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12.
Based on the ozone and aerological sounding data at Syowa Station (69°00'S, 39°35'E), Antarctica during 1966-1979 and Lhasa Station (39°40'N, 91°08'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79-1983, the processes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spr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ntarctica a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variation of total ozone and ozone partial pressure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1) The process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ver the Antarctica in spring. This is a proof that the heating effects of their ground surface on the atmosphere are of great difference; (2) Sudden increase of total ozone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sudden warming in the stratosphere over the Antarctica, but sudden decrease of total ozone is associated with sudden warming in the troposphe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pring; and (3) There is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bout  相似文献   
13.
春季南极昭和站上空增温与臭氧含量和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南极昭和站1966—1979年的臭氧和高空气象资料,讨论了春季南极大气爆发性增温及其与臭氧总量、臭氧分压垂直分布的关系,发现如下事实:1.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臭氧总量突变有三种类型,即一次突变型,两次突变型和一次突变与一次缓变混合型;2.平流层爆发性增温3—5天后,对流层上部也有一次剧烈升温;3.增温过程自平流层上部向对流层下传时,伴随着臭氧分压增压中心逐渐向下传递;在平流层各等压面上,臭氧分压变化与气温变化值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  相似文献   
14.
高登义  蹇咏啸 《高原气象》2007,26(6):1311-1318
"空中调水"设想是改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形来改善向北水汽输送.根据气候资料和新建立的南亚季风指数,选择历史上最强的季风年,通过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案来讨论这个设想在气象学上的可行性.初步诊断分析表明,在制约印度洋暖湿水汽通过雅鲁藏布大峡谷通道继续向北输送的因素中,地形阻碍固然重要,但与青藏高原地形有关的大尺度环流的辐合作用更为重要;而要改变大尺度环流则比改变局地地形更为困难.从气象学条件来看,即使改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区的地形,也很难实现"空中调水"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Bolterskardet湖(78°06′N,16°01′E)发育了完好的纹层沉积。纹层显微研究及137Cs年龄数据表明该湖的纹层为年纹层(Varve)。纹层层偶由暗色的粉砂层和浅色的粘土微层组成。其形成机制为:在短暂的湖泊开封期,积雪及冰川的融化,携带大量的碎屑物在湖泊中沉积下来,形成颗粒较粗的粉砂层;而颗粒极细的粘土,形成于湖泊结冰后的静水环境。浅色的粘土微层是区别、鉴定年层偶的重要标志。较高的沉积速率、长期冰封、明显的季节水文特征以及封闭的地貌环境是该湖形成纹层的主要原因。Bolterskardet湖纹层厚度与夏季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海气交换与海气边界层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世纪以来,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一直关注着海洋对于气候变化的作用。然而,要找到一条研究海洋对于气候影响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件易事。本文将综述海气边界层观测研究以及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影响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29日至12月3日,中国天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分三个分队共同完成了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光荣使命,实现了中国科学家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宏愿;在穿越过程中,村学家对大峡谷核心河段进行了地学和生物学的综合考察,取得了丰富的野外考察资料,确认和发现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科学现象和记录。作为这次考察队的队长,我曾和爆布分队一道参加了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行动。(一)自1973年以来,中国科学家曾多次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所有科学家们都没有能在白马狗…  相似文献   
18.
中山站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的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作者随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队(1994-1996年)赴中山站夏考期间,使用TMT(系留式气象塔)观测系统,在中山站、冰盖和海冰等三个点上观测到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等大气要素的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三个观测点上的动量通量、曳力系数和感热通量,在近中性条件下,中山站粗糙度高度为2.9cm,冰盖与海冰点二者粗糙度高度差不多,分别为2.8×10-2cm和3.6×10-2cm,曳力系数则分别为5.06×10-3、1.34×10-3和1.41×10-3。结果表明,即使在中山站地区这样一个尺度范围内,由于下垫面的热力学特性、地形、地貌、地势和地理位置等的差异,无论是大气边界层结构还是湍流通量等的输送特性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南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冰(雪)-气交换特征都是比较复杂的,具有很强的局地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登义  邹捍  周立波  刘宇 《大气科学》2003,27(4):567-590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了环境气象监测站.此外,在利用臭氧卫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与臭氧分布、准两年振荡(QBO)信号、ENSO信号的关系方面也颇有进展.  相似文献   
20.
西太平洋暖池在不同天气系统下的海气交换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登义  周立波 《大气科学》1997,21(3):257-265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气交换在不同天气系统下的差异,本文利用TOGA-COARE IOP考察期间实测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逐日的网格点资料,对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大尺度热量和水汽收支及其他物理量的特征进行分析后指出:(1)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下加热率、干燥率、垂直速度、散度等物理量强度达到最大,平稳天气系统下次之;此时大气加热主要是由于凝结降水释放的潜热引起的。(2)在西风爆发过程中加热率和平稳天气过程中的量级相同,但干燥率远小于加热率,且为负值;此时表面感热通量和表面蒸发达到最强(大于凝结降水的加热作用),从而造成了在大气低层出现水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