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荒漠区绿洲发展预测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周期变化建立起一种分析稳定性的理论框架.通过非线性综合分析,严格确定出荒漠区绿洲交界带(约几+km宽)不仅有定态或围绕定态的非线性振荡(对应极限环),而且有混沌运动,为辨认研究对象的微观机制、发展预测手段、保持良性发展的动力学演化和避免植被破坏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民勤沙生植物园引种工作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志海 《中国沙漠》1991,11(2):46-54
位于荒漠地带的民勤沙生植物园的任务是为西北广大沙区的治理,搜集干旱区植物种,经引种驯化成为优良固沙植物。十多年共引种29科75属147种,大部分能适应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说,引自我国东部与西部沙区的植物,物候期,水分要求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适于大面积种植的固沙植物有13种;生长良好,适应性强的有43种;不宜用作固沙植物,但有观赏价值33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34种;表现不正常的有12种。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北山干旱戈壁荒漠景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白墩地区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水系综合异常10处。优选AS-3异常,采用100 m×20 m的网度,在1/3线距范围内多点采取2~20 mm粒级岩石碎屑的方法进行详细检查。圈定岩屑综合异常3处,对异常特征进行研究,确定主成矿元素为As、Au,并优选综合异常2个。利用地球化学剖面、槽探等方法进行详细检查,发现Au矿体4条,As矿体2条,Au、As矿化体各1条,显示出该方法在甘肃北山干旱戈壁荒漠景观区找矿中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同时也说明可以运用1∶1万岩屑测量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进行查证。  相似文献   
14.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   总被引:43,自引:20,他引:23  
通过对40多年来民勤荒漠植被类型、植被演替特征的分析,发现民勤荒漠区的自然植被类型20世纪50年代大体可分为5个植被型,19个群系,现在只有9个群系;民勤土地旱化现象日趋严重,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着逆向演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类型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且结构趋于简单、功能衰退,荒漠植被进一步取代了草甸植被成为优势种。生态位变宽;同时,通过对地下水位、降水量、植被盖度近20a的定位观测,定量研究植被退化的驱动因子表明: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导致地表径流的大幅度减少、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成为植被退化最直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生物土壤结皮固沙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颗粒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在全球干旱区地表广泛分布,是干旱地表生物覆被层的主要构建者。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植物群落演替的先锋类群,能够提高荒漠地表的稳定性,固定碳和氮等营养元素,增加土壤肥力,并在保持土壤水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干旱区受损地表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组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更替与维持其结构的胶结方式转变之间的生态关系,阐释了生物土壤结皮固沙的生物学基础,提出在人工结皮恢复实践中,应选择以本地优势物种(如具鞘微鞘藻、齿肋赤藓和银叶真藓等)为目标种的生态学原则,并通过对目标物种的纯化、培养,完成由实验室至温室的扩繁过程,实现逐级扩大生产,为野外固沙应用提供充足种源。阐述了结皮野外接种恢复的最适物种组成、物理化学方式结合的组合模式,提出应从地表稳定性、土壤养分和结皮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生长状况评估,梳理了中国在结皮人工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阐释了利用人工培养生物土壤结皮开展生态修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75—2018年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分类体系及遥感影像数据,探究了民勤绿洲沙漠化时空变化过程;选取影响绿洲沙漠化的自然与人为驱动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75—2018年沙漠化程度以重度沙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发展后逆转趋势;1975—2000年,轻度、中度、重度沙漠化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迁移,严重沙漠化的重心向西迁移,沙漠化有向绿洲东北部和巴丹吉林沙漠发展的趋势;2000—2018年轻度沙漠化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重心相对稳定,绿洲沙漠化发展得到明显控制。在绿洲沙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贡献率为39.53%,自然与人为综合贡献率为26.58%,自然因素贡献率为10.77%,人为因素是民勤绿洲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力。水资源极度匮乏是绿洲沙漠化的决定因素,在以后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合理调控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优化干旱区水资源配置,可从源头上治理民勤绿洲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17.
适应能力及其评估框架为农户生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在干旱环境背景下,借鉴农户可持续生计和适应能力相关理论,探讨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适应能力及适应行为。按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在农户适应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不同适应类型农户的适应能力,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类型的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农户的适应行为来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为选择较多,减少消费、参加社会保险等适应行为选择较少;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的比重最大,被动适应型最小。②农户的适应能力方面,各维度整体分布较为均衡,但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存在显著分异,而物质能力、金融能力、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均衡;不同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农户适应能力更稳定,务工主导型和被动适应型的稳定性较差。在适应能力六大维度中,物质能力在六大农户适应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自然能力最小。③家庭物质资产、非农就业比重、社会网络、人均“退还关压”面积、受教育程度等适应能力指标对农户的适应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钧 《中国沙漠》1992,12(3):33-37
民勤荒漠地区位于河西走廊的东北部,介于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境内景观以沙漠、戈壁、绿洲为主.已知境内兽类26种,隶属5目,9科,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1)山地荒漠(2)山前沙砾戈壁(3)沙漠(4)绿洲。  相似文献   
19.
民勤湖区水资源与农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贡小虎 《中国沙漠》1995,15(1):84-87
本文从湖区水资源现状出发, 论述了水、盐碱是湖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了地下水利用, 因水种植与土地弃耕和轮歇以及储水灌溉定额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水的措施; 干旱、盐碱、风沙应统筹考虑, 农林牧水综合治理的观点。建议从有限的水资源中拨出一定数量的水用于种草种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