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用斜长石、黑云母等单矿物或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的矿物组合与KCl溶液或KCl+KHCO3溶液在150~400℃,50~80MPa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显示碱性流体对斜长石蚀变形成钾长石有利,而酸性流体对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蚀变形成绢云母和绿泥石有利.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往往向相反方面转变.实验中观察到反应器皿金管上的金溶解后到黑云母或黄铁矿表面重结晶,并同时出现赤铁矿.因此,金的迁移、富集与流体-矿物界面形成原电池效应有关.Fe3+-Fe2+是氧化-还原剂.Cl-和CO2是重要的挥发组分.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高压变质带中硬玉质岩石及其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并受制于扬子古陆和华夏古陆之间的赣东北蛇绿岩-深断裂-高压变质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演化上密切相关.高压变质岩中尤以硬玉石英钠长片岩、硬柱石硬玉钠长片岩、硬玉钠长片岩和蓝闪片岩最为重要.硬玉质岩石中的硬玉接近纯硬玉(Jd95-99).硬玉因与石英反应形成钠长石并被钠长石包围与石英隔开,以准稳定态得以保存下来,而被钠长石包围的硬柱石则保留由黝帘石 钙长石组成的假象.与硬玉伴生的矿物有硬柱石、蓝闪石、钠长石、石英、黝帘石、钙长石、钠云母、沸石.根据结构可分为4个大的矿物组合世代:(1)Pl-Am-Q,(2)Jd-Lw-Gl-Q,(3)Zo-An-Ah-Q,(4)Ab-Zeo-(-Ser-Ur).它们相应的年代跨度、温压条件分别是:1.0~0.93Ga,250℃,(2~3)×108 Pa;0.93~0.79Ga,300~350℃,(5~12)×10~8Pa;0.79~0.223 Ga,350~400~120℃.(1~5~3)×10~8Pa,在0.223Ga以后<120~50℃,<3×10~8Pa.可得一先近等温增压至45km,再近原径等温降压至5km,后近等压降温的顺时针P-T-t轨迹.  相似文献   

3.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 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 这些变质泥质岩夹有透镜状的榴辉岩, 局部与似层状的榴辉岩互层. 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 石榴子石中具有典型的进变质生长环带, 多硅白云母最高Si >3.4 p.f.u. 通过岩相学观察, 共识别出3期矿物组合: 1) Grt + ChlI + CldI + PheI ± StI + Qtz; 2) Grt+Ky +PheII±CldII +Qtz; 3) Grt + CldIII + ChlII + PheIII + StII ± ky + Qtz. 运用THERMOCALC软件(V3.1), 结合Grt-Phe温度计和Grt-Ky-Phe-Qtz压力计, 获得第1阶段(进变质阶段)的P-T条件为1.07±0.31 GPa和T=564±22℃; 第2阶段(峰期阶段)P-T条件为2.3~3.1 GPa和615~700℃; 第3阶段(退变质阶段)P-T条件为1.22±0.26 GPa和581±20℃. 获得的P-T轨迹具有“发卡型”特征, 与相邻榴辉岩的P-T轨迹相似. 结合大理岩和正片麻岩中保存有残留的榴辉岩相矿物, 可以认为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共同的变质历史,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地”关系, 而不是“构造侵位”关系.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秦岭杂岩中的长英质高压麻粒岩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良 《中国科学D辑》1996,26(Z1):56-63
东秦岭松树沟一带秦岭杂岩中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微纹碱性长石+石英+金红石。它的形成条件为800~900℃和1.3~1.6GPa,并遭受了600~650℃和0.8~1.0 GPa以及500~600℃和0.3~0.6Gpa两个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分别形成珍珠云母+多硅白云母+斜长石(Pl)+石英和矽线石+黑云母+斜长石(Pl)+微斜长石+石英两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共同构成一个早期降温降压和后期再降压降温的两阶段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  相似文献   

