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124篇
海洋学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套网格预报中几种边界条件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国家气象中心五层原始方程业务模式,用单向自嵌套方法,对常用的几种侧边界条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密网络可以改善预报效果,在试验的几种边界处理方案中,以Davies方案的效果最好,不需要采用其他技术处理,就能使边界附近不产生扰动,分析的等值线光滑,计算稳定性好,可以使业务预报更加可靠,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02.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低涡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相一致。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850hPaθse场呈现典型的“Ω”型,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暴雨区两侧存在垂直的次级环流,对流层中低层负湿位涡区、高层正湿位涡区的配置有利于造成较强烈的中尺度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03.
遗传算法同化GPS可降水量资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娟  沈桐立  王盘兴 《气象科学》2009,29(5):584-590
利用上海气象台提供的GPS可降水量资料,对2006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此次降雨过程与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在高低空环流的共同作用下,高空槽后干冷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频繁交汇,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由于造成此次降雨的对流系统尺度较小,仅用常规资料难以理想地模拟出降雨过程.因此,采用遗传算法(GA)同化系统研究了GPS可降水量资料在暴雨模拟中的作用,并做了与伴随同化系统的对比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使用GPS可降水量资料调整初始场后能更准确地模拟出降水的落区与强度.(2)为了进一步检验使用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后的效果,通过湿度场,风场,高度场的均方差试验,证明加入GPS可降水资料的遗传同化试验对其它要素的改善与伴随同化GPS可降水资料的试验相比,更能模拟出与实况更为接近的低层风场,湿度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4.
设计了一个以MM5模式为基础的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并对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实际降水的模拟,通过对比遗传同化和伴随同化的降水预报效果,对遗传算法同化系统的同化性能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与四维变分相结合的同化系统能有效地改善模式的初始场,使MM5模式要素预报和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5.
在MM5伴随模式中使用NOAA-16极轨卫星探测获得的AMSU 资料,并与MM5数值模式仅使用常规资料的条件下,对发生在2003年7月4-5日江淮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AMSU资料后,湿度场、温度场和风场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也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06.
2006年7月3日豫北区域性大暴雨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3日豫北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输出结果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的天气形势下,由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等影响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暴雨发生在高温、高湿、强不稳定的有利环境中;副高边缘西南急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豫北地区并在此汇集,造成豫北上空强降水期间稳定维持深厚的湿层;同一地区高低层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耦合结构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大暴雨;垂直螺旋度的分布和强度变化对暴雨落区和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07.
使用NCEP 1°×1°6h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5年8月14日20时至15日08时发生在十堰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西风槽合理配置以及稳定有利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同时与台风低压活动关系密切;东南风急流将低纬度地区暖湿气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使台风低压长时间维持,为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水汽来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对流发展和低层水汽向高空输送;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出现对未来3h强降水出现有一定的预示作用,螺旋度正值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性,主要暴雨区出现在螺旋度正值中心前方。  相似文献   
108.
陕西冬季一次大雾天气的数值模拟和生消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NCE P1°×1°再分析资料、高空地面资料,模拟分析2005年12月30—31日发生在陕西的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相似,尤其是雾的分布特征和生消时间。逆温层的发展、维持和近地层较高的相对湿度对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的微风有利于雾产生、发展。地形追随坐标中0.85层(约1000m)以上的西北气流,有利于下沉增温,在低层形成逆温层。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及逆温层的破坏是大雾消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台风“珍珠”螺旋雨带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对0601号台风"珍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暴雨的成因以及螺旋雨带内部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台风中的气旋式涡度、垂直运动、动量和热量都集中在螺旋雨带中。进一步研究指出,螺旋雨带上空高层的强辐散与中低层的强辐合相配合产生的强烈"抽吸作用"、螺旋雨带两侧的干中心挤压螺旋雨带产生的"毛细效应"都导致了低层高湿空气加速向上输送,有利于对流的发展,这也是台风螺旋雨带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0418号"艾利"台风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中尺度MM5模式模拟了0418号“艾利”台风造成闽东北强降水的一次物理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台风暴雨的直接原因,降水与850hPa涡度场、散度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本流场存在二次切变时,横渡型扰动会激发产生并且发生不稳定,从而导致暴雨天气的产生.台风附近相当位温密集陡峭和CAPE值的突增表明台风有加强的可能,CISK和涡旋Rossby波的传播是可能的机制.水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汽变化会影响台风的强度和降水的强度,水汽的微小变化可造成降水极大的变化,但对台风的位置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