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微观薄片分析,结合岩芯资料、地表露头以及实验分析,对川西前陆盆地北部九龙山地区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形成序列、有效裂缝的控制因素以及微观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可以分为穿砾缝、砾缘缝和砾内缝3种类型。微观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还有成岩成因微裂缝和原生微裂缝。微观裂缝的充填程度较弱,绝大多数微观裂缝都属于有效裂缝。微观裂缝的有效性主要受裂缝的形成时间、后期溶蚀作用以及异常高压流体等因素的影响。微观裂缝的平均开度为11.0μm,平均面密度为0.85 cm/cm2,反映研究区微观裂缝十分发育。微观裂缝的平均孔隙度为0.78%,占储层总孔隙度的22.9%,平均渗透率为3.18 m D,说明微观裂缝是该区致密砾岩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2.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集物性明显受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根据相似露头区野外调查、岩心观测以及铸体薄片和成像测井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火山岩储层裂缝的类型、走向、倾角、长度、密度、充填性以及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裂缝主要以构造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成岩裂缝;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近南北向、近北东向和近北西向4组裂缝;裂缝多为有效裂缝,很少被充填;以高角度和斜交裂缝为主,长度和密度变化较大。影响该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包括古构造应力、岩性、火山机构和断层等,其中古构造应力的高值区与裂缝较发育部位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在多种火山岩中,粗面岩、集块岩和流纹岩裂缝较发育;裂缝多发育在火山口和近火山口相组;在应力扰动作用明显的断层上盘裂缝较发育,且随着与断层距离的增大,裂缝发育程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体系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标定尺度范围内,该区断裂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方(R2)均在0.97以上。该区4个已知油气田断裂构造的分维数D值均大于1.3,明显高于整个区域内4个反射层的断层分维数(平均D=1.218)。可以认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大于1.3的部位是该区油气聚集分布的有利区。断裂体系分数维值越大的地区,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其单位面积内的油气地质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是现代石油工业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吉林两井油田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低渗透油田。将研究区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储层砂岩划分成 5种岩石微相。分析了近源沉积物、成岩作用及粘土矿物演化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 ,复杂的成岩作用是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因。讨论了低渗透储层孔隙的成因、粘土矿物与微孔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4种储层 ,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 4种低渗透储层油气储渗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塔河油田10区西、于奇西、于奇8井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的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有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在塔河油田南部10区西、托普台等区块发育典型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外,首次发现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发育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据此划分出塔河油田南、北两大走滑断裂体系,但两者在形成时间、最大主应力方向、动力学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加里东期中期I幕形成南部NNE、NNW两组走向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E,主要受到西昆仑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S向N的挤压应力;加里东期晚期—海西期早期形成北部以近NE走向为主、少量SN走向组成的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23°E,主要受到南天山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N向S的挤压应力,海西期晚期继承性活动,主应力方向保持不变;印支期—燕山期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继承性活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7°E,主要受到南部古...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近系盐湖相裂缝性泥灰岩储层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重要储层类型,储层中发育剪切裂缝、纵张裂缝、顺层滑动裂缝和成岩裂缝4种类型。裂缝普遍被方解石、石膏或钙芒硝等充填,裂缝的有效性对储层评价十分重要。有效裂缝不仅提供了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还决定了油气的富集规律和储层的潜在生产能力。裂缝的有效性主要受裂缝形成时间、溶蚀作用、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异常流体高压作用、膏盐层分布和断层的活动性等因素控制。晚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更好;溶蚀作用可明显地增加裂缝的有效性;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和异常流体高压作用可使裂缝重新裂开,使裂缝的有效性变好;离膏盐层越远,裂缝的有效性越好。裂缝的有效性与现今地应力方向关系不密切,主要受断层活动的影响,与主断层平行的裂缝有效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样品实验测试等资料, 对四川盆地梓潼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裂缝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了精细分析与解释。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裂缝, 分别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流体高压有关的裂缝, 并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 平均密度0.56条/m, 多为层内发育。平面上, 沿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构造, 裂缝密度依次减小; 纵向上, 以须四段裂缝最为发育。有效裂缝比例在老关庙地区最低, 向北东至柘坝场构造呈带状递增趋势。该区储集层裂缝的分布主要受岩性、岩层厚度、构造部位及异常流体压力等因素控制, 其中断层对裂缝分布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细粒级、薄层砂岩更容易产生裂缝, 断裂带附近与构造高部位也是该区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域, 且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远大于构造高部位的影响作用。此外, 异常流体高压的存在也有利于该区裂缝的发育, 尤其是张裂缝, 其密度在高压区明显增大; 异常高压也能导致早期闭合缝重新开启, 并且对裂缝中矿物的充填程度与溶蚀强度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南海相页岩层系生烃后大多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叠加改造,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样式,且不同样式页岩气富集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对华南数十口页岩气探井及涪陵页岩气田300多口开发井的分析测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详细解剖,并结合实钻效果分析,建立了一套直接与间接指标相结合适用于华南海相页岩含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华南典型的挤压构造背景,在重点考虑构造紧闭程度(宽缓、窄陡及破碎)和构造形态(正向、负向及斜向)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24种表征页岩气差异富集的构造模式.指出在区域构造背景相同的前提下,宽缓型构造模式是页岩气富集的最有利模式,窄陡型次之,破碎型最差.   相似文献   
19.
为更科学地指导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的选址工作,需对预选厂址工程区范围内岩体的地应力状态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预选厂址工程区内对2个450m深的钻孔开展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并采用了4种方法进行关闭压力处理来保证主应力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压裂测试结果表明,工程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值6.66~25.9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值3.94~15.76 MPa,水平主应力和垂直应力关系为S_HS_hS_v,揭示工程区内水平应力作用占主导,利于逆断层活动。印模测试结果显示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吻合。基于实测数据计算K_(av)、K_(Hv)、K_(Hh)、μm和τm这5种应力状态特征参数,并利用库伦摩擦滑动准则分析预选厂址区断层活动性,进而综合评价预选厂址区的应力场特征及其对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构造挤压对库车坳陷异常地层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中部克拉苏-东秋-迪那构造带的地层压力系数在2.0以上,往南北两侧递减。异常高压的分布和古近系的膏盐岩分布密切相关,巨厚的膏盐层盖层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喜马拉雅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是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地层压力和过剩地层压力与最大构造主应力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构造抬升对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影响较小。异常高压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库车坳陷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