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7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640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2877篇
地质学   1097篇
海洋学   58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反应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弹性波动方程组,运用显式逐步积分格式与局部透射人工边界相结合的时域显式有限元方法对该波动方程组进行求解,对两相介质在输入地震波作用下的弹性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对在是否考虑孔隙流体渗流的两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的两相介质弹性动力反应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孔隙流体渗流对两相介质动力反应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相介质弹性动力反应时程的波形与入射地震波的波形相同,且弹性动力反应的峰值出现的时刻对应于入射地震波的峰值出现的时刻;孔隙流体的渗流将对两相介质的弹性动力反应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数值计算同时表明,时域显式有限元方法是进行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弹性动力反应计算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含饱和土的层状场地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确的土层和半空间动力刚度矩阵求解了含饱和土的层状场地的动力响应,给出了含饱和土层状场地的自由场(入射P波、SV波)、动力Green函数及刚性条形基础动力刚度的计算方法,由此建立的场地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建议方法的退化结果与单相场地结果一致。研究了界面不同透水条件对基础动力刚度的影响,并与相应单相场地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界面透水条件对竖向弹簧系数影响最大,饱和土体中孔隙水对场地动力响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长江三峡地区大九湖和玉溪剖面AMS14C测年数据(校正为日历年)建立了约9.3~2ka BP高分辨率多环境代用指标(δ13C、K、腐殖化度、抱粉总浓度、Rb、Sr及Rb/Sr)的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与研究区周边反映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不同沉积记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通过对研究区古遗址和古洪水层的统计分析,获取了本区新石器以来古文化兴衰变迁和古洪水发生的完整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全新世大暖期约出现在7.6~4 ka BP.9.3~7.6 ka BP,本区气候极不稳定,波动幅度大,总体上冷湿,多次出现显著的降温或干旱事件(9.1、8.2和7.7 ka BP前后);4~2 ka BP,本区气候较此前偏干凉,且波动频繁.(2)7.6~ka BP的大暖期分为三个演变阶段:即6~5 ka BP为大暖期的鼎盛期,气候稳定,温暖湿润,植被及生态条件优越,洪水发生频率低;7.6~6 ka BP和5~4 ka BP为大暖期中具有不稳定特征的过渡期,其中5~4 ka BP及4 ka BP前后的降温事件仍较显著,且多发洪水.(3)本区史前古文化的主要形成发展期与大暖期持续阶段相对应,其中耕作业相对发达的大溪文化繁荣期出现在大暖期中的鼎盛阶段(约6~5 ka BP),大溪文化前后处于低潮及表现为衰退现象的古文化则对应气候环境的不稳定期,总体上,研究区古文化响应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改变其生业结构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4.
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05年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为4.23%,调整力度非常小;2)经济发展的冲击可以部分解释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解释水平为12%以下,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在18%以下;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其自身波动的影响.建议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耕地利用效率等方面采取长期性、综合性的政府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蒙海花  王腊春 《中国岩溶》2009,28(3):227-234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汇流参数对比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建设后除最大土壤蓄水量增大外,其它产流参数变化不大;汇流参数基本小于生态建设前,但相差不大;在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后的产流量小于生态建设前的产流量,生态建设前土地覆被下的流量在低水位时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高,而在高水位时生态建设前流量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低。   相似文献   
996.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观测与研究震例,分析研究了一些著名水库诱发序列的地震活动特征,并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随水库蓄水时间的变化,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归纳为迅速响应型、延迟响应型和混合响应型三类,分析讨论了这三类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7.
The fast processing, seismic damage data extraction and loss evaluation from RS imagery acquired immediately after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ccurs, are important means for compen-sat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 from ground-based investigations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mergency command and rescu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emergency seismic damage assessment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8.0 occurring in southwest Sichuan Province on May 12, 2008.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also evalua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998.
深水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连续刚构桥在深水中地震响应的特性.首先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深水桥梁的运动方程,简要阐述了该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应用该运动方程,对一座桥墩淹没水深168m的连续刚构桥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考察了在纵向、横向激励作用下桥墩的内力响应和位移响应特征,探讨了矩形空心截面桥墩内域水、外域水对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墩-水相互作用,桥墩的位移和内力响应均有明显增大,对于矩形空心墩,内域水和外域水的影响应同时计入.  相似文献   
999.
广东科学中心E区隔震支座的优化布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科学中心E区结构体型复杂,刚度和质量在竖向分布不均匀,导致结构扭转效应比较明显.本文结合结构设计提出了五种隔震控制方案.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的控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也使结构的扭转效应得到有效的控制.依据分析结果对该工程隔震支座的布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在统计了大量强震记录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双规准加速度反应谱和双规准速度反应谱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得出了定量分析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双规准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段有很好的统一性,而双规准速度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统一性较好,这种规律性对于认识地震动的特性、改进抗震设计反应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