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江西东乡铜矿中含铜硫化物的几种 微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江西东乡铜矿矿石矿物的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的研究,发现了该矿石中久辉铜矿与蓝辉铜矿呈页片状或互界状的交生构造,同时还存在着斑铜矿-蓝 辉铜矿的环带状构造。这两种构造中的蓝辉铜矿在成分上有明显差异,前一种构造中的蓝辉 铜矿不含Fe,而环带构造中的蓝辉铜矿含一定量的Fe。讨论了两种蓝辉铜矿各自的形成机制及其地 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南不同成因花岗质岩石中钾长石的结构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长石的Al/Si有序程度是岩石形成条件的客观反映,它引起岩石学者的广泛兴趣。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研究花岗质岩石中钾长石的Al/Si有序程度是一种简便而又迅速的方法。本文采用Al在钾长石的四种四面体位置中的占位率,即t_1o、t_1m、t_2o和t_2m,指示钾长石的Al/Si有序度。这些数值比通常采用的三斜度△_(131)或δ指数更直接反映长石中Al、Si的  相似文献   
13.
富镁和贫镁坡缕石及其酸浸蚀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两个富镁和贫镁坡缕石的红外吸收光谱高频区的拟合结果表明,富镁坡缕石(p0)和贫镁坡缕石(g0)的八面体离子的配置有区别,前者除出现Mg3OH振动外,MgM2口OH振动的比例比AlM2口OH振动的大,后者则反之。经酸短时间浸蚀的和未经浸蚀的坡缕石红外吸收光谱相比,除部分吸收峰(如3560cm^-1)的峰形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吸收峰的峰形相似、强度稍有变化,且Siu-O-SiD的不对称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对称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偏移;坡缕石中790cm^-1左右的吸收峰的归属是不明确的,据实验确认它是由Siu-O-SiD的对称吸收所致;由985cm^-1、1030cm^-1、1080cm^-1和1200cm^-1左右4个吸收峰组成Si-O骨架振动吸收带的峰形、强度和峰位移反映了酸浸蚀过程中坡缕石的结构改变。两个坡缕石经360h盐酸浓度为1mol/L和3mol/L浸蚀后,所得产物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虽仍具有坡缕石的衍射线,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却只有与表面OH振动、物理吸附水相关的OH振动和几个SiO振动吸收峰,而无代表八面体振动、硅氧骨干中的大部分SiO振动和晶格中的结晶水的振动,说明酸对坡缕石浸蚀的最后产物是以硅氧为主。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表面次生色:氧化程度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具有不同表面次生色的黄铁矿氧化表面进行了XPS、AES成分分析,认为黄铁矿表面氧化作用形成了由Fe(Ⅲ)-O组分、单质硫和水绿矾等组分组成的表面氧化层。黄铁矿表面次生色的变化取决于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及其中Fe(Ⅲ)-O组分、单质硫的相对含量。氧化程度较弱时,或者由于氧化层中单质硫含量相对较高,或者由于表面氧化层太薄,可见光能直接透过该层,黄铁矿表面以黄色调为主;而黄铁矿表面呈蓝色是由于氧化程度增强,氧化层厚度增加到适合于可见光产生干涉作用,因而是一种干涉作用所致的锖色,而不是铜蓝致色;氧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时,形成了足够厚的Fe(Ⅲ)-O组分层,使黄铁矿表面呈Fe(Ⅲ)-O组分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糜棱岩化作用中角闪石变形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纪越  赵晓宁 《矿物学报》1994,14(2):110-114,T001
石英的显微结构是判别含石英石变形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认识角闪石在岩石变形过程中的特征,笔者对糜棱岩化闪长岩中普通角闪石的变形显微结构进行了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研究的角闪石都在石英共生,因而以石英的变形结构作为角闪石变形研究的参照系。笔者发现,当石英呈明显波状消光时,普通角闪石未显示变形结构;当石英变形达到亚颗粒化和重结晶阶段时,普通角闪石的变形显微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方向的位错,其伯格斯矢量b  相似文献   
16.
位于尾矿或废石堆中的黄铁矿,其表面的碳常有3种来源:(1)吸附的CO2,(2)沉淀的碳酸盐矿物或吸附的[CO3]^2-,[HCO3]^-;(3)黄铁矿表面的微生物。XPS分析显示,在鸡冠山废岩堆中,黄铁矿表面的碳含量普遍较高,仅用来自大气中CO2的吸附是难以解释的。这些黄铁矿处于废岩堆氧化带的酸性环境中,决定了在它们的表面不可能存在第二种来源的碳,XRD谱也证实在这些黄铁矿的表面风化层中不存在碳酸盐矿物。微生物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等常富集于低pH的尾矿或废石堆的氧化带中,参与并催化硫化物矿物的氧化。因此,黄铁矿表面高含量的碳是吸附的CO2和附着的微生物耦合的结果,反映了微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龙  王汝成  薛纪越  陈骏 《地质论评》2001,47(1):95-101
在对安徽铜陵鸡冠山硫铁矿尾矿中黄铁矿风化产物组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代表不同风化程度的4种矿石组构型,并进而对不同组构型中硫和金属元素的含量、宫集系数、流失系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风化过程中,As、Sb、Cu、Zn明显富集,其中As、Cu、Zn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较Sb大;Co、Ni、Bi明显流失或严重流失,对环境已经形成污染,其中Bi的污染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白垩系大洋红层(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CORBs)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以床得组最为典型.本文以床得组红色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像观察和成分定量分析、主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CBD(Citrate Bicarbonate Dithionite)提取铁氧化物前后漫反射光谱分析,认为床得组红色页岩中的铁氧化物只有赤铁矿,没有其它铁氧化物,赤铁矿是唯一的致色铁氧化物.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显示,赤铁矿分为结晶好和结晶差的两种形态.CBD提取前后反射光谱红度的变化,指示结晶差的赤铁矿的致色作用要远大于结晶好的赤铁矿,主要是细分散状、结晶差的赤铁矿造成了床得组红色页岩的红色.赤铁矿是同沉积一成岩早期阶段的产物,赤铁矿形成所需的铁来源于陆源输入.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了27个橄榄石族和硅镁石族矿物及类似物的成分和晶胞参数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该多体系列的晶格存在着系统的畸变。如晶格的畸变用根据晶胞参数推导而来的四个参数R_a、R_b、R_c和γ_h来描述,则这些参数随二价阳离子平均半径〈r〉和四面体空隙被Si占位的比例T_(Si)的变化而变化,并可用下列方程表示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R_a=0.3566〈r〉+0.2251T_(Si)+1.1706;R_b=0.6200〈r〉-0.9251T_(Si)+1.0651;R_c=0.6753〈r〉+0.5137T_(Si)+0.9430;γ_h=2.2051〈r〉+20.5117T_(Si)+116.2924。作者还对上述四个方程的晶体化学意义作了解释,并用该多体系列之外的以六方紧密堆积为基础的淡硅锰石和羟硅锰石的晶胞参数,对这四个方程作了成功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东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经常有大量次火山花岗斑岩类与陆相的中酸性火山岩共生,有时并与浅成侵入体共同构成火山侵入杂岩。其中有些次火山花岗斑岩的产状和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成因有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确切地了解这些次火山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