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临清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临清市气象资料,统计了40年临清市雷暴日数年际、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暴日数可以划分为三个变化阶段;春、夏、秋季是临清市雷暴发生季节,雷暴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78%,其中7月份更是雷暴高发期,该月雷暴日数超过总日数的1/3;临清市雷暴出现时段比较集中,15-22时出现雷暴约占总数的90%.  相似文献   

2.
依安县近56 a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依安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近56 a(1958-2013年)雷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分析了雷暴年日数、月平均日数、日变化特征、初终日。结果表明:依安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3.5 d,年雷暴日数最多37 d(1962年),最少9 d(1976年),近56 a雷暴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雷暴主要集中出现在5-9月,雷暴开始于4月上旬结束于10月中旬,10月下旬至次年3月未出现过雷暴。雷暴日数自5月逐渐增多,7月达到顶峰,9月逐渐减少。一日中,午后至傍晚雷暴出现次数明显增多,15-16时为一天中雷暴发生频率最高时次。初雷日最早出现4月7日(1985年),终雷日最晚出现在10月15日(1994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197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克拉玛依雷暴、闪电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气候特征.总结了雷暴出现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38a克拉玛依雷暴日年平均26.2d,闪电日年平均22.2d.20世纪70年代至今克拉玛依雷暴、闪电日均呈持续递减趋势.雷暴每天较集中出现的时间为13:00-21:00,持续时间以0.5h以内的短时性雷暴为主.  相似文献   

4.
统计整理罗甸县196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时间对比法分析雷暴的季节、年代、年际变化等特征.发现罗甸县雷暴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雷暴天气年代变化明显,年际频率变化较大,近30 a年雷暴日数趋于减少.总结罗甸县雷暴初终日分布规律及初终日间隔日数特征,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方法,阐述雷暴日数和降水量、降水次数之间存在的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开平市近50年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开平站1959-2008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开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开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0年平均雷暴日72.9d;雷暴日年际变化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048d/年;各月均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集中在4-9月;日间任何时次均有可能发生雷暴,13:00-17:00为高峰期;初、终雷平均日期为3月4日和10月13日,80%保证率下初雷出现在2月11日-3月27日,终雷出现在9月24日-10月29日;年际变化存在9-13年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6.
东营市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东营市1971--2000年的雷暴气象资料,对东营市雷暴的时空变化及初终日分布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东营市雷暴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雷暴日数分布逐年代呈减少趋势,且夏季多于春、秋季;雷暴日分布最易出现于白天午后15-18时;雷暴初日较雷暴终日的分布时间集中,初、终日逐年代变化成抛物线型,并对其上述特征产生的原因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46年来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56~2001年46年的逐时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揭示出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75.4天,初雷一般在3月1日,终雷一般在10月14日,一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份,以8月份出现最多,12月份出现最少;雷暴的历史演变有着较好的9~12年振荡周期,而且近46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变化,另外雷暴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雷正翠  夏文梅  周霖华  吴焕勤  姚丽娜  张备 《气象》2009,35(12):118-125
利用常州基本观测站1952-2007年长序列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常州雷暴的变化规律、周期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日数年代际间差异显著.(2)雷暴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9倍;雷暴日数总体呈显著减少的趋势.(3)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占总雷暴日数的66.8%.(4)月际变化差异大,雷暴集中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为雷暴高发月.(5)从日分布来看,傍晚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下午,上午出现最少.(6)常州年雷暴日数分布主要表现为12a(年代际)震荡周期贯穿在整个56年里;1952-2004年存在着非常明显7a左右的次周期特征;1968-2007年还存在3~4a的小周期特征.(7)常州雷暴的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因子一般在30~65dBz之间,回波顶高为6~17km.(9)常州雷暴雷达回波移向主要有五类:西南东北向、东南西北向、西北东南向、旋转、局地生成.另外对常州雷雨大风和冰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7月为雷雨大风最高发月;5月和7月为冰雹最高发月.  相似文献   

