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准噶尔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东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2w)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通过储集岩成岩特征和孔隙类型的研究可知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集性能变差,孔隙损失分别达23.24%和4.54%;火山岩岩屑、沸石、碳酸盐类胶结物的溶蚀,刚性颗粒的破裂及成岩收缩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增生量达3.25%;黏土矿物和含铁方解石的后期充填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姜杨  赵希林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通报》2015,34(8):1550-1561
为探讨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性质,选择浙江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中的中基性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现该深成杂岩中存在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等典型的岛弧地区岩浆岩。富铌辉长岩相对富P_2O_5、Ti O_2和Nb,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1.3,类似于太古宙和古生代富铌玄武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高镁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48±10Ma,相对富Mg O、低Ti O_2,Mg~#62.5,富Cr而贫Sr、Y和重稀土元素,接近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中新世高镁安山岩和阿留申西部的Piip型高镁安山岩。而且,二者均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εNd(t)+2.92,相应的ISr介于0.70308~0.70474之间,推测二者成因均与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再熔融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陆块东南缘至848Ma左右仍存在明显的岛弧岩浆活动,这对认识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迈平  马雪  姜杨 《江苏地质》2015,39(4):519-529
中国西南部三叠纪海相生物群主要有海生爬行类、鱼类、棘皮类、菊石类、双壳类、腹足类及节肢动物等,分布范围包括贵州关岭、兴义、盘县和云南罗平一带的中—上三叠统关岭组、竹竿坡组及小凹组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地层。这些生物群高度分异,数量丰富,反映了地球生命在经历了二叠纪末大绝灭以及早三叠世的相对停滞期后,在中三叠世开始进入迅速辐射演化的新阶段。这样不同类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大量海洋动物同时集群死亡,并被迅速封埋保存成化石,反映了当时多次发生突发灾变事件。这与该生物群所处的古地理位置恰好位于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及印度支那板块交界区构造活动带的海湾盆地环境有密切关系。推测那里滞流深水区还原环境形成硫化氢水团,在印支造山运动期间多次发生的海底地震及火山活动时,其硫化氢水团及海底富含碳酸盐的软泥泛起,混合成高密度有毒浊水团,侵入海洋生物群生存的清澈浅水区,导致大量海洋生物中毒窒息,出现突发性集群死亡,随后又被有毒浊水团携带的泥沙迅速封埋,在以后的成岩作用中保存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中的精美化石。  相似文献   
14.
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锆石这一矿物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最初500个百万年间(地质学界通常称为"冥古代")的唯一地壳物质残留,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精度SHRIMP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笔者最近在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了2颗约4100 Ma的碎屑锆石。其中一颗为目前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其内部结构简单,具有正常的震荡环带,207Pb/206Pb年龄为(4127±4)Ma;其δ18O与地幔岩浆的氧同位素类似,可能来自于早期的幔源岩浆或者未经历地表过程的深部地壳物质的熔融。另外一颗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核部结晶年龄约为4100 Ma,变质边年龄约为4070 Ma,外围还有2层岩浆增生边年龄介于3800~3600 Ma,代表了该4100 Ma的锆石核部在后期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4070 Ma的变质边是目前已获得最为可靠的全球变质年龄。上述发现表明冥古宙时地壳性质和构造环境存在多样性,为认识地球早期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新信息。  相似文献   
15.
鄣源基性岩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皖赣相邻区鄣公山北坡瑶里-鄣源-江潭一带,以构造砰块或砰片形式严于新元古代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总体显示构造混杂岩带特征.基性岩残块包括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它们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新元古代.通过对鄣源基性岩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研大量文献,系统梳理了前人关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期古海洋环境特征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认识,特别是关于古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古温度和古盐度等3个要素。结果表明,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中上扬子地区的古海洋是一个水深较浅、并逐渐趋于氧化的浅海水体环境;古海水温度为7.0 ℃~38.6 ℃,且在灯影组晚期升高,主要为亚热带气候;海水盐度较新元古代早期有降低的趋势,但仍为海相环境,且灯影组二段和灯影组四段时期盐度相对更大。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在地质演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时空意义,能够为解释当时地球的气候条件和生物演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提供依据。现阶段研究中的问题包括:1)缺乏同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区域对比;2)古海水绝对深度的研究十分薄弱;3)缺乏古海水盐度的直接指示依据。建议开展高分辨率古环境指示参数垂向序列和多剖面横向对比的研究,尝试定量分析氧气浓度随古海水绝对深度的变化规律,探索指示古海水盐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皖赣相邻地区祁门—平里一带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有呈夹层产出的变安山岩、变流纹岩及变凝灰岩。LA-ICP-MS 锆
石U-Pb 测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分别形成于(822.4±6.0)Ma,(821.2±4.6)Ma 和(830.4±4.9)Ma,表明这些双桥山
群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这些火山岩总体呈现为中钾钙碱性特点,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 和
Ti)亏损为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Nd 同位素显示,变安山岩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变流纹
岩和变凝灰岩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加入。结合最新区域资料,该文认为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与华南838~820 Ma
的大量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一致的,即岛弧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部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分布于扬子板块的皖南、浙北、浙西和赣东地区,其中皖南休宁、歙县、浙北富阳、浙西建德及开化等地保存有两套冰碛岩和含锰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四分,而非以往认为的三分,分别记录了冰期-解冻期-冰期-解冻期四个阶段的沉积,这两个冰期分别为古城冰期和南沱冰期,相当于国外的司图特冰期(Sturtian glaciation)和马林诺冰期(Marinoan glaciation)。浙西江山和赣东广丰等地则只保存了一套冰碛岩和含锰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冰期-解冻期两个阶段的沉积,地质年代为南沱冰期。由上可见,南沱冰期比古城冰期规模更大,冰碛沉积的范围更广泛,对铁、锰、硅及磷的富集成矿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鄣源构造带现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混杂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块以韧性变形构造为显著特点,并强烈叠加印支—燕山期逆冲-走滑脆性断裂的区域性超壳断裂带.构造带历经多期构造变形,主期构造变形以晋宁期弧-陆(扬子陆块)碰撞在地壳内部层圈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形成的向南逆冲式韧性变形为特征.鄣源构造带中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块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鄣源构造带及其两侧广布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建造体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的构造-沉积环境,鄣源构造带南侧为裂解海盆沉积体系,北侧属于与大陆边缘火山弧有关的盆地沉积体系,鄣源构造带内显示深海—半深海沉积特征.鄣源构造带北东、南西向延伸分别与皖南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及景德镇-宜丰深断裂带相接,是江南造山带北缘以皖南伏川蛇绿岩为代表的新元古代早期陆缘小洋盆俯冲-碰撞拼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