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8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寒潮期间高空波动与东亚急流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东亚寒潮爆发过程中,高空波动和高空急流的相互作用,得出如下结果:(1)高空波动的动量和热通量输送,使高空急流迅速加速并同时导致急流入口区质量环流的加强.(2)质量环流引起中高纬度对流层顶下沉并使高空锋区加强.(3)对流层顶下沉和高空锋区的加强促使平流层下层的气流沿对流层顶折叠处下伸进入对流层,造成对流层中、上部层结及位涡分布的改变.(4)位涡分布的改变制约了斜压波发展的能量源,致使高空波动减弱.  相似文献   
32.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降暴雨; 8月上半月嫩江流域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频繁的强降水使长江、嫩江、华南西江等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 支流河水不断涌入干流, 使得干流洪峰迭起。雨水和洪峰迭加,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998年7月副热带高压南落是造成长江流域“二度梅”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冷空气和从青藏高原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等4个因子的最佳组配, 有利于长江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33.
ON THE PROCESS OF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EAST ASI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Using daily observational rainfall data covered 194 stations of China from 1961 to 1995 andNCEP model analyzed pentad precipitation data of global grid point from 1979 to 1997,thedistribution of onset date of rainy season over Asian area from spring to summer is studied in thispaper.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two stages of rainy season onset over East Asianregion from spring to summer rainy season onset accompanying subtropical monsoon and tropicalmonsoon respectively.The former rain belt is mainly formed by the convergence of cold air and therecurred southwesterly flow from western part of subtropical high and westerly flow from the so-called western trough of subtropical region occurring during winter to spring over South Asia.Thelatter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ubtropical monsoon rain belt over inshore regions of South ChinaSea originally coming from south o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asin advancing with northwardshift of subtropical high after the onset of tropical monsoon over South China Sea.The pre-floodrainy season over South China region then came into mature period and the second peak of rainfallappeared.Meiyu,the rainy season over Changjiang-Huaihe River Basin and North China thenformed consequently.The process of summer tropical monsoon onset over South China Sea in 1998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indicated that the monsoon during summer tropical monsoononset over South China Sea is the result of the westerly flow over middle part of South China Sea,which is from the new generated cyclone formed in north subtropical high entering into SouthChina Sea,converged with the tropical southwesterly flow recurred by the intensified cross-equatorial flow.  相似文献   
34.
1998年7月2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其中武汉市出现1 h降水量超过88 mm的突发性大暴雨(简称“98.7”大暴雨)。通过诊断分析发现: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流层大气积聚了大量的水汽,整个层结接近饱和,并且蕴涵着大量对流有效位能(CAPE);中-β尺度系统形成后停滞少动数小时,使中-β系统区域积累大量的可降水,引起“98.7”突发性强暴雨。  相似文献   
35.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05,自引:13,他引:105  
本文根据1954、1959、1961等三年7月江淮流域持久性严重旱涝的夭气现象,分析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环流的特征。 分析指出,在江淮流域持久性干旱时期,在中纬度500毫巴的高度场表现有一定的流型。高度距平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型式。在副热带地区流型也有一定的特点。不论在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流型的稳定度均甚大。 在江淮流域大水时期,表现在该年大气环流上季节变化推迟一个月,而且在大水持续期间,环流型式的稳定度也很显著。 最后,用简单的两层模式,计算了1954和1959年7月北半球加热场的分布,并将计算结果和多年平均情形比较,发现两者的偏差甚大。例如1959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和平均情况完全相反,在1954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却和多年平均的6月份情况相近。加热场的分布和该两月稳定的长波型式很相配合。  相似文献   
36.
我国汛期降水的EOF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本文选取了均匀分布的32个测站作为研究对象,取其1951—1985年汛期(4—9月)的逐月降水量,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所得到的各特征向量场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很好地代表了我国汛期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海温场、高度场等物理因子与我国汛期降水型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Using gauge precipit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1956-2007 in North China and the link wi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nge over Eurasia a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precipitation amounts decreased by 16.2 mm per decade, which was attributable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Contrary wave trains were found in th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wave guide) over Eurasia for the wet and dry years of North China. ...  相似文献   
38.
2008年1月南方冰雪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主要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资料,东京气候中心(TCC)的集成预测系统,给出1~2周、月及季度预报图,从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时间尺度,分析和讨论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对最严重的一次冰雪天气过程(1月25~29日),ECMWF提前1~7 d十分成功地预报出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在其南侧里海以东地区维持切断低压,可以追踪从切断低压中分裂的一个气旋性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对于盘踞在东亚地区的冷高压楔也能够很好地预报出来。TCC的中期以及延伸期预报(提前1~2周),较好预报了80°E附近的阻塞高压和南支西风带中高原上空的低压槽,但对里海附近的切断低压以及中国东海岸的高压脊没有预报出来;同时,对中国南方的强降水也没有预报出来。TCC对于2007/2008年冬季和2008年1月平均的500 hPa大气环流和中国南方降水异常的预测结果不好。月、季预报的可预报性比较差,这可能是由于数值模式本身的缺陷,或是由于目前对极端异常气候事件的长期预报水平本身就很低。从中期预报讲,2008年1月11日~2月1日中国南方严重暴雪、冻雨灾害可在5~10 d前预报出来。要作2008年1月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这类持续性异常气象灾害事件的季度或月预报有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39.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40.
2003年夏季的异常天气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简要介绍了2003年夏季的异常天气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3年汛期预测的结果.夏季淮河流域强降水集中发生在2周之内,引发了淮河流域的大洪水.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季风涌、青藏高原东移的α中尺度高空槽以及冷空气的活动,3次处于最有利于暴雨发生的配置,梅雨锋上的扰动频繁,导致淮河流域出现引发大洪水的3次大暴雨过程.南方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与副高的异常活动有关,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西太平洋副高稳定控制江南地区.与南方的高温相反,北方凉夏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处于平直的低压带中,多小波动活动.预测系统对6~8月江淮雨带及其暴雨中心的实时预测是比较准确的,对大范围的雨带无漏报和空报;对华北地区降雨的预测评分要低于江淮梅雨,这可能是因为模式中的物理过程,特别是降水的物理过程未能较好反应华北地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