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频谱激电法的发展概况﹑仪器系统、数学模型、反演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频谱激电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频谱激电法目前常用的仪器系统:SIP-FUCHSII和V8,数据模型主要有:Cole-Cole、常相位角模型CPA、普通化的Cole-Cole模型和理论模型SNP。反演方法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算法,反演算法也由一维、二维发展到三维。列举了频谱激电法近年来在矿产资源、水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概况,展望了频谱激电法的发展方向:(1)同时考虑激电效应和电磁效应的三维电磁场正演计算技术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2)频谱激电法对有机污染的探查成为未来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姚建国  郑伟  邵佳丽 《水文》2018,38(3):66-68
在考虑水体与其它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及FY-3/MERSI通道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FY-3/MERSI进行水体识别及水体变化信息检测的方法。以淮河流域为例,利用FY-3/MERSI对2016年6月底至7月中旬降水过程前后水体变化信息进行了监测,并利用相近时间成像的50m空间分辨率的高分四号卫星对水体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利用我国卫星遥感资料进行水体变化监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是我国主要的富钒层位,其中千家坪大型钒矿是典型代表。矿体主要赋存在水沟口组第一岩性段的碳硅质岩石中。为了探讨钒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南秦岭早寒武世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本文对水沟口组第一岩性段富钒碳硅质岩和上覆的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第一岩性段碳硅质岩比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具有更高的Y/Ho比值,说明碳硅质岩主要为海水自生沉积形成的,而泥质灰岩的物质组成主要来自陆源碎屑。Eu/Eu*与V含量不具备正相关关系,且Y/P2O5-Zr/Cr和Fe/Ti-Al/(Al+Fe+Mn)图解均显示钒矿主要是海水沉积形成的,热液作用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贡献很小。水沟口组样品Ce/Ce*均为负异常,变化范围为0.26~0.96,第一岩性段钒矿石比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具有高Mo/Sc、V/Sc、V/Cr比值,低Th/U比值的特征,反映了早寒武世早期南秦岭为氧化-还原分层的古海洋结构,而晚期古海洋则全部被氧化。  相似文献   
14.
????????????????????ù????????????????????????????????????????????????????????????????????SST-HL/SGG-Doppler-VLBI????????????????????50~100 km??  相似文献   
15.
王辉  马晓敏  郑伟  王宽 《岩矿测试》2014,33(4):506-511
高纯度的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当有杂质存在时变得脆而硬而影响其性能,准确分析杂质元素的含量有利于对钛生产工艺进行质量控制。对于杂质元素的分析,现行国家标准方法是采用样品蒸发温度较高的直流电弧作为光源,摄谱仪测定,需要经过显影、定影、测量黑度等步骤,操作繁琐,流程长,测量误差较大。本文应用中阶梯光栅和电荷耦合器件(CCD)组成的直流电弧(DC Arc)原子发射光谱仪(波长范围200~800nm),谱线干扰分析和谱线强度测量可以同时进行,能更大限度地获取光谱信息,建立了快速测定钛及钛合金中10种微量杂质元素(锰锡铬镍铝钼钒铜锆钇)的分析方法。实验讨论了测定过程中的四类谱线干扰,包括钛作为基体元素的谱线干扰、钛合金中添加的化学成分元素干扰、铁谱线的干扰、杂质元素之间的干扰,确定了适当的分析线;并应用一种浅孔薄壁细颈杯形电极装入试样,提高了样品的蒸发效果;用氯化银和碳粉的混合物作缓冲剂,提高了待测元素的谱线强度。本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01%~0.06%,精密度小于15%,回收率为90.0%~110.0%,适合于大批量钛及钛合金样品中杂质元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设计了一种改良的标准差分析方法,用以评估雷达数据质量,通过评估2022年2月-10月成都雷达基数据的数据质量,得到了如下结果:(1)对于正常雷达数据,改良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与原始方法能得到相同趋势的标准差分布结果,计算异常雷达数据的标准差时,能得到更优的标准差分布结果。(2)成都雷达Zh数据质量存在较大波动,标准差低于SDZh标准值的比例仅43.67%。(3)成都雷达Zdr和CC数据质量较好,标准差低于SDZdr和SDCC标准值的比例分别为84.09%和87.10%,φdp的数据波动较大,标准差低于SDφdp上限的比例仅34.5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观测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逐步形成。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建立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拥有各自的气象卫星。与卫星发展初期相比,现在的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以及波段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与之相伴,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新的资料处理方法不断涌现,数据使用也完成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本文将在总结目前气象卫星遥感载荷观测能力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环境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庙山铜多金属矿床是在粤西阳春盆地内新近发现的一处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泥盆系的陆源碎屑岩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中。