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9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从地质力学观点所建立的构造体系这一基本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李四光教授曾指出目前“所提出的构造型式,大都是燕山运动以来的产物。由于这些较新的构造型式比较容易鉴定,所以就把它们当作头一步的研究对象。”并认为在更古的地质时代,在“古构造层”中有着“古构造型式”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因此,有必要将其列为进一步的攻研对象,这也是当前生产实践中经常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2.
23.
采用地质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方法,研究了辽南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包括上壳岩、古老片麻岩和变基性岩脉,它们在小黑山变质岩体中呈包体出现。上壳岩由黑云变粒岩、条带状闪石磁铁石英岩组成;古老片麻岩为条带状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变基性岩脉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上壳岩堆积之后有英云闪长岩侵位,基性脉侵位于上壳岩和英云闪长岩(古老片麻岩)。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经历了2幕变形:D1幕变形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DF1)、与褶皱轴面平行的面理(DS1)、矿物线理(DL1);D2幕变形在叠加褶皱作用下形成斜歪倾伏褶皱(DF2),面理和线理不发育。小黑山区太古宙变质岩中发育的变形序列、构造特征、变形特征、变质条件表明,这2幕构造形迹群属于中部构造相。D1幕变形形成逆冲推覆构造,D2幕变形形成第Ⅲ型叠加褶皱,它们都是在同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构造片麻岩含义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片麻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韧性变形带主要的构造岩类型之一,其内保留了大量岩石流变特征的重要信息,在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区广泛发育。构造片麻岩是由强烈塑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变质构造岩,是一种宏观上具有明显的强塑性流变特征而没有明显粒径减小的构造岩;在露头和手标本上以密集条带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为特征,在微观上为典型三边平衡结构和复晶石英条带构造。熔体存在是控制影响构造片麻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变形机制为扩散蠕变和颗粒流动,使岩石整体产生巨大应变,而单个矿物晶体不产生变形。构造片麻岩带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同变质期的层状构造片麻岩带、退变质期的线性构造片麻岩带和网状构造片麻岩带。  相似文献   
25.
辽东早元古代裂谷带内的隆滑构造是在吕梁造山前期伸展体制下的第一幕变形期间形成的。本区隆滑构造的内核隆起部位大致与中南岩基空间分布一致,由同构造侵位的二长花岗岩(辽吉花岗岩)组成,在裂谷带西区和东区,辽吉花岗岩皆顺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接合面呈席状侵位。由于辽吉花岗岩局部隆起,引起外壳内多层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简称韧变带)及流褶层的形成,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流褶层会发生尖灭。因变形分解作用,在形成韧变带及流褶层的同时,也形成一些巨型透镜体,它们为弱变形域或未变形域,其内原生构造保存完整。对流褶层内流动褶皱的倒向及拉伸线理的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南岩基为辽河群内隆滑构造的隆起部位。现今东区和西区的穹形构造是初始席状侵位的叠加性构造,即在吕梁运动期间收缩体制下,辽吉花岗岩仍呈塑性并向背斜部位聚集,呈底辟式重就位;第三幕构造形迹横跨叠加于第二幕构造形迹之上,从而最终使辽吉花岗岩有规律地分布于穹形构造核部。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变形与变质发展演化的基本观点出发,在对五台群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之后。认为五台山区五台群中存在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界面——角度不整合。代表着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中一次重要的地壳运动。它导致五台群的解体。命名为台怀运动。其发生的时代为太古代末。这个界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下部的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系属太古界,取名为繁峙群,其上部绿片岩相为五台群,属下元古界,并且指出这两个岩群的多期变形与多期变质的一般概貌。  相似文献   
27.
对胶北.辽东和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层状岩系第一系构造变形作的详细研究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典型实例,提出了古元古代拉伸构造模式,即隆起一顺层分层滑脱构造模式。该模式由核部隆起和上部盖居及两者之间的拆离型韧性剪切带三部分组成。核部隆起常由岩浆隆起或基底隆起构成,上部盖层内发育有顺层分层滑脱构造体系,由底部主滑脱面和内部次级滑脱面、低级滑脱面及其间的流褶居和片理化带构成,靠近核部隆起的盖居表现为正向滑脱,而滑脱前缘则表现为反向滑脱,具有滑覆特征。该模式一般发生在大规模收缩造山作用之前,由于区域拉伸作用,导致壳下地任上隆,形成岩桨隆起或基底隆起,使上覆盖层岩系重力失稳,发生滑脱,内部横向构造置换强烈,形成透入性片理,且平行区域地层层理  相似文献   
28.
冀东太古宙高级变质区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太古宙高级区主要由两个构造单元组成,以三屯营-洒河-全厂峪一线为界,北西侧为线性构造区,南东侧为卵形构造区,卵形构造是由紫苏花岗岩固态气球膨胀侵位形成的,之后又受到深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的叠加,使卵形构造由东到西受改造的程度逐渐增大,线性构造则是中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对深部构造相和卵形构造叠加的结果,尽管冀东地区南东,北西分异早于3563Ma,但卵形构造区和线性构造出现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高级变质杂岩的研究发现,区内孔兹岩系先后遭受到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穹-褶构造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的改造。由于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这些变质地层发生“岩层缺失、隔层相触”,在空间上表现为近水平的长轴近东西向的扁豆体堆叠而成的变质地层结构,而后期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的叠加,又使得这些变质地层在空间上以不规则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或透镜状形式出露,各变质地层单位之间及与其他变质岩系之间显现出“犬牙交错、参差产出”的特征,从而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变质地层结构。可以确定,区内孔兹岩系至少经历了2个造山旋回,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构造及对应的变质地层结构是早期造山旋回后期阶段的产物,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及相应的变质地层结构则属于后期造山旋回。  相似文献   
30.
变质构造岩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变质构造岩是由变质变形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岩石,形成于地壳不同构造层次上的韧性变形带中,具有明确的构造成因的含义。依据变形机制、组构、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以及形成环境,将韧性剪切带中变质构造岩分为构造片麻岩系列、构造片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构造片麻岩系列形成于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以颗粒流动和扩散蠕变变形机制为主,宏观上表现为条纹和条带状构造,微观上为三边平衡结构。构造片岩系列形成于地壳中浅部构造层次上,以位错蠕变和新矿物化作用为主,由同构造新生片状矿物和基质组成。糜棱岩系列主要以位错蠕变变形机制为主,动力重结晶现象普遍,由残斑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粒度变细,S-L组构发育,形成于地壳中-中浅部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