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jsp技术开发专业气象服务网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是内部网与Internet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网站,是一个采用java技术建立的专业气象服务网站。它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统一和便利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发布本单位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
2015年夏季(6—8月)山东天气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年6—8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5年夏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3.
山东省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71-2008年山东省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山东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山东省雷暴大风年均为46.6d,区域性雷暴大风年均为15.7d,随年代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山东的雷暴大风主要集中在5—8月,7月最多。雷暴大风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均在l~3d。雷暴大风的影响范围较大,最多可达87个测站。雷暴大风的极大风力一般在8—9级,最大可达12级,极大风速的风向以西北风最多,但在7月以西南大风最多。雷暴大风与冰雹相比,二者出现月份和影响范围有明显差异,冰雹主要集中在4—6月,冰雹影响的范围远小于雷暴大风。  相似文献   
24.
在《地震科学进展》创刊50周年之际,采用CiteSpace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1979—2020年《国际地震动态》正刊所出版的7151篇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期系统性探索过去不同时期《国际地震动态》出版文献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作者群发展。《国际地震动态》历年载文所体现的主题脉络的持续变化、知识演进的不断前推、历史热点的交换更替,充分体现出地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介绍科学交流和期刊出版模式演进的基础上,针对地震期刊 “多、散、弱” 的现状,提出整合地震局的科学资源,推进增强型期刊出版,吸引高水平文章在地震期刊首发的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济南2013年12月—2018年2月PM_(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得出,PM_(2.5)质量浓度平均和最大值均为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PM_(2.5)质量浓度值1月和12月最高,8月最低;其质量浓度呈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在不同风向上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在N风向和ESE(盛行)风向上均出现了质量浓度较大值,一方面与污染物的异地输送有关,另一方面与济南的特殊地形有关。研究表明,无论污染源在山脉的背风侧还是迎风侧,都很容易导致高浓度污染;尤其在冬季,山脉地形还会加重逆温影响,使污染程度加重。通过相关性研究发现,冬季、春季和秋季,PM_(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和平均总云量均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及其距平呈负相关;冬季,PM_(2.5)质量浓度与平均气温及其距平以及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压均呈负相关;春季和秋季,PM_(2.5)质量浓度与气温距平值呈正相关;夏季和秋季,PM_(2.5)质量浓度与日降水量呈负相关,而且随着雨强的增大,对PM_(2.5)的洗消作用越显著。上述变量间相关性均通过了P≤0. 01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6.
利用2016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6年秋季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7.
为了更好地认识雹暴等强对流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降水现象仪观测资料和CINRAD/SA-D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粒子相态识别和反射率因子等产品,分析2019年8月16日出现在山东北部的一次雹暴降水的雨、冰粒子谱(包括直径2~5 mm的霰粒子和直径大于5 mm的冰雹)的识别以及雨滴谱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济南双偏振天气雷达0.5°仰角PPI上在德州和陵县观测点附近识别的粒子主要为雨滴,临邑为冰雹加大雨;安装在3个观测点的降水现象仪均识别出少量冰粒子,3个观测点的冰粒子谱数密度低、分布不连续。雹暴降水开始阶段,出现少量大雨滴,这是风的筛选和蒸发作用导致的雨滴谱,具有低的小粒子数密度和较多大雨滴;雹暴强降水增大阶段,雨滴谱特征是小雨滴数密度偏低、大雨滴较多,即总的雨滴浓度低、雷达反射率因子高;雨强减弱阶段,小雨滴数密度显著增大、大雨滴数密度偏少,即总的雨滴浓度显著增大,但雷达反射率因子偏低。  相似文献   
28.
为分析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结构,了解雷达参数特征,揭示降水机制,利用机载Ka波段云雷达和DMT(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粒子测量系统,针对2019年11月17日山东冷锋层状云系开展从云顶至云底的垂直探测。结果表明:观测云层由高层云(3100~4500 m高度)和雨层云(800 ~2600 m高度)两部分组成。高层云过冷水含量较低,平均值为0.0026 g·m-3,最大值为0.008 g·m-3,云内冰晶通过水汽凝华增长,平均浓度为8.2 L-1,最大直径为900 μm,平衡谱状态下冰晶浓度与雷达反射率因子具有较好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为0.84。雨层云过冷水含量丰富,最大含水量为0.354 g·m-3,过冷水区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为7.48 dBZ,多普勒速度为-2.3 m·s-1,速度谱宽为0.7 m·s-1;雨层云中上部以冰晶为主,下部为暖区融化粒子,冰晶通过凇附过程增长,平均浓度为208 L-1,最大直径为450 μm;雷达反射率因子随高度降低至1500 m不断增大,在1200~1500 m高度保持不变,1200 m高度以下减小,未出现明显0℃亮带,速度谱宽随高度降低增大。  相似文献   
29.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MS7.4地震序列中1 434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使用TDMT矩张量反演方法求解玛多地震序列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玛多地震序列震中整体走向为NWW-SEE向,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展布方向相吻合,序列总长度170 km,呈NWW向和SEE向双侧破裂,主震西北侧存在NW向条带,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分支断裂活动,在南东侧存在余震稀疏段以及横穿玛多—甘德断裂的余震分布带,推测可能是地下速度结构差异所致;(2)主震附近地震序列以左旋走滑型地震为主,优势走向为NWW向,倾向NE,倾角较高,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性质基本一致,结合余震定位结果推断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3)主震附近地震序列P轴平均方位角为237°,P轴,T轴平均倾角分别为15°、16°,N轴平均倾角为65°,结合研究区构造特征推断,本次地震是由NEE-SWW向水平挤压应力推动NWW-SEE向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  相似文献   
30.
针对流动形变监测现有的水准、GNSS、重力等观测手段,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有从流动监测任务的设计、管理与实施,到数据资料检查验收以及数据资料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和列表方式来设计测量任务,作业小组通过短信向管理系统报告作业状况,系统记录每个测量任务的实施过程,从而形成观测历史。利用该系统可为任务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历史资料,提高流动监测业务的效率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