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申婷婷  张立飞  李旭平 《岩石学报》2012,28(7):2235-2249
新疆西天山长阿吾子异剥钙榴岩是目前首例发现的在俯冲带形成的原岩为榴辉岩的异剥钙榴岩,与其作用的流体为俯冲带流体。该异剥钙榴岩与大洋底变质作用形成的异剥钙榴岩相比,岩石学特征非常相似,但是元素迁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推断流体成分,我们使用了三种方法。一、测试了异剥钙榴岩化前后主要矿物相石榴石和辉石化学成分。二、在ACF图上,可以看出全岩成分从F端元向C端元演化,代表Fe减少,Ca增加的趋势,而且完全异剥钙榴岩成分落在了前人所做的异剥钙榴岩成分区间内。三、假设Al为不迁移元素,根据Grant的计算方法,做出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REE的等浓度图。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推断,俯冲带中流体的成分是复杂和变化的:部分异剥钙榴岩化阶段流体富集Ca、Si、Ti、Mn、Nb、Ta、Zr、Hf,贫乏Fe、Mg、Na、K、REE、Tb、Y,氧逸度升高,流体属于不饱和状态,因此导致不平衡结构发育;完全异剥钙榴岩阶段,流体富集Ca、Mg、LREE、Ni、Cr,贫乏Fe、Ti、Rb、Ba、MREE、HREE等元素,此时流体作用强烈,富水流体相的强烈淋滤作用,使得大部分元素发生了迁移。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前人的资料和本文获得的锆石SHRIMP数据,故建议解体“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东段拉尔敦达坂一带出露的火山岩是晚石炭世火山作用的产物,建议创名“拉尔敦达坂组”。新源城南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依然使用“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西段大面积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比较复杂,原始创名剖面(特克斯南大哈拉军山一带)分布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暂时继续使用“大哈拉军山组”的名称,但其北部大面积分布(昭苏北—特克斯—巩留-阿希金矿地区)的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早石炭世),建议用“特克斯达坂组”表述这套晚泥盆世火山—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03.
蛇纹岩体中的硬玉岩与异剥钙榴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李旭平  张立飞 《岩石学报》2004,20(6):1477-1484
硬玉岩是一种稀少的岩类,常以构造岩包体和脉体的型式产出在蛇纹岩中。本文着重介绍与蛇纹岩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硬玉岩。这类硬玉岩总是出现在洋壳俯冲碰撞带中,常常与蓝片岩、偶尔也与榴辉岩伴生。通过研究硬玉岩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综合世界各地硬玉岩产状,可将硬玉岩从广义的变质成因上分为三类,即:在蛇纹岩体中、或其它岩类包体中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硬玉岩脉体;蛇纹岩中的构造岩成因岩石包体经固相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块状硬玉岩: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由变质和交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硬玉岩。此外,还对交代成因的硬玉岩在蛇纹岩化过程中与异剥钙榴岩化作用的关系从流体及其化学成分演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海底和俯冲带上板片的构造背景下硬玉岩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4.
在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相变质的磁铁石英岩夹层中发现了迪尔闪石(Fe2 +12 Fe3 +6Si12 O40 (OH) 10 ) ,其共生的矿物组合为 (ⅰ )迪尔闪石 +钠闪石 +黑硬绿泥石 +黑柱石 +磁铁矿 +石英 ;(ⅱ )迪尔闪石 +黑硬绿泥石 +磁铁矿 +石英 .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共生矿物组合表明阿克苏的迪尔闪石为贫Mn型的迪尔闪石 ,与Alps的迪尔闪石相似 ,但比Alps迪尔闪石更接近纯端元组分 .根据迪尔闪石稳定P T条件 ,阿克苏迪尔闪石的形成条件为压力大于 1 .0GPa ,温度 30 0~ 40 0℃ ,地热梯度在 1 0℃ /km左右 .  相似文献   
105.
