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花岗岩系列和类型编图,华南地区浅源南岭系列(系列I)花岗岩多产于中部和西部,深源长江系列(系列Ⅱ)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东部。诸广山型(I1型)、大容山型(I2型)和关帝庙型(I3型)花岗岩的重点分布区,分别在中心腹地、西部和西北部湖南境内;宁芜型(Ⅱ1型)、德兴型(Ⅱ2型)和闽浙沿海型(Ⅱ3型)花岗岩的重点分布区,分别在长江中下游、中西与中东部深断裂带、东南沿海地区。花岗岩系列、类型的趋势面分析和莫霍面深度变化与上述花岗岩系列、类型分布特点对应得非常好,它们的等值线变化趋势几乎重合,相互间吻合一致,可以认为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幔莫霍面的隆起与坳陷密切相关,地幔隆起区产出深源系列Ⅱ花岗岩,其中Ⅱ1、Ⅱ3型花岗岩尤为典型;地幔坳陷区发育浅源系列I花岗岩,以I2、I3型花岗岩很显著。  相似文献   
22.
西藏吉定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根文  刘睿  夏斌  邓腾 《岩石学报》2015,31(9):2495-2507
吉定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中段,是该带保存较好的蛇绿岩之一,通过对该岩体的研究及与附近蛇绿岩剖面的对比有助于恢复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演化过程。吉定蛇绿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堆晶岩及地幔橄榄岩四个岩石单元。壳层岩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代表湿岩浆系统分异。吉定蛇绿岩壳层熔岩(玄武岩和辉绿岩)Ti O2含量为0.87%~1.45%,平均1.1%,与印度洋N-MORB玻璃(1.19%)相似。REE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LREE亏损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与典型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相似。但其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富集LILE,而亏损HFSE,并具有较高LILE/HFSE比值特征,与俯冲带上的(SSZ)蛇绿岩相似。蛇绿岩熔岩在岩石地球化学上表现出既亲MORB,又具部分IAB的特征。结合区域上大竹卡、得几等蛇绿岩岩石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比分析,提出吉定蛇绿岩形成于在洋内俯冲带上发育起来的弧后盆地,并提出日喀则地区早白垩世洋壳演化的解释模式:雅鲁藏布江中段蛇绿岩至少包含三种组分特征的蛇绿岩体,其代表性剖面分别是吉定,得村和大竹卡,分别形成于近俯冲带的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这些洋壳共同组成早白垩世时期的与特提斯洋俯冲带斜交的一条分段发育的洋中脊。  相似文献   
23.
张生  陈根文 《地质科学》2015,(3):898-910
低密度的水热蒸气和超临界似气流体广泛存在于中地壳至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环境中, 是成矿金属搬运和富集的重要介质。火山喷气凝结水、火山结壳和升华物、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气相中均存在具有地质意义的W含量或含钨矿物, 表明W同样可在含水气相中溶解和迁移。本文在350 ℃~400 ℃和压力为60~200 bar的实验条件下, 测定了WO3-H2O体系中W在水蒸气和似气流体中的溶解度, 考察了水蒸气压力对W溶解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W在水蒸气中的逸度(或含量)远高于依据无水体系中固体WO3挥发性数据计算的蒸气压力, 证明气态溶质W与溶剂水蒸气之间存在促进W溶解的水合作用。经热力学方法分析, 认为可能形成了WO3·nH2O(g)形式的水合气体物种, 其水合数n在350 ℃、370 ℃和400 ℃时分别为1.4、1.6和2.9。因此WO3·3H2O(g)或H2WO4·2H2O(g)及H6WO6(g)在温压较高的岩浆-热液或气成-热液成矿环境中(如斑岩系统)对W的气态迁移和浓集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温压较低的水热蒸气条件下, W的迁移形式可能以水合数较小的WO3·H2O(g)(或H2WO4)和WO3·2H2O(g)(或H2WO4·H2O)物种为主, 其含量或比例随水蒸气的压力而改变。某些斑岩型和脉型钨(钼)矿床常存在富气体包裹体, 伴随酸性岩浆结晶出溶的以低盐度含水蒸气占优势的岩浆流体对斑岩系统中W、Mo在高温阶段的气态迁移和矿质在花岗岩体顶部和上覆岩层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之后蒸气冷凝可产生高盐度的含矿卤水或与渗流地下水混合形成低-中等盐度的成矿流体, 流体的减压沸腾(相分离)和对围岩的交代蚀变导致W、Mo等金属在不同阶段和构造-岩性部位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24.
新疆阿吾拉勒地区位于西天山中部。该区在二叠纪时期发育一套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并广泛发育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钠长斑岩和石英钠长斑岩等浅成侵入体。阿吾拉勒山铜矿非常发育,目前已发现数十多处铜矿点。这些铜矿部分形成于二叠系火山岩及浅成斑岩中。目前比  相似文献   
25.
