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鲜水河断裂与则木河断裂在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方面既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又有着重要的差别。由于这两条断裂带都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北东边界,同属川西巨型左旋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断裂的几何格局、活动方式和地震活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菱形块体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东部受到四川地块的阻挡使得块体边界的位移呈现由北西向南东递减的趋势,进而造成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的差异。根据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已有成果,我们认为,断层的活动方式、滑动速率以及变形和变位的调整方式等运动学特征决定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的特征,而这些又与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及与周围断裂的组合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对两条断裂带的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每条断裂有更好的理解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
自从地震复发的“时间可预报模式”(岛崎和中田,1980)提出以来,Reld(1910)的“弹性恢复理论”又引起新的研究热潮。自然界特征地震的复发行为除了有服从确定性时间可预报模式的一面外,还包含受各种随机因素影响而表现的不确定的另一面。因此,如何在时间可预报模式中考虑不确定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当历史地震资料表明一条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不同段落的地震复发行为总体上服从于时间可预报模式、但明显存在有不确定性时,如何利用可易于获得的资料近似“替代”难以估计的各段落在上一次地震时的位错,进而建立一个概率统计模型对各段落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未来地震复发概率作出估计。作者通过把不确定性引入“时间可预报模式”后,将一次地震i之后至下一次地震j的时间间隔表示成与地震i位错量大小呈正相关随机变量,并称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地震原地复发行为为“准时间可预报行为”。对走滑型断裂,一次地震时沿某断裂段的同震平均位错可用该段落地震烈度经验函数代替;假定同一断裂带不同段落具有大体相同的应变积累速率时,复发时间间隔行为可由地震后平静时间的对数与地震烈度的回归方程描述,从而在求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时无需单独估计断层的平均  相似文献   
34.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2001年初开始实施,2004年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果表明,在充分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球化学探测为先导“侦察机”,确定了活断层的可能位置;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探测方法,辅以电磁勘探作为补充,并利用钻探建立的第四系(标准)剖面或地层层序及测井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校正和验证,结合裸露地表断层或埋深较浅断层的槽探及古地震调查或隐伏断层两侧钻孔岩芯岩性、层序、绝对年龄或孢粉等相对年龄的测定与对比等,是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定位)与地震危险性、危害性评价(定年、定性)的最佳组合方法。(2)福州盆地位于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台湾动力触角”对其影响相对较弱。(3)福州盆地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较弱,经鉴定的6条目标断裂都不是全新世断裂。其中,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和闽侯-南屿断裂至少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其它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断裂。(4)福州盆地深部不存在发生直下型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构造环境,其邻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对福州市有影响的地震震源区。(5)福州盆地主要断裂存在发生中等-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但发震概率较小。(6)福州盆地地震危害性较弱,地面发生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性不大。(7)开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查询显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35.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6.
37.
Alle.  CR  闻学泽 《地震学报》1989,11(4):362-372
由五条左旋走滑的主要分支断层组成的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以惠远寺拉分区为界,可分为结构特征不同的两段:北西段结构较为简单;南东段则表现了由若干分支断层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断裂结构的分段性,造成了历史强震活动性的分段差异,同时也可能是断层近代滑动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该断裂带主要的几何特征之一是具有多重羽列性质.本文按阶区尺度的相对大小,作了羽列级别划分.其中,A级羽列不连续区伴有明显的地貌效应,是该断裂带分段的界限,其对历史上7级左右地震的破裂具有较明显的终止作用;B,C两级羽列不连续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地貌显示,但对历史上大地震的破裂不具有明显的终止作用;更低级别的羽列几何则是在第四纪盖层中发育的地震地裂缝的主要组合型式. 另一种重要的几何特征是断层弯曲.无论沿整个断裂带还是在一些断层段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走向弯曲.局部弯曲的结果,可能是造成一些大地震时不对称破裂扩展和烈度衰减的重要几何影响因素,同时也可能是大地震或强震原地重复的构造条件之一.文中最后分析和讨论了两次历史大地震发震断层的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38.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e bloc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surface ruptures as well as major and subordinate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irst-order blocks. They are the Markam block (I),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Baoshan-Pu'er block (III), and Mizhina-Ximeng block (IV). Cut by sub-ordinate NE-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blocks: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the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while the Baoshan- Pu'er block (I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ub-blocks: Baoshan sub-block (III1), Jinggu sub-block (III2), and Mengla sub-block (III3).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offset landfor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basic types of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long-term slip rates along the major boundaries of active blocks of different order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rough slip vector analysis, the motion states of the active blocks are clarified and the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on the block margins is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tonic motion of the blocks in this region is a complex or superimposition of three basic types of motions: southeastward sliding, rotating on vertical axis, and uplifting. The Markam block (I),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have a southeastward horizontal sliding rate of 1-5 mm/a, clockwise rotating angular rate of 1.4-4(/Ma, and uplifting rate of about 1 mm/a. The Baoshan-Pu'er (III) and Mizhina-Ximeng (IV) blocks have also been extensively clockwise rotated. This pattern of motion is a strain response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nd the localized de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l slip on the block margin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Because a set of transverse thrusts between the blocks absorbs and transforms some components of eastward or southeastward sliding motion, the eastward escape or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limited as "imbricated thrusting transformation-limited extrusion model".  相似文献   
39.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代序列等资料的活动断裂段上评估未来的发震概率成为可能。在定量计算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过程中,作为输入参数之一的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概率计算的结果。对研究断裂上已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H)、地质资料(G)和古地震资料(P),笔采用了时间可预报(T)和准周期(Q)两种模式分别计算其平均复发间隔,比单一的只假定一种复发模式计算更具有完善性和可靠性。在叙述该方法的同时,以西秦岭北缘断裂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断裂上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未来地震潜势作了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40.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