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04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面上项目708项,其中自由申请601项,青年基金92项,地区基金15项。总申请金额约为24427万元,平均申请经费自由申请项目35.24万元,青年基金31.03万元,地区基金26.17万元。单项申请最高64.59万元,最低8.6万元。  相似文献   
82.
The kinematic vorticity number and strain of the mylonitic zone related to the detachment fault increase from ESE to WNW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upper plate of the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XMCC) and the geometry of quartz c-axis fabrics changes progressively from crossed girdles to single girdl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refore, pure shear is dominant in the ESE part of the XMCC while simple shear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wards WNW. However, the shear type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strain across the shear zone, thus the variation of shear type is of significance in 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granitic plutons within the XMCC came from the deep source and their emplacement was an active and forceful upwelling prior to the detachment faulting. The PTt path demonstrates that magmatism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XMCC.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XMCC is supposed to be active plutonism and passive detachment. Crustal thickening and magmatic do  相似文献   
83.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岩浆与伸展作用的关系、伸展作用中岩浆的成因和需加强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与侵入作用的关系。在造山带重力势能差和深部作用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强化了地壳伸展,对地壳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岩浆作用是变质核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对地壳的加热、弱化导致拆离断层的形成及由其浮力和密度产生不均一隆升而形成穹隆。  相似文献   
84.
东南亚及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构造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进江  钟大赉 《地质论评》1999,45(4):337-344
通过对东南亚和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演化已有模式的分析,在近年来本区海上研究资料的了,结合滇西地质情况,认为东南亚的构造格局是由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三大构造体系共同作用形成的。60 ̄15MaBP,欧亚构造体系分别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在东南亚东、西部形成两个弧后盆地扩张体系。两体系扩张强度和方向的不同,形成转换调节构造带-哀牢山红河构造带。东部较强的扩张作用使扬子板块向北运动,形成哀牢山以东的逆冲  相似文献   
85.
丁林  张进江 《岩石学报》1999,15(3):408-421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后期主要为防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岩等。时代为18 ̄30Ma。本区超钾质岩浆SiO2强烈不饱和、强碱性、高度富集LREE及LILE、放射成因Sr、Pb及非放射成因Nd同位素(^86Sr/^87Sr=0.708766 ̄0.709162,^206Pb/^204Pb=18.882888 ̄19.104  相似文献   
86.
大型走滑带内同构造花岗岩的判别标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对走滑带同构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同构造花岗岩的判别标志进行总结,并对同构造共岗岩与构造前和构造后花岗岩的区别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它们的关键区分标志。  相似文献   
87.
张磊  张波  张进江 《地质学报》2022,96(10):3639-3657
花岗质岩石的变形方式和过程决定大陆地壳的流变学特性。本文聚焦藏南拆离系超糜棱岩化的花岗质岩石,借助传统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矿相自动分析系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微观组分、结构、组构定量化观测和分析。超糜棱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显微构造呈现为单矿物相域与多相矿物混合域交织结构。相平衡模拟与斜长石钙含量等值线变形温度估算结果为390~410℃。单相域的矿物集合体条带主要分为钾长石条带与石英条带,其中钾长石条带内变形颗粒呈现典型的核 幔构造。组构分析表明钾长石颗粒具有强烈的晶格优选定向,残斑与动态重结晶的钾长石颗粒具有相似的晶格优选方位(CPOs)特征。施密特因子法分析揭示钾长石残斑变形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滑移系为(100)\[010\]、(010)\[001\]和(001)\[100\],基质钾长石颗粒形成机制主要为位错蠕变驱动的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在混合相域,矿物颗粒发生强烈细粒化而只含有少量残斑,基质颗粒主要为斜长石,斜长石颗粒间广泛分布微米级黑云母颗粒。斜长石无组构或弱组构,主导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滑动。在单相域条带与混合相域基质内,石英颗粒均发生强烈细粒化,颗粒表面发育溶蚀结构以及细小的新晶晶核,石英<c>轴晶格优选定向及形态学长轴优选定向皆平行于线理X方向,变形机制为溶解 沉淀蠕变。这显示在由单相域向混合相域的演化过程中,流体作用至关重要,流体与单相域钾长石进行交代使其分解为细粒的斜长石与石英,并导致花岗质岩石变形机制由位错蠕变向非位错蠕变转换,并诱发岩石的流变弱化。  相似文献   
88.
活动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动力学机制及其评估区域强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左行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是控制高原物质向南东挤出的重要边界,是中国陆内活动性最强的断裂之一。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考察、OSL(光释光)和14C测年方法以及LiDAR(激光雷达)扫描获得乾宁段龙灯乡冲积阶地的位错量和废弃年龄。T4和T3′水平位错量分别为106±5 m和77±2 m,T4阶地垂直位错量为9. 6±0. 5 m。T4和T3′阶地的废弃年龄分别为11±1 ka和7±1 ka。结合对应的年龄和位错量,得到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左行走滑速率为10. 5±1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 9±0. 1 mm/a,断层倾向北东,具有正断运动学特征。通过重新计算断裂两侧GPS矢量沿断裂方向分量,得到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炉霍—康定段、磨西段现今左行走滑速率分别约为8. 1 mm/a、8. 2 mm/a、9. 4 mm/a,整体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递增。综合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和最新强震活动的离逝时间估算,认为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目前应变累积达到了发生一次MW 6. 8(MS 7. 2)大地震的潜能,在区域防震减灾工作中应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9.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周缘拆离断层的微角砾岩中发育脉状和角砾状假熔岩 ,Raman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假熔岩基质存在 3种结构 :超碎裂细粒结构、隐晶质结构和含微量玻璃质结构 ,3种结构为不同程度超碎裂的结果 ,证明小秦岭拆离断层中假熔岩的成因机制为超碎裂研磨为主的研磨 熔融机制  相似文献   
90.
运动学涡度、极摩尔圆及其在一般剪切带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自然界中剪切带通常是由平行于剪切带方向的简单剪切和与之垂直的纯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地分析两者间的比值大小。一般摩尔圆只能应用于共轴应变,而极摩尔圆可应用于共轴与非共轴变形,并为求取WK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本文对一般剪切带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了描述,对运动学涡度和极摩尔国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新的实用的极摩尔国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