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温泉沟群出露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构造接合带的南侧,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的碎屑岩,对这套碎屑岩的形成时代和产出构造背景目前还存在着争议。采于这套地层中的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结果显示,其物源区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过渡陆壳和造山再旋回物源区,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为深海相残留洋盆。这些分析结果为康西瓦结合带的研究提供了地层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滇西亲冈瓦纳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8,19(1):105-112,T002
本文首次报道滇西保山丁家寨组孢子花粉40属55种,其中新种Plicatipolenitesbaoshanensis1个。丁家寨组的孢子花粉组合是一个以冈瓦纳植物地理区分子为主,兼有少量华夏植物地理区和其它植物地理区分子。丁家寨组的Parasacitesdistinctus-Microbaculisporafentula(DF)孢子带可与冈瓦纳植物地理区Parasacites孢子带比较,时代为阿舍尔阶(Aselian)萨克马尔阶(Sakmarian)。丁家寨组的微古植物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研究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海石炭系分布广泛,沉积类型多样,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并具重要特征。石炭系保存有属种众多而又丰富的孢子和花粉,其组合基本可与国内和西欧、苏联、北美同时期孢子花粉带比较。根据孢子花粉材料,讨论了关于时代、古地理及孢子花粉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6.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7.
由于前人在陶湾群中发现的微体化石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局限, 以及对在灰岩块和砾岩中发现的寒武纪化石在成因和地层属性上的不同认识, 其地层时代至今仍存争议. 在陕西商洛地区陶湾群郭岭组、三岔口组、风脉庙组和垢神庙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体化石共计16属26种, 其中疑源类7属13种; 几丁虫7属9种, 虫颚2属2种. 化石产在原生地层的稳定层位和基质中, 其时代主要为早奥陶世. 由此, 陶湾群时代可限定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8.
山西早二叠世微古植物群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早二叠世德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共发现60余属150余种。根据孢子花粉在地质演化和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三个孢子带,(1)Sinutatisporitoes sinensis-Gulisporitescochlearis(SC);(2)Raditzonates solaris-Potonieisporites bharadwajii(SB);(3)Patellisporites meis  相似文献   
19.
云南武定下奥陶统红石崖组疑源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联达 《地质论评》1991,37(5):445-455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武定和禄劝交界处,人民桥附近的下奥陶统红石崖组的疑源类(Acritarchs)化石,共发现疑源类23属,40种(包括变种和未定种),其中新种6个。武定下奥陶统红石崖组主要属和种,广泛出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法国和西欧的一些地区早奥陶世Arenigian阶,两者基本上可以比较。根据疑源类的研究表明,武定下奥陶统红石崖组具有地中海疑源类古地理区的许多特征分子,但也兼有波罗的海疑源类古地理区的少数分子,这对于中国奥陶纪疑源类古地理区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还对疑源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疆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包括孢子21属31种和变种,其中新种1个(Amicosporites xinjiangensis);疑源类11属14种。此外还有几丁虫3属3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分布规律和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出4个孢子带:1.Synorisporites dittonensis—Api-culiretusispora spicula(DS)带;2.Emphanisporites micrornatus—Streelispora newportensis(MN)带;3.Chelinospora cassicula—Perotriletes subitus(CS)带;4.Grandispora sp.—Apiculatasporites micro-conus(CM)带;上述孢子组合基本上可与中国华南、西南、西秦岭及有关国家、地区相同时代孢子带对比。根据孢子和疑源类材料,对西准噶尔志留—泥盆系界线、古地理和古生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