9.
马晓玲  李德帅  胡淑娟 《气象》2020,46(3):301-312
基于青海地区1981—2011年的地面天气现象月报表记录,整理出雷暴、冰雹天气的逐小时数据集和持续时间数据集,并利用该数据集对青海地区雷暴、冰雹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地区雷暴、冰雹的发生频率受地形影响显著,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雷暴过程的平均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0 min,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 min;雷暴、冰雹具有显著的年变化与日变化特征,一年之中主要集中出现在5—9月,一日之中主要出现在午后,但雷暴、冰雹峰值的出现时间表现为一致的由北向南逐渐推迟,平均而言北部比南部提前3 h左右;不同持续时间的雷暴、冰雹出现概率不同,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雷暴过程数呈现出指数递减的变化特征,而冰雹过程的发生次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近31年来青海地区的雷暴、冰雹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雷暴频数的下降速率为15.0次·(10 a)~(-1),冰雹频数的下降速率为2.3次·(10 a)~(-1),雷暴、冰雹多发地区/多发时段的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少发地区/少发时段;虽然雷暴天气过程在减少,但天气过程的平均持续时间却在缓慢增加,持续时间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人口较密集的青海中部和东北部,意味着每次雷暴过程带来的潜在危害在增大,冰雹天气过程与雷暴不同,冰雹天气过程数及其持续时间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82—2001年的逐时观测资料,对雷暴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67天,初雷一般在2月26日,终雷一般在10月15日,1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份,以7月份出现最多,11、12、1月份出现最少,另外雷暴还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阳信县雷暴日气候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阳信县1971--2005年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阳信县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阳信县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3月中旬,终日最晚出现在10月底,雷暴期呈逐年代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济南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50年雷暴出现频率统计数据,分析济南市雷暴的年、月、日的变化特征。揭示济南市雷暴的活动规律。并针对雷暴的变化特征及灾害特点,初步探讨了雷暴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口美兰机场1999年-2013十四年低云观测资料,对云量进行了分型:BKN(8分之5-7)量和OVC(8分之8)量.研究了BKN量和OVC量的日变化和月季变化特征,对做好海口美兰机场“两低”天气航空保障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1-2010年大连市雷暴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10年大连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Mann-Kendall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连市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年大连市年平均雷暴日较多,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呈增加趋势,每10 a雷暴日增加0.5 d。初雷日明显提前,终雷日明显推迟。雷暴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5-9月,而6-8月占近6成;夏季多于秋季,冬季最少。逐月平均雷暴分布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同相单峰形,7月雷暴出现高峰值,10月雷暴锐减。雷暴出现频率以02-06时为最高,16-20时为最低。雷暴日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存在不显著的2-4 a和14-16 a振荡周期,并且在1972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5.
近60年南宁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芳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Z2):222-224
应用1951-2010年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雷暴发生规律.表明:南宁市年均雷暴日数为76.7d,年际变化差异较大;雷暴日数集中出现在春夏两季,雷暴日数月际变化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南宁年雷暴活动有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在整个时间域内存在着5到6年,9年,准12到16...  相似文献   

16.
威海市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71-2007年威海市气象观测月报表和1998-2007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监测网提供的闪电资料,对威海市雷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雷暴天气空间分布特征为雷暴的多发区集中在西部,并由中间的内陆地区向两侧的沿海地区减少;威海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但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其中7月最严重;威海雷暴发生在午后至傍晚的最多,早上相对较少,雷电活动的峰值发生在14-20时,雷电的强盛期都出现在下午。  相似文献   

17.
应用祁连县3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地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地区属高雷区,近30年来年平均雷暴日47.9d;从2000年开始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年内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日数为46.8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7.9%;雷暴日变化呈单峰型,其中14—17时为雷暴发生的高峰时段,占雷暴总次数的59.5%,2—10时为雷暴低发时段,仅占雷暴总次数的1.6%,日变化规律非常明显;3月31日为祁连地区初雷日,10月15日为终雷日。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穗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45 a的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揭示三穗县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穗县历年出现雷暴日数平均为53.2d,初雷一般在02-04,终雷一般在10-29,每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且多集中在3-8月,以8月最多,12月最少;雷暴变化特征有着较好的11~14 a振荡周期,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2009年北京地区6-8月雷电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北京地区雷电的高发时段,共有雷暴天数60天,其中集中发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这与北京地区“七下八上”的汛雨分布特征一致;北京地区发生雷电时基本上是持续出现数天,最多持续7天,而不发生雷电时,连续无雷电日出现的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20.
博州雷暴的时间变化和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雷暴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博州多年年雷暴日数20-52d,年雷暴日数平原地区较少,高山地区较多,雷暴天气集中出现在夏半年5-8月.温泉雷暴天气的高发时段15-21时,精河高发时段17-23时,阿拉山口高发时段16-24时.温泉、精河和阿拉山口雷暴持续时间以30min为主.博乐和阿拉山口40a内年雷暴日数线性减少,两站年雷暴日数在1979年发生突变.博州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具有6~9a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