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2.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 were measured fo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Bering Sea in 2010 summer.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 and particulate nitrogen(PN) showed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elf and slope regions and decreased with depth in the slope and basin, indicating that biological proces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POM distribution. The low C/N ratio and heavy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OM, compared to those from the Alaska River, suggested a predominant contribution of marine biogenic organic matter in the Bering Sea. The fact that δ13C and δ15N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pth in the Bering Sea basin demonstrated that organic components with light carbon or nitrogen were decomposed preferentially during their transport to deep water. However, the high δ13C and δ15N observed in shelf bottom water were mostly resulted from sediment resuspension.  相似文献   
33.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为了解土地整治后耕地土壤的环境生态质量,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市级土地整治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对比研究了经土地整治后的两处典型新增耕地(XZ1、XZ2)与质量建设耕地(ZL)土壤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XZ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显著高于ZL(P<0.05),XZ2地块的土壤全氮含量比ZL高20.21%,新增耕地全钾(TK)含量低于质量建设耕地;XZ2耕地的中性磷酸酶(NP)、蔗糖酶(SC)、脲酶(UE)活性以及土壤动物优势度高于ZL地块。相关性分析表明,蜱螨目动物有利于土壤氮磷矿化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提高,新增耕地土壤的动物的丰富度较高但多样性较低,客土土源直接影响土地整治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且根据耕地的利用需求采用不同土源,在达到耕地土壤生态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保证客土土壤的合理化利用。本研究为后期生态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4.
北京一次罕见夜间突发性强增温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然  郑永光  陈敏 《气象》2020,46(4):478-489
夜间降温是正常的地表气温日变化,但统计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半年时常出现入夜后气温不降反升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小时升温超过10℃的剧烈增温事件。这种增温具有明显的突发性,且很快转为降温,常对业务预报造成困扰。2010年11月26日夜间冷锋过境该区域造成了最强达12℃·h^-1的夜间急剧增温事件,与气候统计结果相比,该次增温幅度和影响区域范围非常罕见且极端。文章对其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使用的资料包括自动气象站、常规地面和探空、铁塔、卫星、风廓线雷达等观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最终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对流层低层有非常显著的冷平流;垂直速度诊断、卫星和风廓线雷达观测都表明,对流层中低层都存在显著的强下沉运动;铁塔观测和北京探空观测演变都表明增温过程中近地面大气有显著的湍流运动。分析此次罕见过程的机理包括三个方面:高原地区地面位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二者最大可差10 K),是该次罕见增温事件形成的首要条件;强下沉运动使得低密度高位温空气强迫下沉到边界层,是增温必要条件;强湍流混合作用则是地面空气增温的必要机制。估算结果表明,边界层急流伴随的强湍流混合可引起约8℃的罕见地面空气增温。最后,给出了该次事件的机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5.
雷达反射率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范水勇  王洪利  陈敏  高华 《气象学报》2013,71(3):527-537
应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三维变分系统中一种新的雷达反射率资料间接同化方法来进行反射率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评估雷达反射率资料对夏季短时定量降水预报的作用.该方法不直接同化雷达反射率资料,而是同化由反射率资料反演出的雨水和估计的水汽.以2009年夏季北京地区发生的4次强降水过程为例,考察了北京市气象局业务运行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对京津冀地区雷达网的雷达反射率资料的同化性能以及雷达反射率资料和径向风资料同时同化的效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同化反演雨水或水汽都能改善降水预报,但同化反演水汽对降水预报效果的改善起了更重要的作用;(2)同化反射率资料能极大地提高短时降水预报的效果,其稳定的正面效果可以延伸到6h的预报时效,而同化径向风资料不能得到稳定的正效果;(3)同化雷达资料时,应用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是提高短时定量降水预报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6.
陈敏 《测绘技术装备》2012,(3):17-20,13
建立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就如何控制dlg数据转换质量,根据自己的经验,罗列了一些检查内容和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徐金芳  邓振镛  陈敏 《干旱气象》2009,27(2):163-167
全面综述了高温热浪气象灾害在危害特点、标准与类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监测和预测与预警技术、减灾技术及应对策略等8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高温热浪是一种较短时间尺度的天气灾害,基本天气特征是高温低湿,除高寒地带外,每年6~8月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热浪形成的直接原因,气候变暖变干是导致高温热浪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深刻了解高温热浪的危害特征,对应对高温热浪发生发展、监测预测、安全生产、趋利弊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高分辨率WRF三维变分同化在北京地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进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建立了一个基于三重嵌套区域(27/9/3 km)的WRF三维变分同化(WRFVar)和WRF模式的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Rapid-Up-date Cycle)系统,并针对2006年8月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快速更新循环系统很好地预报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在WRF三维变分同化里调节背景场误差和观测误差,提高了降水预报的效果;插值得出的3 km背景场误差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近似在3 km分辨率的WRFVar中使用,用户可以不必积累高分辨率的预报场去计算背景场误差,从而节省大量计算资源。3 h频次的RUC已经能满足预报要求,更高频次(1 h)的RUC并没有导致预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9.
本文根据重庆市地震局综合防雷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设计适用于地震台站的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该标准收集了重庆市21个防雷改造台站的基础资料,并对改造前后台站的观测系统运行状态、防雷关键参数、雷击情况、运维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评估模型,最终利用约束条件最小二乘法获得了一套较为准确的评估公式,以正确评价台站的防雷效果与成效。该标准是对地震行业标准《DB/T 68-2017: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在重庆地区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也是地震标准化、信息化在台站防雷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为同类省级地震台网的防雷工作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操作标准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0.
针对海拔较高的城市建立或改造独立坐标系,存在着如何选择模型及各模型对长度变形的影响等问题,通过算例对常见椭球变换和比例缩放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出常见模型在不同投影带区域、不同投影面高度对长度变形的影响差异,并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