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基础地质图件的基础上,开展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把成矿、成岩、各阶段蚀变和各阶段成矿所体现出的构造岩石单元区分开来,从而为恢复各阶段的变形场和应力场,建立该区构造蚀变岩带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为探讨矿化矿脉分布规律提供科学评价依据,并为分析构造作用下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2.
莺歌海盆地超压流体活动与断裂系统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莺歌海盆地内超压流体活动十分强烈,主要活动形式有侧向对流型和垂向对流型,将超压流体的演化与区域构造演化结合起来,对断裂与超压流体的成因关系提出了新见解,揭示出断裂对超压流体的输导及超压流体对断裂的开启的相互作用。张裂隙作为超压流体活动的诱导,超压的幕式突破就主要起因于上覆负载层中的断裂、破碎带,发生压力释放;而普遍发生的幕式流体释放又进一步开启垂直裂隙,造成上下地层间的连通,从而作为超压突破的诱因。  相似文献   
33.
DFl—1底辟区是莺歌海盆地内超压流体最活跃的地带之一.超压流体的活动直接受控于构造应力及其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断裂和裂隙构成的输导系统.从底辟区大规模流体垂向活动以及幕式活动的特征来看,流体流动的动力主要是由于垂向压差的存在以及渗流场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力场(包括热应力场)的作用所致.在详细研究底辟区的构造及流体活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底辟区构造应力场及渗流场的演化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场决定了DFl—1底辟区油气沿主要断裂系走向迁移的总趋势,在底辟区流体从底辟的两侧向其中心运移,由底辟体中向上运移为主;高压流体产生的热应力控制局部应力场状况及油气运移方向,驱动流体向底辟体顶部运移,当热应力值过大时有可能改变应力场状况以及油气运移总趋势.  相似文献   
34.
渤海湾地区不同方向断裂带的封闭性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同时期活动断裂走向的相互关系决定着断裂的封闭程度 ,两者的锐夹角越大 ,断裂的封闭性越好 ;两者的锐夹角越小 ,断裂的封闭性越差 ,渗透性越好 ,有利于流体的运移。据此用线性代数法换算出的断裂闭合系数可半定量地评价断裂的封闭条件 ;再结合不同油气主运移期的封闭性变化的历史 ,可对断裂带的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进行预测。通过对渤海湾地区的油气聚集进行综合评价 ,认识到东西向和南北向展布的断陷带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北西向展布的和现今断裂活动性较弱的北东向展布的断陷带中的部分地段也很有前景。预测庙西 1号、垦利 3号、庙西 3号等断裂带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勘探构造带。  相似文献   
35.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目前的粘土矿物转化化学动力学模型中,人们仅考虑了温度、时间和流体介质的影响。然而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粘土矿物的转化,增加反应活化能。通过超压调节反应活化能,建立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渤海湾盆地板桥凹陷、歧北凹陷超压发育井和歧南凹陷超压不发育井的粘土矿物实测资料,确定了相关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在超压井中,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含量S%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但与Pytter和Reynolds(1989)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在压力系数为1.2~1.7的地层中,超压对S%的抑制最大可达15%~20%。由于在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S i4+、Ca2+、Mg2+、Fe3+、Na+等阳离子,所以超压对粘土矿物转化的抑制,导致了泥岩中这些阳离子生成量的减少和相邻砂岩中许多胶结作用的延迟,这非常有利于深层(埋深>3 500 m)优质储层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6.
在深入了解北斗卫星通信功能流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北斗卫星传输技术的优势,研发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地质环境监测信息采集器,开发了由野外地质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层、北斗通信系统、信息管理平台三部分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典型地面沉降区、矿山形变区的示范应用情况,深入分析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实时传输技术的应用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37.
辽河盆地新生代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定向的岩芯样品,笔者利用了岩石的古地磁测试结果,通过旋转变换,恢复了样品的原始磁化率方位。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辽河盆地新生代岩石变形微弱,岩石以压扁变形为主。多种筛选分析结果揭示出辽河盆地在沙三、沙二沙一与东营期所受的区域应力方向分别为:NE-SW(40°~50°)、NWW-SEE(100°~120°)和NE-SW(60°~70°)。  相似文献   
38.
水—岩反应中成矿流体的浓缩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岩反应中成矿流体的浓缩理论在中、外文献中鲜有报道1),本文概要阐述水—岩反应中成矿流体浓缩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浓缩的主要方式、研究方法和它的实用意义。1水—岩反应中成矿流体的浓缩作用11基本概念成矿流体的浓缩作用是指含矿流体在其运移、循环过...  相似文献   
39.
在DF11浅层所发现的与底辟有关的含气构造中 ,天然气的运聚、分布与底辟区的断裂系统和超压 (热 )流体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超压流体的活动不仅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驱动力 ,而且其产生的断裂系统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输导路径。文中在分析底辟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依据连续介质理论 ,采用有限元计算法 ,将固体应力场与流体压力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DF11底辟区流体的驱移作用进行模拟。结果显示 :底辟作用引起的应力场决定了底辟区油气沿主要断裂系走向运移的总趋势 ,以底辟体的两侧向其中心运移、自底辟体向上运移为主。热应力控制局部应力场状况及油气运移方向 ,并合理地解释了油气从温度较高的地区向周围温度较低的地区运移的事实 ,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温度应力与构造应力之间的比值  相似文献   
40.
本文包括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主孔(MH)0~5000m和先导孔(PP2)0~1000m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折结果,先导孔PP2的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变化范围为79.5±5.1~50.4±6.2Ma,主孔的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变化范围为98.6±17.0~2.9±2.0Ma,主孔在4200m以下,磷灰石样品中实际上已不存在自发裂变径迹,表明裂变径迹时钟已经“置零”。实验资料表明,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值随样品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到一定深度,即达到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封闭温度(~120℃)以后,年龄值为零。根据主孔0~2000m和先导孔0~1000m的裂变径迹年龄剖面,作为一级近似,计算出超高压变质岩体在90~30Ma期间,平均隆升速度为~35m/Ma。对主孔测定了9个样品的约束径迹(Confined track)长度,样品约束径迹平均长度的变化范围约为13.1~7.4μm,总的变化趋势是:约束径迹平均长度随样品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样品的约束径迹长度分布都具有双峰型特征。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和约束径迹长度的资料,应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样品的时间-温度(t-T)轨迹。结果表明,岩体从早白垩世(~120Ma)快速冷却以后,在晚白垩世和始新世又经历了两次加热作用,始新世末岩体所达到的温度大约是80℃,随后岩体则一直上升和缓慢冷却到现今所处的位置。在最后~30Ma岩体的平均隆升速度为~53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