5.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结晶基底研究过程中,为了准确建立地层地磁模型,对库鲁克塔格地区岩浆岩、柯坪地区沉积岩、塔什库尔干地区变质岩地层进行系统取样及岩石薄片鉴定和准确命名,并测量岩石密度、磁化率。研究发现:①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析出磁铁矿,磁化率剧烈变化,而中、酸性侵入岩磁化率随黑云母含量增加而增大;②柯坪地区:沉积岩中含黑云母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母化长石砂岩及绿泥石化粉砂质泥岩的磁化率明显高于其他沉积岩,磁化率主要受沉积岩中少量的黑云母和绿泥石等强顺磁性矿物所影响;③塔什库尔干地区:副变质岩中含顺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较少,磁性一般较弱;正变质岩中黑云母、角闪石等强顺磁性矿物含量明显增加,磁化率较副变质岩高;弱磁性变质岩中黑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等在后期变质过程中蚀变,析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岩石磁化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在气体介质三轴高温流变仪上,采用怀安瓦窑口麻粒岩,在温度900~1200℃、围压300 MPa、应变速率10~(-4)~10~(-6)/s条件下,开展高温流变实验.实验样品麻粒岩由斜长石(52%)、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40%)、石英(3%)、磁铁矿和钛铁矿(5%)组成,矿物平均粒度为:斜长石294μm、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282μm、石英97μm、磁铁矿和钛铁矿109μm.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获得变形后样品的水含量约为0.17±0.05wt%.实验样品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降低而降低.基于力学数据,采用稳态流变方程,获得实验样品在900~1000℃时的应力指数为8.1~12.9,在1050~1150℃时的应力指数为4.8~5.8,平均值5.2.应力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在900℃时麻粒岩出现矿物压扁与定向拉长特征,样品以位错滑移和微破裂变形为主;在950~1000℃时,麻粒岩样品中颗粒边界变得圆滑,表现出位错攀移特征,辉石和磁铁矿边缘出现微量熔体;在1050~1200℃时麻粒岩出现部分熔融,而且随着温度和实验时间(应变)增加,熔体含量增加,熔体结晶出微粒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部分辉石通过固体反应生成橄榄石.颗粒边界熔体和矿物反应促进了扩散作用,导致位错攀移和熔体引起的扩散蠕变共同控制了麻粒岩的高温流变.  相似文献   

8.
南岭及邻区分布一系列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这些岩石可以是含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或是(黄玉)钠长石-(铁)锂云母花岗岩,其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别对应于准铝质和过铝质花岗岩.细致的矿物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矿物学特征.准铝质含锡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表现为:(1)角闪石、黑云母、条纹长石等组成特征性的造岩矿物组合:(2)标志性副矿物榍石、磁铁矿等显示其原始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3)含锡矿物为锡石、黑云母、榍石等;(4)锡石的成分比较纯,微量元素含量低.过铝质含锡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主要表现为:(1)铁锂云母-锂云母、钾长石、钠长石为典型造岩矿物;(2)富铝矿物黄玉是较常见的副矿物,与花岗岩铝过饱和特征相符;(3)锡石是重要的锡矿物,且富含Nb、Ta.造成两类含锡花岗岩显著矿物学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熔体的氧逸度、挥发组分和岩浆分异程度的差异.氧化型准铝质花岗岩熔体中锡以四价为主,这导致锡容易富集在含钛的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中,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形成富锡矿物;这些富锡矿物可成为含锡花岗岩的标志性矿物.相对还原的过铝质花岗岩熔体中锡以二价为主,不易进入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常常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形成岩浆成因的锡石;因此,岩浆成因锡石成为这类花岗岩的重要成矿和找矿标志.岩浆性质和锡在两类花岗岩岩浆中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导致形成的矿床类型有所不同.准铝质花岗岩主要形成岩体浸染型、绿泥石-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等矿床,而过铝质花岗岩除形成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等矿床外,更易形成岩体浸染型锡矿化.  相似文献   

9.
