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空间分辨率低,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可以解决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空间分辨率低的缺陷.在白洋淀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选取日平均气温作为预报量,根据NCEP再分析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序列的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预报因子,建立大气环流因子与各站点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间的统计关系.将数据序列分为1961-1975年和1976-1990年两个时段,对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将HadCM3输出的未来情景降尺度到站点尺度,模拟白洋淀流域未来时期三个时段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的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时间序列.结果表明:SDSM在白洋淀流域的模拟效果较好.白洋淀流域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A2和B2两种情景下均呈现上升趋势,且A2情景下的增幅高于B2情景,山区的增幅高于平原,日最高气温的增幅大于日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22.
季风性波动引起的降雨、径流和排泄过程会引发浅层地下水系统周期性氧化还原动态变化,从而对地下水系统中有害组分的迁移转化产生影响。为探讨氧化还原动态过程对沉积物中砷(As)和氟(F)释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北白洋淀地区沉积物样品,利用发酵罐作为反应器,建立氧化还原动态实验体系,并监测动态变化过程中实验体系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碱性和还原环境均有利于地下水中As、F的富集。还原阶段较高的pH条件有利于溶液中F-的解吸,且体系中有机物降解会产生大量HC03-和C032-,与F-发生竞争吸附而有利于F-的富集。对于溶液中As的富集,一方面是由于还原条件下体系中的As以As(III)为主,受沉积物的吸附作用较弱,从而有利于As被释放到溶液中;另一方面是因为还原阶段较高的pH也会使反应体系中As和沉积物间的吸附作用被减弱,造成As的解吸附。由于实验所用沉积物砷含量较低,不同S042-浓度条件对氧化还原动态过程中As、F迁移的影响不明显。总之,氧化还原动态变化过程会强烈影响地下水系统中砷、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23.
丹江口水库向白洋淀补水生态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入淀水量和降水量持续减少导致淀水位持续下降。尽管国家实施了多次的生态补水调度,但由于缺乏长效补水机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使利用丹江口水库向白洋淀补充生态环境用水成为可能。本文通过研究丹江口水库不同运行调度方案,探讨了利用水文和气象预测、预报信息来指导水库生态调度的可行性。在分析生态预报调度方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丹江口水库相机补充白洋淀生态用水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预报信息的生态优化调度方案,可使白洋淀多年平均补水量增加48%以上。  相似文献   
24.
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材料,河北省白洋淀、衡水湖被列入急需补水的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水示范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将对河北生态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白洋淀生态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环境污染作为和国重点治理的水域,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根据作者多年对白洋淀生态问题的系统观察和研究,总结了白洋淀污染的特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效益、经验和教训。分析白洋淀生态环境间题的基本矛盾与性质,提出解决白洋淀生态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6.
河北白洋淀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偏湿;中期湖泊沉积发育,气候温暖湿润;晚期湖泊退缩,以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气候向凉干转变。综合沉积特征、环境演变阶段与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资料对白洋淀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全新统划分为三段:下全新统(11000—8500 a)以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砂为主,夹黑色粘土,冲积-湖沼相沉积发育;中全新统(8500—3200 a)为灰黑色粘土夹粘土质粉砂,湖沼相沉积发育;上全新统(3200 a~)以黄色、褐黄色粉细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冲积-沼泽相沉积发育。白洋淀全新统中段含有黑色粘土沉积和大量微体与腹足、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为华北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区域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1 Introduction The sensitivity of ecosystem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important issues for research. Many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wetland eco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systems (Brock and Van, 1992; Vourltis and Oechel, 1997; Burkeet, 2000; Lahmer et al., 2001; Zhang et al., 2001; Deng et al., 2003). The shrinking and drying up of wetland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have been widely observed in the recent years (Wang, 1990; Wang and Zhang, 1991; Jin, 1993; …  相似文献   
28.
湖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分布由水文和水质共同决定.以白洋淀台田沟渠内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水生植物在不同营养盐含量和与台田边界不同距离条件下的蔓延分布特征.运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12年5月和9月初,对白洋淀20个主要淀区台田沟渠内的水生植物和水质条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在台田沟渠内共发现水生植物14种,占淀区水生植物总种数的40%.沟渠内水生植物对营养盐含量的适应性可以分为3类: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hiza)、水鳖(Hydracharis dubia)、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莲(Nelumbo nucife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适宜于各种水体;狸藻(Utricularia vulgari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品藻Lemna trisulca)适宜于低氮水体;轮藻(Chara sp.)、光叶眼子菜(Potamo geton lucens)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适宜于低氮和低磷水体.不同的水生植物分布于台田沟渠的不同位置,菹草、蓖齿眼子菜多分布于台田“外边缘”;轮藻多在台田“内边缘”和“内部水域”分布;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金鱼藻在台田区内分布相对均匀.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沿台田沟渠与台田边界的距离呈单峰曲线关系,在台田入口处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9.
张林 《地下水》2012,(3):34-35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各种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环境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近年由于干旱和污染的双重威胁,白洋淀湿地一直面临干淀危机。随着流域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气候干旱,干淀频繁出现,生态环境恶化,淀泊萎缩,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0.
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适合白洋淀湿地信息提取的综合提取方法提取湿地范围。将湿地范围视为水体淹没区,淹没区的边界线视为对应地表水位高程的等高线,并根据遥感影像、高程控制点等对淀区内受人为影响的局部区域进行校正,插值生成白洋淀湿地底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选用遥感影像和地面高程控制点对构建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验证,遥感影像验证精度在80%以上,地面控制点验证误差在±0.5 m以内的点达到80%。这种由一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可以弥补白洋淀湿地内数字高程信息不足的缺陷,对于提高白洋淀湿地的水均衡计算和构建湖泊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