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邻点指数法测度澜沧江流域居民地空间分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平  刘纪平  赵荣  冯亮 《测绘通报》2007,(10):32-34
居民地分布情况间接地映射着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布局,为研究居民点的分布特征,采用聚落地理学的邻点指数方法测度。以澜沧江流域为例,对流域不同类型居民地以及流域所涉及不同地区的居民地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公路工程建设及其运营决策质量,通过建立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简称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结合施工组织、运行管理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应以气象信息全面的气象数据库、功能强大的预报技术平台、经验丰富的预报技术方法为基础,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气象信息监测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专业性强的公路气象保障服务模块和决策系统,并给出了设计依据、系统构成以及山区建立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博  赵荣  张玉 《测绘通报》2024,(2):124-128
耕地细碎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为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需实现耕地集中式管理。针对均匀网格在对耕地面积进行表达时数据量冗余和格网尺度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斑块平均面积和面积表达误差确定格网最适宜起始和终止尺度的方法,构建基于四叉树的非均匀格网,建立了耕地集中连片分析规则、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实现非均匀格网下的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划分。以江苏省徐州市为试验区开展耕地集中连片分析。结果表明:(1)与均匀网格相比,非均匀格网减少了43.8%数据冗余,实现了耕地面积最小误差表达,适用性更强。(2)徐州耕地连片区域占耕地总面积88.6%,其中50%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连片区域中有21.4%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应将其作为提高区域整体连片等级优先优化的耕地。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综合数据管理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数据特点和处理要求的分析,提出了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综合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完成了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综合数据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实现了多种类型数据的管理,扩展并完善了基于空间数据的电子政务应用数据管理的内容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Study on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help to establish different low-carbon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is paper established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models based o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footpri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e author also analyzed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and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for each region. Finally, advices for decreasing carbon footprint were put forwar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arbon emissions from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129% from 1999 to 2008 in China, but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just slightly changed, the sorting of carbon emission amount was: Eastern China > Northern China >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Southwest China > Northwest China. (2) The sorting of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was: Eastern China > Northeast China >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Northern China > Southwest China > Northwest China from 1999 to 2003, but from 2004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began to have higher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than Northeast China, the order of other regions did not change. (3) Carbon footpri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rapid increasing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less increasing area of pro-ductive l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Northern China had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and Northwest China, Eastern China, Northern China,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followed in turn, while Southwest China presented the lowest area of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arbon absorption. (4) Mainly influenced by regional land area, Northern China presented the highest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and followed by Eastern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had a similar medium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Southwest China always had the lowest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5) China faced great ecological pressure brought by carbon emiss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oth from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and increasing carbon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认为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核-幔源区,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外围的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聚成矿,并构成矿田→矿床→矿体(脉)的有序排列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矿床类型。因此,应侧重研究构造成矿控矿作用,以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评价。文中还举例分析了胶西北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的交切关系及其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胶西北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矿集区,不仅黄金储量巨大,而且成矿时间集中(115±5)Ma。研究认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胶西北形成了莱阳地幔亚热柱及其外围郭家店、艾山、盘石店等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的脆韧性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聚成矿,从而构成以幔枝构造为中心的金成矿密集区。该文以郭家店幔枝构造研究为例,分析了成矿作用,归纳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表征土地利用特征的景观格局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经过指数降维、筛选指数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在聚类分区方法的选择上,经过反复验证选定标准欧氏距离-加权平均法和明科夫斯基-加权平均法两种最佳匹配算法.将聚类结果合并分区,将青海省土地划分为4个区,各区地类景观和经济水平相异,分析结果对指导青海省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部分中国近海湖盆和大西洋裂谷盆地发现了腐泥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现象,并伴随异常高总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本文依据泥岩有机碳测试、孢粉分析、主微量元素、泥岩和原油碳同位素及饱和烃色质色谱资料,并结合现代湖泊盘星藻发育特征,从有机质来源、古环境条件和有机质保存改造三个方面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古近系文昌组碳同位素正偏移的成因机制。珠三坳陷文昌组碳同位素异常与气候、古生产力、古水深和藻类勃发等古环境因素有关。然而,从三级层序尺度看,古水深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指示水深的Rb/K比值随深度加深而增加,与碳同位素和TO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同时现代湖泊研究也证实了盘星藻分布于不同水深范围,因此“深水型盘星藻”的繁盛很可能是珠三坳陷文昌组二段烃源岩碳同位素偏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统计分析是实现地理国情数据向地理国情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不同维度反映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要素的内在空间特性及其相互作用。针对大数据统计分析面临的高效管理、高强度计算和深度服务需求,提出了地理国情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技术框架,并从大数据存储与融合、统计计算关键技术、服务建模与应用3个维度探讨了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核心流程。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地理国情监测和统计分析在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中的应用水平,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