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双向逆冲的"正花状"结构;而南东段为反向逆冲为主的"半花状"结构。同构造低温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城口断裂在燕山期(约143.3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北大巴构造带进一步逆冲扩展和强烈隆升。在逆冲-推覆向前扩展过程中,受锋缘外侧阻抗的影响,沿前缘部位形成一系列反向逆冲断层,从而形成巨型冲起构造。  相似文献   
12.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哀牢山段可划分为东部高级变质带和西部低级变质带。构造分析表明:该构造带由3个不同变形域组成,可能代表其经历的3期左行走滑。第1期走滑发生在整个高级变质带,为拉张性左行走滑,形成角闪岩相L型构造岩。第2期走滑形成高级变质带中的高应变带,变形体制接近简单剪切,形成绿片岩相L-S型糜棱岩。第3期主要发生在低级变质带,为挤压性走滑,形成左行逆冲构造格局,并形成低绿片岩相千糜岩。地质年代学数据证明,3期左行走滑的形成时代分别是:距今58~56Ma、27~22Ma和13~12Ma±。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第1期左行走滑可能对应于印度与欧亚大陆距今60Ma左右的初始碰撞;第2期变形与青藏高原最强的挤压隆升期一致;第3期事件可能代表距今16~13Ma开始的青藏高原物质进一步东挤。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3期主要左行走滑均发生在新生代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汇聚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LQGSZ)为华北克拉通内一条重要构造带,并将下伏阜平杂岩与上覆五台杂岩分割开来。该带经历了3期变形,第一期为主期变形,变形性质为韧性剪切,上盘沿WNW缓倾的面理向ESE运动,其他两期为后期垮塌滑动。剪切带内强变形部位发育一系列平行剪切面理展布的花岗岩,并构成剪切带的一个主要组分。这些花岗岩在其侵位时经受剪切带主期变形作用,形成糜棱状岩石。变形特征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证明这些花岗岩可能是剪切作用下的原地部分重熔产物,即同变形花岗岩。花岗岩内独居石为岩浆成因矿物,所以独居石结晶年龄可代表岩浆事件年龄,也即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主期变形年龄。两个样品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得出了LQGSZ同变形花岗岩的多峰值年龄,其中1846Ma和1877Ma为两样品的主峰值年龄,代表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主期变形年龄。这与华北地区1850Ma左右的区域地质事件年龄完全一致,该事件被认为是华北东、西部地块的碰撞所致,证明了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发育是这次拼合事件同期的韧性剪切带。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同变形花岗岩的构造特征及其独居石测年@张进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赵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及周边以变质核杂岩和穹隆为代表的伸展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其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意义。以变质核杂岩和穹隆为窗口,开展推覆向伸展的转化机制、区域性伸展运动学特征、剪切应变类型、伸展构造发育的时间和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增厚地壳向伸展减薄转化的起因和过程,确定减薄的区域运动学方式及时限,查明伸展构造变形对地壳及岩石圈减薄的贡献。这方面的研究将提升华北伸展构造研究的水平,有助于查明岩石圈减薄的地壳响应,为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减薄的时限、机制、模式及深部动力学问题提供直接的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度地质学科项目受理与评审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各类项目1 134.基中面上项目703项,青年科学基金207项,地区科学基金14项,重点项目7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64项,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11项,创新研究群体2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0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联合资助项目30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度地质学项目概况及对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3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面上项目650项,申请总经费为20674万元。其中自由申请534项,青年基金109项,地区基金7项,与2002年度面上项目申请总数(605项)相比,共增加45项,这也是地质学科近5年来面上项目申请数量最多的(图1)一年。  相似文献   
17.
变质核杂岩或由拆离作用所致,或由地壳颈缩和岩浆上涌形成,但大多数变质核杂岩为上述共同作用结果。判别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关键是确定其剪切作用类型,纯剪切代表地壳颈缩或岩体隆升,简单剪切代表拆离作用,一般剪切代表上述过程共同作用。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边缘发育典型的拆离断层,伸展方向为ESE-WNW,上盘自ESE向WNW运动。其广  相似文献   
18.
札达盆地构造旋回层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勇  丁林  邓万明  张进江 《地质科学》2000,35(3):305-315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南西部,其北东和南西侧分别为阿依拉日居和波林断裂系所限.在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上新世-更新世地层,从下至上可分四段,上部为湖相泥岩段,下部三段代表了三个构造沉积旋回,它们有类似的沉积特征,即:每段下部为辫状河沉积的砾岩层,中部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的砂岩层,并逐渐过渡到上部湖相泥岩.旋回沉积特征和地层变形反映了本区从上新世以来处于挤压状态,并有强烈垂向运动,为青藏高原在近几个百万年来持续隆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发育的阶段性及其年代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发育两套伸展构造体系,一套为变质核杂岩周缘典型的拆离断层体系,另一套为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体系。构造及运动学分析表明,拆离断层体系代表的力较早期的ESE-WNW向区域性伸展,上盘自ESE向WNW运动,内部伸展构造体系代表后期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向四周下滑的正断层伸展作用,可能为变质核杂岩垮塌所致。因此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具有明显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