本文以矿石矿物黄铁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新技术对其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庙山铜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以富Se、Te和As,贫Ni元素为特征,其Co/Ni和S/Se比值特征指示其成因与岩浆热液型矿床密切相关;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指示其主要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以富Mn、In、Se,贫Ga、Ge、Tl等元素为特征,总体与国外一些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如Baita Bihor、Majdanpek、Ocna de Fier和Valea Seaca)相似。同时,闪锌矿的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如Zn/Cd、Ga/In等)以及相关的微量元素图解(如Ge-In, Ge-Se等)均表明庙山矿床的成因类型与矽卡岩型矿床一致。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的δ34S值较为集中(-0.4‰ ~ +2‰),平均0.69‰,具有较为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反映成矿物质具有岩浆来源的特征。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和硫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庙山铜多金属矿床属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广东大降坪硫(铅锌)矿床位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大绀山多金属矿田的中部,主矿体为赋存在震旦纪变质岩中的层状、透镜状黄铁矿矿体,最近在两个不同产状的黄铁矿矿体下部又新发现了脉状及层状铅锌矿体。文章通过对铅锌矿体的年龄及硫同位素研究,探讨其与主矿体的成因关系,获得了脉状铅锌矿体中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88.5±3.9)Ma,即晚白垩世,与上部黄铁矿矿体的年龄(约630 Ma)相差较大,而与整个大绀山多金属矿田的成矿作用时限一致。三种不同产状的矿体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层状黄铁矿矿体富集硫的轻同位素(δ34S=-10.90‰~-25.55‰),且与围岩的硫同位素范围一致,说明硫来自生物的细菌还原硫;透镜状黄铁矿矿体δ34S组成范围较宽(-9.38‰~22.69‰),具多源性硫的特征;铅锌矿体的δ34S在-7.1‰~6.4‰之间变化,硫可能来自深源岩浆,并受围岩成分混染。多方面的证据表明,大降坪黄铁矿矿体下部的铅锌矿体形成于晚白垩世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透镜状黄铁矿矿体受到岩浆热液的叠加。  相似文献   
20.
Herbaceous plan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n islands and where they exhibit spatial heterogeneity.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impact factors that drive spatial heterogeneity can reveal typical island biodiversity patterns. Five southern islands in the Miaodao Archipelago, North China were studied here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rbaceous plant diversity on these islands was analyzed, and the impact factors and their degree of impact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were identified using CCA ordination and ANOVA. The results reveal 114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94 genera from 34 families in the 50 plots sampled. The total species numbers on different island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land area, and the average α diversity was correl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while the β diversity among islands was more affected by island area than mutual distances. Spatial heterogeneity within islands indicated that the diversities were generally high in areas with higher altitude, slope, total nitrogen, total carbon, and canopy density, and lower moisture content, pH,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and aspect. Amo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pH, canopy density, total K, total P, moisture content, altitude, and slope had significant gross effects, but only canopy density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net effect. Terrain affected diversity by restricting plantation, plantation in turn influenced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two together affected diversity. Therefore, plantation was ultimately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actor for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herbaceous plant diversity on the five is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