富锂氟花岗岩成因: 高温高压实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富锂氟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其形成机制, 进行了一系列熔化-结晶实验. 在1×108 Pa和570~700℃的浅色花岗岩-HF-H2O体系中发现了石英+碱性长石+萤石+锂白云母(铁白云母)±锡石的矿物组合, 从而证明了: (1) 从富锂氟花岗质熔体中可以结晶出萤石、锡石和浅色云母, 石英+碱性长石+萤石+锂白云母/铁白云母+锡石的组合可以是岩浆环境下形成的稳定矿物组合; (2) 暗色的黑云母与浅色的铁白云母和锂白云母的同时出现说明岩浆条件下可以形成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环带状云母的发现说明云母的环带状结构不是热液成因云母所独有; (3) 随着结晶作用的进行, 残余熔体中SiO2含量降低, Al2O3和F含量以及A/CNK和NKA/Si比值升高, 这些结果与富锂氟花岗岩中常见的垂直分带现象一致, 并为富锂氟花岗岩岩浆成因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天山北缘新近系沉积物岩石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磁学研究表明, 天山北缘塔西河剖面新近系可划分为湖相沉积型、河流相沉积型和冲积扇沉积型三种类型, 分别对应于剖面的底部(沙湾组和塔西河组中下部)、中部(塔西河组顶部和独山子组中下部)和上部(独山子组顶部和西域组), 其中湖相沉积岩石磁学性质复杂, 除与沉积物物源密切相关外, 还可能受风化作用、原地磁性矿物自生或成岩作用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 天然剩磁强度为10-3~10-2 A/m, 主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 高矫顽力磁性矿物可能为针铁矿. 磁性矿物颗粒由假单畴和单畴(PSD+SD)或单畴和超顺磁混合组成(SD+SP); 河流相沉积天然剩磁强度为10-2~10-1 A/m, 主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 磁性矿物颗粒为假单畴(PSD), 450~580℃可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方向, 特征剩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 冲积扇沉积天然剩磁强度介于湖相和河流相沉积之间, 主要磁性矿物也为磁铁矿和赤铁矿, 580~680℃获得稳定特征剩磁方向, 特征剩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 磁性矿物颗粒为假单畴(PSD).  相似文献   

11.
磁铁矿(Fe3O4)是自然界沉积物和岩石天然剩磁的最主要载磁矿物.本文主要评述低温条件下(2\|300K)磁铁矿的晶体结构特征、Verwey相变以及磁晶各向异性等,重点介绍了两种重要的剩磁随温度变化曲线.最后简单地介绍磁铁矿的低温磁学研究在地学中的应用以及氧化和超顺磁效应对低温磁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赤铁矿与磁铁矿混合比例对磁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将磁铁矿与赤铁矿进行人工混合,其中磁铁矿含量固定为0.3%,而赤铁矿含量则变化于0%~9%,并根据磁铁矿颗粒大小分为两个系列(纳米级磁铁矿+赤铁矿,系列1;假单畴磁铁矿+赤铁矿,系列2),探讨了磁性参数对上述磁性矿物混合比例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退磁参数S比值和Hcr/Hc不仅与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比例相关,同时也受到磁铁矿颗粒大小的影响,对于系列1而言,S比值对赤铁矿含量小于2%的混合样品较敏感,随着赤铁矿含量增加显著下降;Hcr/Hc则在赤铁矿含量大于3%时变化较大,通常用于指示亚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的参数XARM/X与XARM/SIRM,也受到磁铁矿与赤铁矿混合比例的影响,对于磁铁矿颗粒较细的系列1而言,当赤铁矿含量小于3%时,XARM/SIRM随着赤铁矿含量增加存在较为显著的下降现象,上述结果表明,当使用磁性参数进行环境解释时,需要同时考虑磁性矿物颗粒大小以及不同矫顽力矿物混合比例的影响,特别是磁铁矿以超顺磁颗粒为主的样品.  相似文献   

13.
