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晓燕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20,39(3):426-4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岩溶洞穴旅游活动日益频繁,使得对洞穴环境的综合研究以及洞穴旅游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国内外岩溶洞穴旅游管理的现状,结合岩溶洞穴环境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岩溶洞穴环境因子,如温度、相对湿度、洞穴CO2浓度等,对岩溶景观的影响,探讨溶洞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景观保护与修复措施等问题;针对目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有限空间与无序客流的矛盾,提出了合理调控洞穴旅游客流量,增强洞穴旅游景观资源保护意识,从地学、旅游、环境以及健康等角度评估和开发洞穴,使旅游活动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实现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雨萍 《中国岩溶》2009,28(2):199-205
生态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与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以广西恭城红岩村生态旅游景观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在理化性质方面,红岩村生态旅游果园林土壤熟化程度较广西区域果园林高,土壤的酸碱度不断向成熟土壤优化,有机质含量达到广西区域30年果园林含量,氮磷钾含量也有普遍的提高。这些积极的影响归功于红岩村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活动而进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培育。但在旅游通道旁侧旅游活动使土壤孔隙度变小,对保持土壤水文结构功能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和洞穴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许多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的风景旅游洞穴景观因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关闭。因此,风景旅游洞穴的安全已引起了国内外洞穴学家、洞穴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游客的广泛关注。对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的安全性威胁,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运行是主要的影响。综上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强烈影响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4.
岩溶风景泉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以河南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宝良 《中国岩溶》1994,13(2):117-123
通过对河南辉县百泉泉水流量观测资料的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天然条件下泉水流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的预测方程。以此对1979~1989年的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查清了泉水长期干枯的原因;评价了在保护泉水景观前提下的岩溶水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地质旅游因以地质考察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而达到追求返璞归真与休闲猎奇的目的。本文重点介绍了西昌锦屏地区的几处自然景点和地质旅游路线。该地区的自然、地质景观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冬季到景区赏雪的游客众多。为探究降雪过程及旅游活动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的影响,本文对2014年12月一次大规模降雪前后的水房泉水化学变化进行高频自动取样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水化学变化曲线,与大气降水、土壤水及污水的理化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影响泉水化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泉水理化学指标在降雪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在积雪初期(2014-12-10至2014-12-14)大部分水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此后至积雪大面积融化前(2014-12-15至2014-12-28)旅游排污量增大,泉水的水温、流量、浊度、盐度以及各项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而pH、溶解氧则呈下降趋势,水化学指标变幅大;积雪融化期间,融水补给使泉水溶解氧和浊度上升,其他水化学指标先下降后上升。主成分分析显示旅游活动的污水输入是引起泉水水质变化的首要因素,主成分贡献率达59%;积雪融化的稀释作用能一定程度缓解流域地下水污染状况,是第二影响因素,贡献率31%。   相似文献   

7.
提要: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丰富的稀有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重要地层剖面为主,辅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泉水、瀑布和湖泊等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本文分析了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美学、旅游开发3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泉水动态分析预测和资源评价——以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辉县百泉泉水流量动态的分析,确定了泉水流量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的衰减方程和泉水流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天然状态泉水流量,评了泉域岩溶水的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9.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17),调查评价了平武县响岩地区的旅游资源.该区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等七大类型.对其特色、天然条件进行了评价,提出旅游资源详查和规划、打造该区旅游品牌,推进平武县旅游经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相似文献   

11.
何小芊  谢珈  张艳蓉 《中国岩溶》2019,38(6):957-966
洞穴旅游是最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之一,游客对洞穴景区旅游形象的认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对景区的营销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旅游网站上的点评、游记等网络文本为基础,采用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贵州织金洞旅游形象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40篇游记样本与2591条点评样本中提取出232条高频词汇,频次排在前60位的词汇表明游客的主要关注点集中于织金洞自然景观;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矩阵以“织金洞”、“溶洞”为核心,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发散状,关联词汇的关系强度表明织金洞中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岩溶景观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旅游形象属性主类目中涉及旅游景观的高频特征词最多,其次是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设施;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是织金洞最大的特点,洞穴内灯光效果对游客游览有最为直接的影响。③游客积极情绪的词汇出现的频次所占比例达81.85%,消极情绪的词汇出现的频次不到10%。   相似文献   