吐拉苏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由两组火山岩组成,一组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SiO2含量介于54.8%~59.4%之间,另一组为流纹岩,SiO2含量为70.6% ~74.1%,两组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配型式,均富集U、Th、K、Pb,而亏损Nb、Ta和Ti,同时两组岩石的一些微量元素对比值基本一致,表明流纹岩是本区玄武...  相似文献   
26.
阿尔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柴达木地块、祁连-昆仑造山带及塔里木地块之间,是由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增生造山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阿尔金地区花岗伟晶岩相当发育,2018年以来,在这些花岗伟晶岩中陆续发现了瓦石峡南锂矿、恰达克锂矿、吐格曼锂铍矿、阿亚克锂矿、库木萨依锂矿、沙梁西锂矿、塔什达坂锂矿等一批中型矿床,使该地区也成为了我国伟晶岩型锂矿的找矿新区带。研究团队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若羌县库木达坂东的黄龙岭地区发现了一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初步圈定出一条长大于4500m、宽大于1000m的含锂辉石矿伟晶岩脉群;在该伟晶岩群内圈出16个矿体,各矿体长约370~4230m,厚1.2~40.85m,Li_(2)O平均品位1.26%~3.60%。初步估算矿区潜在Li_(2)O资源量为186.08万t,伴生4.95万t BeO和11.85万t Rb_(2)O,达到超大型远景规模,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巨型锂矿床。黄龙岭超大型锂矿的发现,实现了阿尔金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找矿的重大突破,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重要锂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27.
河台金矿位于广东省高要市境内,是粤东桂西地区最大的金矿。因该金矿严格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普遍认为是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周崇智和段嘉瑞, 1988;Zhang et al.,2011)。矿区内分布有多条韧性剪切带,但只有少数几条含矿,所发现的含矿韧性剪切带主要为11号糜棱岩带(高村矿段)、9号糜棱岩带(云西矿段)、12号糜棱岩带(后迳矿段)、13号糜棱岩带(河海矿段)等。其中高村矿段和云西矿段是现今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已累积提交50t金储量。由于金矿体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两者间的成因联系,特别是相关的成岩成矿年龄及构造变形与金矿事件一直是讨论的热点,但仍存在不同看法。对于河台金矿的成矿年龄,前人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陈好寿和李华芹(1991)利用石英包裹体Rb-Sr法获得了121~129Ma的年龄;翟伟(2004)通过石英全溶法对高村矿段富硫化物中的石英脉进行定年,获得172Ma的成矿年龄,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河海矿段富硫化物石英脉中热液锆石年龄为152Ma(翟伟,2005);王成辉(2012)对河海矿段进行研究,通过富硫化物石英脉中绢云母Ar-Ar法定年获得157Ma年龄,通过磁黄铁矿Re-Os定年获得175Ma的成矿年龄。可见,不同方法获得的成矿年龄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这些方法中将金矿中广泛发育的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作为定年对象是确定成矿时代的最佳方法。而前人仅对河海矿段进行过磁黄铁矿Re-Os定年,本次研究试图利用硫化物的Rb-Sr定年法对河台金矿的成矿时代进行进一步的约束。  相似文献   
28.
嵩溪银(锑)矿床形成于下侏罗统金鸡组,呈脉状穿层产出,具脉状、角砾状构造,矿石含大量硫盐矿物.成矿物质在剖面上具分带现象,上部富Sb、As;中部富Ag、Au、Pb、Zn;下部富Mo、Cu.包裹体均-温度介于130~340℃之间.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青磐岩化.硫、氧同住素和成矿年龄显示,成矿作用与下部早白垩世石英斑岩有关,嵩溪银(锑)矿床为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9.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重大构造转折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华北地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分别发生了两次不同性质的岩浆活动,早期形成一套高锶石英闪长岩,另一期为钾玄岩系。两套岩石分别代表地壳加厚和减薄的构造背景,两次岩浆活动的转折期大致在130Ma左右,此外,华北地区自垩纪广泛分布的碱性岩同样表明区域内在白垩纪曾发生过强烈的岩石圈伸展作用。这一地质特征与区内盆地地震剖面、造山带构造活动年龄、变质核杂岩的年龄、早向坚世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的改变以及郯庐断裂左旋运动年龄等地质资料相佐证。因此华北地区岩石圈减薄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向垩世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北地区中生代重大构造发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0.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其壳层熔岩研究表明,该熔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与安山岩/玄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具有轻微左倾正斜率分布特征,并亏损Nb、Ta,反映出该蛇绿岩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显示LREE亏损、HREE平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体现了该蛇绿岩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第一过渡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提出罗布莎蛇绿岩属于岛弧型蛇绿岩范畴,其构造环境应为俯冲带之上(SSZ)的弧间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