新疆西准噶尔发现紫苏花岗岩及其麻粒岩包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没有解决的基础地质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准噶尔盆地存在有古老的结晶基底(胡冰,1964;王鸿祯,等,1985;吴庆福,1987;Watson,等.,1987;王广瑞,1996);另一种观点认为准噶...  相似文献   
106.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中生代高钾花岗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别山东段存在中生代高钾花岗质侵入岩,它们可分为3个超单元:1)姚河超单元以石英二长岩为主,呈北西向带状分布,有明显片麻理,发育暗色包体,时代为174 Ma;2)彭河超单元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为主,成分变化范围宽,野外分布广泛,块状构造,有大量包体,时代为 125~127 Ma; 3)黄柏超单元均为花岗岩,块状构造,基本不含暗色包体,时代为 111~ 120 Ma. 3类岩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也均不相同.它们记录了大别造山带在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到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174~111 Ma)之间的造山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07.
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4,自引:30,他引:34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在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根据野外地质产状特征,西南天山出露的榴辉岩可以分为三类:即在蓝片岩中呈透镜体的块状榴辉岩、保存有玄武岩岩枕的枕状榴辉岩和夹杂在大理岩中的条带状榴辉岩。详细的岩石学研究表明它们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作用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峰期榴辉岩阶段(560~600℃,4.95~5.07GPa)、主期榴辉岩阶段(598~496℃,25.72~26.66±1kbar)和退变绿帘石蓝片岩相阶段。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原岩相当于源于富集地幔的(ε_(Nd)-1.4~-0.4)具有 OIB 特点的变碱性玄武岩、源于亏损地幔的(ε_(Nd)= 6.7~ 7.4)具有 NMORB 特点的洋中脊玄武岩和源于较富集地幔的(ε_(Nd)=-2.5~ 3.2)具有 EMORB 特点的洋中脊玄武岩,它们形成于海山环境下的洋壳。榴辉岩中锆石 SHRIMP定年结果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石炭纪(>310Ma)之前,洋壳开始俯冲发生在二叠纪末(280~290Ma),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发生在三叠纪(220~230Ma)。结合在其北侧低压麻粒岩带的发现,提出了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双变质带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8.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地区发现的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其原始矿物组合为橄榄石 斜方辉石 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识别出两个世代的橄榄石,第一世代橄榄石(OI~1)残晶发育扭折带,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一致,第二世代橄榄石(OI~2)Fo 值高达94~97,其内部含有细小的流体包裹体,是第一世代橄榄石蛇纹石化后再次变质的产物。斜方辉石残晶的成分具有高 Al 和 Ca 的特征,与大洋地幔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成分一致。温压条件的估算反映该橄榄岩体属于典型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其围岩是由堆晶辉长岩变质的条带状蓝晶石榴辉岩,二者构成了大洋蛇绿岩套的下部层位,并且与区内具有 N-MORB 和 OIB 性质的榴辉岩共生。这些特征表明该方辉橄榄岩应代表洋壳下伏地幔橄榄岩,从而揭示大陆造山带从早期的大洋俯冲消亡到大陆俯冲碰撞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09.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这两个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在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两个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典型的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都具有保存完好的洋壳岩石组合特征和较低的地热梯度。  相似文献   
110.
早元古代宽甸杂岩的成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孙敏  张立飞 《地质学报》1996,70(3):207-222
宽甸杂岩形成于2.3—2.4Ga,是目前较少保留的早元古代火山岩系之一,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和各类片麻岩、浅粒岩、变粒岩及花岗质岩石组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岩建造相当于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和非造山花岗岩石组合,原始岩浆来源于混染了的亏损地幔源(DMM)或者是DMM和Ⅱ型富集地幔(EM2)的混合地幔源,并具有Dupal异常特征。成因过程的理论模拟计算表明,该杂岩中片麻岩和花岗岩来源于角闪质岩石的母岩浆,经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其原岩建造形成陆壳拉开向洋壳转化的过渡环境。宽甸杂岩所在的中朝克拉通构造演化与北美地盾、欧洲地台和澳洲大陆不同,曾发生强烈的火山喷溢活动而使其增生。宽甸杂岩形成之前(2.3—2.4Ga)就曾经存在过类似现代板块规模的壳幔对流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