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孙健  吴康  杨宇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6):1240-1250
随着全球原油贸易关系的复杂化和亚洲原油需求的上升,全球能源市场的“亚洲溢价”现象成为需要关注的议题。本文基于全球石油贸易网络复杂性视角,选取1993—2018年国际原油贸易数据进行样本数据考察,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和潜在竞争指数,对全球原油贸易网络中的亚洲溢价现象和中日印韩四国潜在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原油贸易集团分化交融,中日印韩呈现出贸易集团化的趋势。从全球原油贸易网络指标来看,中日印韩四国在全球原油贸易网络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全球原油消费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潜在竞争指数表明,中国与日本、印度、韩国的潜在原油竞争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中日表现出“先强后弱”的特点,而中印、中韩表现为整体持续增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
杨效忠  张捷  乌铁红 《地理学报》2009,64(8):978-988
跨界旅游区是旅游发展潜力大而管理对象复杂的地理单元,成为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研究新焦点。立足于组织际关系(IORs)和社会网络理论方法视角,剖析出跨界旅游区空间合作行为实质为跨界旅游组织之间接触交流的网络构建和重组。在相应的社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对大别山天堂寨跨界旅游区网络结构和跨界合作进行实证分析,并经核心—边缘模型验证,表明:①从网络密度看,天堂寨整体网络密度较局域网络密度小,呈现出行政区内的强联结和行政区之间的弱联结,网络结构洞特征凸显;低层级行政区之间网络密度大于高层级行政区之间的网络密度;跨界维度越多,网络密度越小,说明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②从网络节点中心度看,局域中心度最大,整体中心度次之,边界中心度最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旅游行政区经济存在且相当强势。③根据Francisco的组织际合作关系整合模型,发现天堂寨跨界旅游合作处于由弱合作阶段向中合作阶段过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各方共识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组建跨界旅游联盟,进而提高跨界合作强度,是实现天堂寨跨界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3.
辽宁沿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沿海六城市产业、生产要素、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区域之间通达性强,具备一体化合作发展的基础,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与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竞争和利益博弈等制约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因素。本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合作基础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沿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4.
中俄蒙跨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总结出政府主导型、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型和民营企业境外拓展型三种中俄蒙跨边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5.
中非旅游合作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表明,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从非洲概况和非洲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及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着手,针对非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非旅游合作的思路和对策.对当代非洲旅游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就是为开展全方位中非旅游合作作准备;为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6.
90年代以来,蒙古对外经济联系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北地区日益成为蒙古对外经济联系的首选地区。本文从蒙古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态势、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趋势及其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7.
采用2007-2018年的PCT专利合作数据,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段刻画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其演化的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①拓扑结构方面,网络整体规模经历了从“规模扩大”到“联系增强”的演化过程,中国城市逐渐占据网络的核心层级.②空间格局方面,“一带一路”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78.
针对当前数字区域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概念,对其研究背景、参考模型和面向信息共享的公共应用服务平台进行了论述。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是在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上层的基础设施,它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各种数字区域信息化应用工程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支撑,由专业信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构成。信息服务机构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主体,是有效联系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拥有方的桥梁;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核心,为区域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构架和解决方案。其中,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平台为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提供了“一站式”入口;信息共享与协作服务平台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集中式共享。最后,总结了“数字福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对“十一五”“数字福建”工程的需求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目前国内地域最广、结构最复杂、差距最大的区域合作尝试,极具合作的潜力和条件。文章把腹地的概念在跨省(区)的区域合作中加以延伸,即以粤港澳为“泛珠三角”合作这个大区域的中心地区,邻近的8省(区)则是“泛珠三角”的腹地。目前,区域合作带来了中心地区和腹地必须共同发展的契机,其中“泛珠三角”腹地的发展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心地区可以更多的利用腹地的优势资源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腹地省(区)更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成熟市场、区位优势、产业转型以及外向联系使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缩小区域中的地区发展差距,与中心地区的后续发展保持协调,为实现区域的普遍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宋周莺  祝巧玲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785-1797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而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环节。研究中巴贸易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贸易潜力,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论文从中巴贸易发展态势、商品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揭示中巴贸易关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巴贸易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发展潜力,以期为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 中巴贸易发展迅速,中对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②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省份与巴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各省份除新疆外与巴基斯坦贸易额均较小。③ 中国多数省份对巴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动,其中,新疆、山东等进出口商品结构多元的省份的变动相对较小。④ 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中巴贸易拉动较强;海运距离对中巴贸易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土接壤为中巴组织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条件;铁路和水运口岸的建设对中巴贸易具有积极影响。⑤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均有较大贸易潜力,内蒙古、云南、广西、陕西等省份的合作潜力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