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2.
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精度取决于对地下水溶解无机碳演化过程中影响地下水14C活度主要因素的准确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定量评价。以银川平原为例,在进行银川平原承压水反向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长石、角闪石、石膏等矿物的溶解以及Ca-Na离子交换。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除补给区和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银川平原承压水年龄均在2 000 a以上,属“古水”,天然条件下径流缓慢、地下水更新速度小。在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沿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年龄逐渐增大;而在承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的年龄明显小于路径上游地下水,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43.
山西晋祠泉在引水条件下的可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模糊线性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手段,通过分析长期动态资料,建立起晋祠泉流量与降水量、汾河渗漏量、矿坑排水量及人工开采量之间的模糊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在万家寨引黄工程完工后,晋祠泉域在地下水得到涵养条件下的可再生性,同时还预测了不同方案调控条件下,晋祠泉的大致出流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晋祠泉的大致出流时间在2007~2009年之间。为了实现晋祠早日复流,节流是今后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同时应该注意晋祠泉的水质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4.
甘肃省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肃省农村地震灾害严重。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民房的调查和数次农村民房震害资料分析,概括论述了甘肃省农村民房的主要类型及其抗震性能,研究分析了甘肃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农村民房的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布局、施工技术、选材用料以及维护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以渤海中部BZ01与B62两根柱状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的粘土矿物组成和黏土粒级(﹤2μ)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柱状样中沉积记录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渤海中部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通过对沉积物的研究发现,BZ01与B62柱状样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蒙脱石含量与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三角端元图解表明沉积物与黄河沉积物有较大的亲缘性;BZ01与B62柱状样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两根柱状样沉积物的δEu和δCe值近似,均表现出明显的Eu异常和不明显的Ce异常的特点;物源判别结果表明渤海中部BZ01柱状样的0~155cm段与B62柱状样0~140cm段沉积物与黄河沉积物相接近。根据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1855年的黄河改道是造成BZ01与B62柱状样沉积记录在155和140cm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6.
147.
用EVAP方法反演冷流暴雪的风场及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成芳  李泽椿  王俊 《气象学报》2010,68(4):577-583
EVAP(Extended VAP)雷达反演方法是在忽略空气垂直运动速度而考虑云雨粒子下落速度影响的条件下,导出从雷达多仰角多普勒速度资料产生不同高度上的水平径向速度计算公式,然后利用VAP方法来反演出等高面上的二维水平风场.利用烟台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EVAP方法反演了2005年12月山东半岛两个风场背景条件和暴雪落区均有明显差异的冷流暴雪个例水平风场.将雷达实测的径向速度、反射率因子插值到各等高面上,并与反演的同等高面风场叠加显示,以此分析反演的风场是否与原始雷达数据相符.此外,还与地面自动站风场、高空风场等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综合检验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冷流暴雪的中尺度风场结构.结果表明,反演风场与实测资料相符;EVAP方法对强风和弱风的冷流暴雪个例都可反演出不同高度的中尺度风场结构,反演的西南风与东北风、西北风与东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和强回波带相对应,揭示了暴雪产生的动力机制,说明EVAP方法对不同风场条件的暴雪中尺度系统都有一定的反演能力.高时空分辨率的EVAP反演风场弥补了天气图上仅能分析出山东半岛西北风的缺憾,且反演过程中一个体扫的计算时间不足1 min,因此EVAP反演的中尺度风场信息适合在冷流降雪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8.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对流性天气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其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该冷涡影响下的持续对流性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对流性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不稳定参数阈值。主要结论:(1)连续9天对流性天气分别出现在冷涡涡旋云系头部的南部或东南部。强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72℃;弱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以上。(2)东亚阻塞高压两侧高涡度区的正涡度平流交替补充冷涡对正涡度的损耗,是冷涡长久滞留维持的主要原因。(3)冷涡在长生命期中是动态的,冷涡中心距研究代表点的距离与对流性天气的强弱有关;对流层中层V分量能敏感地反映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活动情况。(4)随着对流性天气的持续,低空湿度层逐渐增厚,而850~700 hPa相对湿度≤60%的相对于区始终存在;975 hPa水汽通量的大小和方向反映来自渤海的水汽输送状况。(5)强天气威胁指数SWEAT和风暴相对环境螺旋度SREH在判断对流性天气的强度方面比常用的不稳定参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9.
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应用支撑平台的架构模型.该应用支撑平台,在授权管理、工作流系统及系统授权机制等方面为应用系统的完善和扩展提供统一标准和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应用支撑平台有效地支持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灵活部署和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0.
“07.08”陕西关中短历时强暴雨水汽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213资料和地面逐时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陕西关中短历时强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关中短历时强暴雨水汽来源于关中周围的高湿区,暴雨期间暴雨区上空水汽浅薄,地面至低层风向快速变化使暴雨区地面到低空湿度经历了减小—突然增加—快速减小的过程,水汽的聚集是通过偏东气流输送实现的,东西向水汽辐合是暴雨区水汽辐合的主要贡献者,北边界水汽的输入、输出和东边界水汽输入的突然增大、减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暴雨中心位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及其下风向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之间;暴雨区可降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水汽通量辐合的大小,水平水汽通量辐合的大小关键在于水平风场形成的辐合大小,而强降水的发生、加强、减弱及消亡与水汽的局地变化和水汽平流的变化关系更加紧密;近地层充足的水汽供应和水汽垂直输送形成的反环流圈使暴雨区水汽、能量迅速增加和抬升,建立了不稳定大气并触发能量释放,强降水开始;反之,形成暴雨的水汽条件不复存在,强降水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