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基本防雷设施检测、防雷设施检测指标和检测操作规程3个方面叙述了汽车加油站和小型石油库等易燃油品类场所防雷设施检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矮曲林是山地森林带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发展演化而成的特殊植物群落,对中国山地植被和垂直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理和生态意义。本文选择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文献中发表的52个矮曲林数据,结合Worldclim气候数据等,对中国矮曲林的类型和分布及其相应的气候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的矮曲林主要包括山顶苔藓矮曲林、寒温性偃松矮曲林和岳桦矮曲林3类;其中,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以南的山地,而偃松矮曲林和岳桦矮曲林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②山顶苔藓矮曲林主要由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在山顶或山脊受山顶效应等的影响演化而来;而寒温性矮曲林主要由寒温性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顶或山脊条件下长期演化而来。山顶苔藓矮曲林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也逐渐升高;寒温性偃松矮曲林和岳桦矮曲林分布高度自南向北逐渐降低。③矮曲林分布在气候林线以下的山地,其气候条件足以支撑山地森林的发育,但由于山顶效应的存在(如强风、气候干冷或湿冷及土壤贫瘠等),只能发育矮曲林而非垂直地带性的山地森林。④中国东南部的很多山地高度小于3000 m,山顶效应明显,矮曲林广泛发育,造成了假林线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防止过氧化氢对生物体的氧化应激。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GPx3a(PmGPx3a)的全长c DNA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作者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PmGPx3a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究了PmGPx3a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盐度、重金属和细菌)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GPx3a c DNA全长11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651 bp,预测编码216个氨基酸。PmGPx3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的GPx3a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低盐胁迫下,PmGPx3a在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都为上升的(p0.05)。在铜、锌、铬胁迫中,鳃中的PmGPx3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肝胰腺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刺激下,PmGPx3a在血淋巴中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4 h后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2.2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mGPx3a基因参与了斑节对虾对环境胁迫和氧化应激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抗差理论及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抗差理论的研究过程与发展趋势,介绍了抗差估计的理论基础、方法和特点,分析了抗差理论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样带植被序列与气候分界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秦巴山地植被南北变化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南北过渡带地域结构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物群落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将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分为:东秦岭北麓(EQMN)、东秦岭南麓(EQMS)、东大巴山北麓(EBMN)和东大巴山南麓(EBMS)4个地理单元,从植物物种、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三个层面,对区域气候分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植物种类层面,EQMN主要为北方植物,EQMS出现常绿树种且北方植物减少,东大巴山以喜湿喜热的南方植物为主。② 群落结构层面,EQMN群系有4个(北方群系3个,南方群系0个,广布群系1个)、EQMS有6个(北方群系3个,南方群系1个,广布群系2个)、EBMN群系有4个(北方群系0个,南方群系2个,广布群系2个)、EBMS群系3个(北方群系0个,南方群系3个,广布群系0个),只有EQMS群系出现南北性质混合;③ 丰富度层面,随着纬度增加,科、属、种3个分类群物种多样性均减小,但南北方植物混合现象开始在EQMS出现。本文对植被变化序列的研究增加了对东秦巴山地南北分界线判断的科学性,东秦岭南麓更适合作为暖温带—北亚热带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张涛  赵超  韦涛 《辽宁气象》2005,(3):33-34
从基本防雷设施检测、防雷设施检测指标和检测操作规程3个方面叙述了汽车加油站和小型石油库等易燃油品类场所防雷设施检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合成石盐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以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石盐是表生环境下形成蒸发岩系的主要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捕获大量的原生包裹体。通过低温冷冻测温技术,可以得到石盐中原生包裹体的一系列均一温度,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数据是应用石盐原生包裹体恢复古气候的关键。石盐沉积可以发生在气水界面以及水体底部,其均一温度记录了卤水结晶的温度。Lowenstein et al. (1998) 曾经用水浴法在恒定水温下合成了人工合成石盐,进行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研究,然而如何用水温来恢复古气温是古环境解释的关键。本次实验通过40℃下(气温,烘箱中蒸发)人工合成石盐,在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形成于气水界面漏斗晶中的包裹体和在底水沉积人字晶中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低温冷冻测温法测定。测温过程中石盐包裹体可以得到一系列均一温度(10.6~39.9℃),而只有最大均一温度才能反映卤水结晶时的温度,两种类型的包裹体也显示了相似的最大均一温度。因此在浅水环境下,两种包裹体都可以用来反映古气温。  相似文献   
18.
依据磐石地区航空物探异常查证取得找矿成果,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在系统分析大旺地区铜金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推断大旺研究区具有可观的资源潜力,找矿前景较好.通过提取研究区赋矿岩系、矿化蚀变、矿体等特征,结合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地球化学等成矿信息,建立找矿标志,开展成矿预测,固定了两处找矿靶区.本次成矿预测提高了矿床的研究程度,指出大旺铜金矿的找矿方向,对矿床进一步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岔路口斑岩钼(锌铅)矿床是在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伴有一定规模的锌铅矿化,钼矿体呈拉长穹窿状,空间上呈上锌铅下钼的分带特征。钼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细晶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关系最为密切,矿化呈网脉状、脉状和浸染状产出,发育多期_多阶段脉体。根据形成温度、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和蚀变晕特征可划分出14类脉体,成矿前表现为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赤铁矿±硬石膏脉体(共4类),成矿期发育辉钼矿脉、钼铅锌过渡脉以及锌铅脉体(共7类),成矿后发育萤石、石膏和碳酸盐等脉体(共3类)。脉体内萤石的持续发育且早期硬石膏、磁铁矿、赤铁矿等矿物的存在,指示成矿流体具有高氟性质且早期具高氧化特征;脉体两侧蚀变晕从钾长石/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绢云母+黄铁矿→绢云母的变化,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从碱性向酸性演化的特征。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脉体这类反切脉体的存在,反映岔路口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期脉动涌入的特征。成矿系统内脉体倾角研究表明,产状较平缓的脉体主要环绕成矿岩体分布在外围,高角度的放射状脉体(倾角60°)主要形成于成矿岩体的顶部;且高角度脉体与高品位矿体密切相关,矿体品位高的区域同时也是脉体集中发育区。脉体_蚀变_矿化的系统研究可指示矿床的剥蚀深度,岔路口矿区地表仅出露黏土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产出黏土矿物脉、碳酸盐脉等低温脉体,钻孔显示金属矿化自上而下具有Ag—Pb_Zn—Mo的分带,表明岔路口矿床的剥蚀程度较低,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20.
含磁铁矿岩石热电实验研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震、发震过程中往往存在地电异常现象,但其异常机理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目前大多数地震科学工作者主要持有两种观点,即"压电效应模式"和"扩容-膨胀模式(即D-D模式)",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基于前人关于各类成因天然磁铁矿热电效应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对含有磁铁矿的岩石进行了热电效应实验研究。实验选择含磁铁矿黑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矿体积含量为10%~12%)作试件,样品大小为80mm×80mm×12mm长方体。实验过程中将样品置于莫来石高温绝热砖砌筑的单向加热炉之上,样品上方约10cm处设置铝板作感应电荷载体,以高精度万用表记录热电势差。单向炉加热制度约为40℃/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单向加热条件下,含磁铁矿黑云母石英片岩能够产生显著热电势。其中,室温至500℃加热条件下,去除各种环境噪声后在温度降方向距样品约10cm~11.5cm空间内能够产生约0~25mV的电势降。这一结果暗示,孕震、发震过程中产生的地热异常则可能激发地壳内含有磁铁矿的岩石产生热电效应,从而导致背景地电场产生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