敖红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029-1039
以热磁分析为主,对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更新世河湖相地层中灰绿色粉砂和灰黄色粉砂/细砂两种典型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有效确定了这两类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粒度特征以及加热过程中磁性矿物的变化过程和产物,并对其包含的古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灰绿色粉砂样品主要含有磁铁矿和赤铁矿两种磁性矿物,磁性相对较弱,颗粒相对较细;灰黄色粉砂/细砂主要含有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磁性相对较强,颗粒相对较粗.在氩气环境中经700℃加热处理后,这两种沉积物中的绿泥石都分解,并生成超细粒(处于超顺磁和单畴颗粒区间)的磁铁矿,导致磁化率大幅升高.因此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的热磁特征可以用来检测样品中绿泥石的相对含量,进而反映该地区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变化.此外,灰绿色粉砂样品中绿泥石含量比灰黄色粉砂/细砂样品的含量高,在氩气中加热后,磁化率升高幅度也较高,可能反映了化学风化相对较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是中国海相中一上侏罗统最为发育的地区.本文对采自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系雁石坪群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系统热退磁和岩石磁学研究,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上、下段)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布曲组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细颗粒磁铁矿;夏里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上侏罗统索瓦组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布曲组NRM远远高于其余各组(平均值为2.2×10~(-4)A/m)、索瓦组NRM次之(平均值为4.4×10~(-5)A/m)、雀莫错组和夏里组样品的NRM基本相当(平均值为2.2~2.4×10~(-5)A/m).本文认为细颗粒磁铁矿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布曲组的NRM平均值远远高于索瓦组的主要原因,并且自生磁性矿(如针铁矿、铁的硫化物等)可能是引起布曲组、索瓦组NRM大于的雀莫错组和夏里组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研究与古水深和沉积相变化的对比分析,认为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磁性矿物组合变化主要受该区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本研究首次系统报道了羌塘盆地侏罗系雁石坪群各组的磁性矿物组成和组合规律,这将为羌塘盆地侏罗纪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序列的建立以及特提斯沉积一构造演化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榆树沟华力西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疆南天山榆树沟深地壳麻粒岩地体由麻粒岩和变质橄榄岩两部分共同组成 .普遍经受过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 .该相的特征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 :Gar Cpx Pl Tit Ilm(±Qz) (SiO2 饱和及过饱和的镁铁质岩类 ) ,Gar Ky(假象 ) Pl Ru Ilm Qz(变泥质岩类 )和Spi Opx Cpx Ol(变超镁铁质岩类 ) .根据详细的矿物化学、矿物共生分析及变质温、压估算 ,确定其热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 795~ 96 4℃ ,0 .97~ 1.42GPa .热峰期变质矿物Sm Nd等时线年龄为 ( 315± 3 6 2 )Ma .表明该地体是曾在晚古生代中期俯冲于 40~ 5 0km深度 ,经 (高压 )麻粒岩相变质后 ,又经构造抬升剥露于地表的深地壳地质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部沙地重矿物组成及沙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静  丁仲礼 《中国科学D辑》2007,37(8):1065-1072
