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测绘学   611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426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346篇
自然地理   118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从目前上海地区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来看,除了金山张堰铜矿具有中等规模的储量之外,其他矿产无论在矿种上,或者储量上,都极其稀少,匮乏。但是,上海地区的地质资源:如地下水,地下含水层储能和地质景观等却十分丰富多采,有的还充满开拓开发潜力,特别是地质景观资源,它将成为上海发展又一个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事业的可靠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2.
人类水事旅游活动与景观泉水资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亮  薛惠锋 《地下水》1997,19(3):128-132
景观泉水资源在人类水事旅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从人类水事旅游活动的认知感应入手,探讨了人、水、旅游间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渊源,找出了环境感应与水事旅游行为的一般模型。其次,在人类水事旅游活动中以景观泉水资源为范例,归纳总结出了景观泉水资源的认知感应类型,并对景观泉水资源的美学特征及人类水事旅游活动特点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83.
云南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云南溶洞旅游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沙湖景观     
  相似文献   
85.
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千岛湖西部旅游资源的特点,据其功能划分为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地学景观、地史遗迹、休闲渡假、人文景观和土特产品7大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6.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1∶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北北山地区进行剖面和面积性方法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适合于西北荒漠戈壁景观条件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即包括样品布局、采样密度、样品介质、样品粒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证实,每平方千米采集>20目的沟谷粗碎屑介质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而且异常元素组合齐全,指示意义明确,较准确地反映了矿体或矿化体的形态和延伸方向。同时辅助采集植物———红莎样品和<80目细粒级样品(提供热释汞分析),可以提取掩埋矿化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87.
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资料和区域动能收支方程,对南海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该年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区域总动能和区域扰动动能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区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主要在高层制造,大部分动能被摩擦消耗,南区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主要在高层被破坏,摩擦项充当动能源。扰动动能主要在高层和部分在低层制造。在此期间,南海地区一直向邻近区域输出动能。  相似文献   
88.
2002年,应用RS、GIS高新技术,对全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1996年、2000年、2002年度定量动态对比监测,选择2000、2002年美国七号卫星ETM数据、1996年美国五号卫星TM数据为新、IE/时相,采用计算机影像融合、动态监测、监督分类等遥感技术,对全盟前后7年间生态环境现状进行遥感定量获取,在132个外业遥感样区的验证下,获得了阿拉善盟遥感动态监测数据,建立了生态环境现状本底数据库。在“海量”的GIS数据库支持下,实现了全盟生态环境定量动态分析。本文着重介绍全盟生态环境定量动态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89.
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为了研究不同区位土壤侵蚀问题,从土壤生态景观及系统论出发,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使土壤侵蚀问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为一不对称的断块一环组合,土壤流呈现向长江、江汉盆地中心轴带辐聚、单流向特点。景观空间异质性形成的首要驱动因子是大地构造背景,以房县一襄樊一广济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发展史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现代气候带、降雨量、温热程度及土地利用等差异,造成了湖北省区域土壤地理、土壤生态的分异,形成湖北省土壤生态带、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宏观格局;其次大兴安岭一武陵山深部构造陡变带两侧新构造运动强度差异、大别造山带构造强烈隆升,导致土壤侵蚀强度的西强东弱、南北强中间弱的态势;成土母岩差异性决定了土壤可蚀性的多变;空间上“土壤侵蚀内城区”分布在湖北省的周边地区,经济贫困、管理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水土流失间形成“自反馈作用”,这一现象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0.
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对已运营隧道的扰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邵华  张子新 《岩土力学》2004,25(Z2):545-549
基于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及构筑物的扰动影响机理,通过实测数据对盾构近距离穿越扰动影响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讨论了运营隧道对各盾构施工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盾构穿越对已建地铁隧道的扰动影响主要以隧道的竖向位移为主.随着盾构推进,隧道结构纵向上呈波浪状,其隆起峰值不断沿推进方向移动.盾尾后隧道段受盾构穿越的影响显著,但隆起峰值始终位于盾尾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