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地理实体的网格化是地球系统空间网格ESSG面向真三维地理空间计算的基础.针对ESSG现有研究缺乏任意形状体要素网格化方法的问题,面向真三维地质实体构模,以钻孔数据生成的基于封闭不规则三角网的边界表达B-rep作为三维空间实体的边界约束,依据ESSG中体元的空间拓扑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球体测地线大圆弧八叉树网格SGOG的三维空间区域填充算法.主要步骤包括空间直线段的网格化、B-rep三角面的网格化和基于上述点、面边界约束的三维空间径向扫描式填充.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三维空间的网格填充,且算法的速度快、效率高.  相似文献   
32.
空间信息共享是一个涉及理论、技术、标准与环境的综合的复杂问题。其中,空间数据模型理论是内在的核心要素,共享技术、空间信息标准与政策法规环境则是外在的必要条件。综合论述各要素的内涵、发展与重要意义,得出结论:综合、集成、分布式的海量空间数据模型亟待突破,网络、网格与数据库技术需与空间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开放环境下的空间数据标准需要整合与完善,并呼吁理性的政策法规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3.
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近30a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尺度对流涡旋(MCV)是近30 a来中尺度气象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经过近30 a的模拟和观测研究,MCV的理论已逐步完善。由于MCV自身的一些特征,MCV可以被看做是联系小尺度的对流活动和大尺度的天气系统的纽带。近十几年来,一些学者已成功地运用MCV来解释有组织的对流活动对热带气旋形成和爆发性温带气旋形成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入手,介绍MCV近30 a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简洪登  范湘涛  王金鑫 《测绘科学》2013,38(1):136-138,141
本文运用高斯烟羽模型对地铁站点有害气体扩散事故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出了有害气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距离和任意特定点的的气体浓度,并在三维场景中显示出了等浓度有害气体的扩散范围,以及有害气体扩散事故的三维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高斯烟羽模型和GIS技术,能够在三维场景中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有害气体在三维空间上的扩散范围。同时,论文实现并扩展了高斯烟羽模型在三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一次秋季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雷达、加密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4日发生在江苏中北部由超级单体产生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经分析表明:(1)本次过程中500 hPa为西南暖干气流,上下层温度平流差动不明显,上下层湿度平流差动是前期位势不稳定建立的主要原因。(2)超级单体风暴低层强烈的后侧入流,不断为其输入暖湿气流,其前侧为强烈的上升气流,而高空有较强的后向流出。在这种流场的作用下,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得到加强和维持。(3)对流首先在700 hPa相对湿度梯度大值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交处被触发,整个过程中强对流回波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并伴随其东移。东移的地面辐合线与盐城东部局地生成的对流风暴所造成的地面辐散出流相遇,演变为一条新的地面辐合线,地面辐合显著增强,导致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中尺度地面辐合线的移动和增强在这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中起到了触发和维持、加强的作用。(4)对流发展初期,地面辐合区对应着未来对流回波生成区域,有很好的超前性;随着对流发展,地面负散度大值区与对流回波区逐渐重合,当散度场出现临近正负散度中心对时,对流发展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36.
网格GIS的四重地理空间网格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对网格与网格GIS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GIS体系结构的四重地理空间网格模型,论述了其结构与特点,简述了网格GIS的技术体系,并对一个工程设计实例进行了网格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37.
针对球体测地线八叉树网格(SGOG)采用的修正方向编码邻近关系复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其邻近搜索算法.先对修正方向编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递归剖分过程中,子三角形(剖分层次n≥3)相对于其二级父三角形的位置是固定的,随后给出了三角网格方向判断及邻近规则.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效率大约为传统球面四元三角网(QTM)Bartholdi搜索算法的6倍.本研究对SGOG在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建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滁州范水洼地区是皖东重要的铜金矿找矿远景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其重要的金矿成矿类型。前人在综合电磁方法解释和推断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在该区实现找矿突破,在与范水洼矿区主要构造的垂直方向上布设综合物探地质剖面,包括重磁、音频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研究结果表明: ①范水洼矿区西侧黄破断裂上部较陡,在深度约500 m处变缓,而后在深度1 500 m处又转变为陡倾; ②矿区深部存在两处较为明显的隐伏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75°。两隐伏断层之间可能存在隐伏岩体,该隐伏岩体埋深较浅(400~500 m)。而后在成矿有利部位施工了1个1 500 m的直孔钻探工程,结果表明黄铁矿化强烈的构造角砾岩是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主要赋矿位置。但因地层中碳质成分的影响,通过极化率寻找该成矿有利部位效果不佳,宜通过寻找电阻率梯度带,进而推断断裂构造发育的位置,再圈定有利于成矿的构造破碎带。通过结合该区的岩石物性结构、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控矿地质条件,解译了矿区深部构造地质特征,明确了找矿有利块段,为下一步金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9.
为调查徐宿弧(安徽段)隐伏基底构造及深部隐伏岩体的分布,对深部重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通过对收集、实测的重磁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小波变换及水平一阶方向导数等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深部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区内的岩矿石物性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推测了铁佛寺-濉溪县-庄里的北东-北北东向隐伏基底构造及旗杆楼-萧县的东西向隐伏基底构造;新圈定了庄里深部隐伏复式岩体及淮北深部隐伏岩体,为徐宿弧(安徽段)地区进行矿产预测,提取示矿信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讨和揭示江汉平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磁学特征和该区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对新近发现的位于江汉平原东北缘的麻城剖面进行了磁化率样品的采集和测试与对应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1) 麻城剖面沉积物质量磁化率值偏低,平均值为10.85×10-8 m3·kg-1,全剖面变化不大,为5.76×10-8~23.39×10-8 m3·kg-1,但频率磁化率波动较大,分布于5.35%~50.35%,平均值为24.71%,显示具有较高的超顺磁性颗粒(super paramagnetism,SP)含量;(2) 根据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曲线的旋回波动特点,结合年代学测试结果,将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划分为7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初步认为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由湖沼相沉积-湖相沉积-泛滥平原中的沼泽沉积环境的变化.气候经历了温湿-干冷-暖湿-干凉-干冷-温湿-干(旱)偏冷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