通过对中国东北部呼伦贝尔、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沙样的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石榴石、电气石化学组成分析, 发现3个沙地的重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石、钛铁矿和绿帘石以及少量的角闪石和磁铁矿等. 石榴石组成以高Mg的A型石榴石为主(平均含量58%), 还有少量的B型石榴石. 电气石则以富Mg的电气石为主, 也含有少量富Fe的电气石. 与蒙古国中南部和塔里木中部沙样重矿物组成进行对比, 表明3个沙地的沙源为中亚造山带中的显生宙岩石和华北克拉通北部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岩石. 为现代沙是LGM沙翻新而来这一论点提供了一些直接的证据. 3个沙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在重矿物组成上的差异表明, 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沙源对东部沙地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核诱发裂变径迹、活动性铀钍浸取、Pb同位素组成示踪及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等方法, 对6722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主岩(橄榄玄粗岩)及富城过铝花岗岩基底岩石进行综合研究表明: 1)淡色造岩矿物(石英、长石)的铀含量(0.18~0.36 mg/g)低于全岩铀含量(4.6 mg/g), 黑云母及其中包裹的副矿物(锆石、独居石、晶质铀矿等)是富城花岗岩铀的主要载体矿物, 蚀变矿物(水云母、绿泥石等)中裂隙铀明显增多; 2)黑云母花岗岩的活动铀浸出率为10.4%, 而蚀变花岗岩的活动铀浸出率增高为31%; 3)根据铅同位素计算,花岗岩及蚀变花岗岩以铀迁移带出(DU = -37%~-65%)为特征, 而橄榄玄粗岩及近矿橄榄玄粗岩则以铀的带入(DU = +37%~+58%)为特征. 这表明6722矿床的成矿物质(铀)主要来自蚀变的富城过铝花岗岩基底, 也为基底岩石对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提供了多方面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南迦巴瓦峰地区出露的大片石榴石兰晶石高压麻粒岩 ,提供了一个观察青藏高原深部地壳岩石及结构的窗口 .根据高压麻粒岩的岩相学特点 ,可识别出 3期变质矿物组合 ,即 ,M1:Mus Bi Pl Q ;M2 :Gt Ky Perphite/Antiperphite Rt Q ;M3 :Gt Sill Cord Sp Ilm±Opx .高峰变质作用 (M2 )条件为 :T =75 0~ 85 0℃ ,P =1.40~ 1.80GPa .退变质作用 (M3 )条件为 :T =62 1~ 72 6℃ ,P =0 .60~ 0 .70GPa .由于构造加厚 ,产生高峰变质组合的同位素年龄为 45~ 69Ma ,在后期减压抬升过程中 ,叠加产生退变质组合的同位素年龄为 18~ 2 3Ma .石榴石兰晶石高压麻粒岩矿物间反应关系、温压估算、成岩格子及对应阶段的同位素年代所限定的P T t轨迹为一个顺时针轨迹 ,具有等温降压 (ITD)的特征 .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历史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比普遍接受的 45Ma要早 ,在 70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已开始碰撞 .  相似文献   

19.
白云石的成因机制至今仍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谜题(“白云石问题”).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具有类白云石晶体结构,因此研究这些矿物的形成机制可为解答“白云石问题”提供新线索.本研究利用一株海洋异化铁还原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在不同钙离子浓度(0~20mmol/L)条件下,通过氧化乳酸盐诱导水铁矿还原转化为次生碳酸盐矿物,以此评估微生物在铁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a2+可以增强S.piezotolerans WP3细胞与水铁矿颗粒之间的黏附作用,从而提高反应体系中Fe(Ⅲ)还原速率.在不同Ca2+浓度条件下,菌株WP3诱导生成的次生碳酸盐矿物类别有所差异:在0mmol/L Ca2+体系中生成菱铁矿,而含钙体系中则为Ca-Fe碳酸盐固溶体,且这些固溶体的钙离子含量与反应体系中初始的Ca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20mmol/L Ca2+体系中生成的Ca-Fe碳酸盐固溶体化学组成为Ca0.8Fe...  相似文献   

20.
矿物/岩石的电学性质是认识地球内部物质与结构的重要依据.高导物质(熔体、流体、石墨、磁铁矿等)能否显著影响上地幔的电性结构,取决于这些物质在上地幔中的连通性、电学性质和体积分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挥发分(水、二氧化碳)能够有效的降低橄榄岩的固相线,并提高玄武岩熔体的电导率.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少量的熔体去解释上地幔某些区域的高导异常.但目前在高温高压下对这些熔体连通性的研究仍不足,我们并不清楚少量熔体在三维条件下是以何种形式连通的?俯冲带中的水主要储存在孔隙和含水矿物中.地慢矿物的蚀变,含水矿物脱水的过程中将产生含高浓度电解质的流体.二面角的观测证明了在高温高压下流体能在橄榄石间保持连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高导流体对俯冲带的电性结构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石墨在橄榄岩体系中具有很高的二面角,不大可能以连通薄膜的形式在上地慢广泛存在,但石墨能否以网状形式连通?与机械的将蛇纹石和磁铁矿混合实验相比,绿泥石脱水产生的磁铁矿展示了更好的连通性.这意味着今后研究固相高导物质的连通性时不能忽略矿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