12.
何京生 《中国岩溶》1988,7(2):147-152
景观是一种现象,在自然界里普遍存在,往往构成旅游的主体资源。旅游景观可以是人工体或天、地、生的自然体亦或是人工或自然的综合体。地质景观是景观中的一个亚类,一部分可列入旅游景观而称为旅游地质景观。 景观与景观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景观资源与矿产资源一样具有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 旅游资源具有寄寓特性。它不单独存在而是寄寓在各类资源之中,是各类资源属性的延伸和扩大。所被寄寓的学科是评价这一资源的基础。自然资源从总体来说不是无限的、持续的、稳定的。对某些景观出现变态、退化等现象,如从其认识到治理偏离基础学科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失误。 本文论述了旅游景观资源的性质与功能以及分类模式,特别是旅游地质景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北方岩溶水研究方向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碳酸盐岩含水层连续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国家级含水层。北方岩溶水集水资源、旅游资源、生态功能等于一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在城市供水和能源基地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作用。近50年来,受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人类其它高强度活动影响,北方岩溶水环境问题凸显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好北方岩溶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水文地质工作行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国家需求出发,提出北方断流岩溶大泉泉水复流的生态修复、闭坑煤矿酸性“老窑水”对岩溶水的污染防治、深层岩溶水的水和热资源开发利用等应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北方岩溶水的重点研究方向,同时,对近年来在这几个方面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了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冰川作为现存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其旅游活动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川变化受到了全球政府部门和游客的广泛关注,冰川旅游价值也在不断升高。我国冰川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但一直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没有统筹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缓慢,且同质化严重。基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岗日嘎布米堆冰川为例,分析了米堆冰川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区应坚持保护优先的旅游开发策略,立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开发思路,在妥善解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多元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应关注景区内旅游安全问题。研究旨在提升人们对我国冰川旅游资源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形成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典型岩溶泉主要化学成分来源及地球化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岩溶区突出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地球化学敏感指数概念,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利用2016年1月至12月观测的水化学数据,对水房泉的主要化学成分来源及地球化学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和Ca-HCO3·Cl型;岩溶作用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 HCO3- 、Cl- 和Ca2+成为研究区主要阴阳离子,Cl-主要来源于人类旅游活动造成的污染物,SO42- 主要来源于硫酸型酸雨沉降;岩溶作用的季节变化使得HCO3-、Ca2+成为敏感指数最高的阴阳离子;水房泉的宏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指数在旅游活动影响下,除NO3- 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敏感性指数依次为HCO3- > Ca2+ >Na+ > SO42- > Cl- > NO3- =K+ >Mg2+ 。受人类活动影响,岩溶泉水化学表现的更为敏感,减少并净化人类活动污染物、增强游客环保意识等措施对岩溶泉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汶川地震造就了大量地震遗迹景观, 成为了地震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活动的重要资源基础。对地震遗迹景观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广义与狭义视角并存, 两分法与一分法并现。充分考虑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因及景观特征, 强调地震活动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景过程的影响及响应, 将其分为2个景观型, 4个景观域、6个景观段、13个景观元及若干典型地震遗迹景观; 重点介绍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都汶公路百花大桥、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表破裂、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县城城西滑坡遗迹等典型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提炼出“国际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对象、全球吸引力的典型地震遗迹、国际品质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世界级震撼力的地震灾难性事件”四大特色。研究结论有利于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保护及震区旅游恢复重建, 为高烈度山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龙牟尼沟景区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尼沟景区为世界自然遗产黄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景观品位高,且交通可达性较强,能满足游客旅游行为的较高层次需求。本文将其划分为6个基本类型,并进行了重点景观特征描述,为景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尚未结束,休闲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资源的开发任重道远。具备可观赏性与休闲价值的地质景观是宝贵的地质资源,不仅具有与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同的重要经济价值,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将继重大工程建设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的地质学之后,成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概述各类地质景观的基础上,提出地质景旅游风景区建立的基础,论述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金流  王海静 《地球学报》2011,32(6):717-724
由于其独特的钙华景观,黄龙风景区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来,每年吸引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然而,可能由于旅游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黄龙钙华景观出现了诸多形式的退化,钙华沉积速率明显减缓即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为了阐明这一退化现象是否与旅游活动有关,从2010年5月下旬到11月初的丰...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 ( 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 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 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 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 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 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 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 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