的环境公正与健康不平等的内在关系,为发展更为公平、有效的城市与交通规划措施以及环境健康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