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锡东  陈涛锋 《广西气象》2005,26(A01):84-86
利用GMS-5红外逐时Tbb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分析2001年海口美兰机场一次雷雨天气产生的云图特征和相应大尺度环境场特征。认为该强对流天气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该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副高底部东风波诱导出来的。在有利的水汽场、散度场中发展起来的。它单独起源于海南岛东北部海面上空,不同于一般陆地上的局地热力性质的雷雨。其生命史约为4h。  相似文献   
12.
王锡东 《广西气象》2000,21(4):18-20,23
分析了产生海口机场一次强大雷雨的环流背景特征和水汽场、能量场、散度场等物理场的特征。指出副高断成两环,昆明高压的建立,中南半岛低压东伸是触发此次雷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南探测资料,对2010年海南国庆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地面弱冷空气和南海辐合带共同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海南省附近被一稳定少变的热带低压系统控制是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9-2010年海口美兰机场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美兰机场雷暴的年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指出:一年中雷暴主要发生春夏季节,集中在夏半年(4月-9月);持续时间在0-1小时的雷暴最多,约占累年平均雷暴次数的38.5%.海口美兰机场的雷暴出现次数有明显的日变化,雷暴较集中出现的时段为05-12UTC.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口美兰机场1999年-2010低云低能见度观测资料,依据对飞行的影响程度对低云、能见度进行分型.研究各型低云低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指出:春季的低云、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早晨,00-02U1℃时频率较高,白天减少且变化较为平稳;夏季的低云、低能见度相对春季明显减少,且变化不稳定;秋季的低云、低能见度频率较夏季略有偏...  相似文献   
16.
利用GMS-5红外逐时Tbb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分析2001年海口美兰机场一次雷雨天气产生的云图特征和相应大尺度环境场特征.认为该强对流天气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该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副高底部东风波诱导出来的.在有利的水汽场、散度场中发展起来的.它单独起源于海南岛东北部海面上空,不同于一般陆地上的局地热力性质的雷雨.其生命史约为4 h.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厅提供的1980~1997年共18a3h一次的Tbb资料,采用统计Tbb≤-36℃出现频率的方法,研究了南海及邻域对流活动的区域统计分布特征,为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厅提供的1980~1997年共18a3h一次的Tbb资料,采用统计Tbb≤-36℃出现频率的方法,研究了南海及邻域对流活动的区域统计分布特征,为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8年1月20日清晨的机场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得出低层充足的水汽,良好的大地辐射降温条件和850hPa以下的弱的辐合上升是该辐射雾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低空强的逆温层和500hPa以下的弱辐散下沉作用是大雾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锡东  沈小芸 《广西气象》2007,28(A02):101-103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厅提供的1980年到1997年共18年3h一次的Tbb资料,计算夏季南中国海T bb多年候平均值,采用研究多年候平均的T bb≤-10℃低值带的变化特征,来研究夏季南中国海对流活动的季节变化特征,揭示对流什么时候开始影响三亚飞行情报区和三亚飞行情报区哪块区域受对流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南海夏季对流在6月2候开始活跃,即三亚飞行情报区东南部对流开始活跃;6月5候、7月6候、8月4候对流活动对三亚飞行情报区东南部影响极大;南海对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权重性,对流活动主要在南海东南部海面上,对三亚飞行情报区东南部影响较大;对流强度有明显的月内振荡;对流活动区域呈明显东西向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