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方水稻低温冷害指标持续适用性检验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气象指标的可持续适用性检验与比较,对提升农业气象业务能力意义重大。应用北方地区代表县(市)1960—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和历年水稻产量资料,计算冷害温度指标界定水稻冷害发生的正确率,对中国北方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常用的指标进行应用效果检验,并比较适用性差异。结果表明,界定水稻延迟型冷害的5—9月气温指标稳定适用,正确率达到78%左右,可持续性好;积温差额指标也比较稳定,可以继续应用;但是积温距平指标判定冷害的正确率较低,多数地方不宜继续使用。界定水稻障碍型冷害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指标比较稳定可靠,多数县(市)可以继续应用,但少数县市应暂停使用;日最低气温指标界定冷害的正确率略高于日平均气温指标。多年来,这些指标尽管要素和原理不变,但在适用性及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年代和区域差异,应选择使用并及时修订过时的指标,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水稻栽培。  相似文献   
92.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40年的水稻实际产量资料,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以相对气象产量序列为研究对象,选取平均减产率、产量变异系数和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低温冷害等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历年水稻生产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3.
冷害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田小麦长势观测和灌浆速度测定,分析了冷害对1998年小麦灌浆的影响,认为因冷害导致千粒重降低是1998年偃师市小麦减产抽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张亮亮  张朝  曹娟  李子悦  陶福禄 《遥感学报》2020,24(10):1206-1220
大范围、及时、准确的灾害损失评估与制图对防灾减灾、农业保险和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空间尺度单一、泛化能力差、时效性低,可操作性弱等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遥感产品耦合作物模型的多尺度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MDLA (a Multiscale Disaster Loss Assessment)。该方法利用作物模型的多情景模拟产生大量的灾害样本,结合对应日期的遥感指标构建灾害脆弱性模型,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将其应用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格点灾害指标进行逐象元评估。以鄂伦春自治旗玉米为例,基于精细校准的CERES-Maize模型的模拟,利用两个生长季窗口的LAI和冷积温(CDD)建立统计模型来刻画低温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合Sentinel-2数据逐格点计算完成高精度损失制图。结果显示,校准后的CERES-Maize模拟物候和产量的NRMSE 分别为3.3%和8.9%。冷害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生育期的低温冷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生长峰值期(出苗—吐丝和吐丝—灌浆)最为敏感。回代检验显示,MDLA方法估算精度为11.4%,与历史冷害年份的实际损失相吻合。经评估,鄂伦春2018-08-09的冷害导致玉米减产23.7%,受灾面积1.86×104 ha,其中高海拔地区损失较重(减产率>25%),低温冷害对该区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现有的统计回归、作物模型模拟以及同化等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1)结合遥感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技术能更好地刻画了灾害对产量的影响过程;(2)利用GEE平台快速处理海量遥感数据,提高了灾害损失评估的时效性;(3)不受地面实测数据的限制,易操作,可实现动态、多尺度(象元、田块、村,县等)的损失评估,这为防灾减损、维持粮食丰产稳产提供了保障,也为农业保险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5.
晚秋冷害概率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国坚  李君 《气象科技》2003,31(1):54-57
文章以历史天气图为基础,应用逐步筛滤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实用、精度较高的晚秋冷害概率预报可信度计算公式;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可制作延长时效的冷害预报。  相似文献   
96.
2007年晚春冷涝灾害导致早稻严重死苗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4月3~11日和4月23日,玉林市出现持续时间长的晚春低温冷害及暴雨涝灾,造成玉林农业气象观测地段早稻严重死苗,且观测地段灾情明显重于周围稻田。通过分析找到了天气灾害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格尔木、德令哈、诺木洪3个气象站为代表,根据《青海省地方气象灾害标准》(DB63/T372.2001)中的低温冷害标准,统计分析了近50a柴达木盆地春小麦在苗期、开花期、灌浆期三个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和严重低温冷害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8.
基于ArcGIS Engine的北方作物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易受气候变化引发的低温冷害灾害,总结常用低温冷害监测、评估方法和指标,结合统计模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气象预报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支持,应用ArcGISEngine开发工具包,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下,完成了以玉米、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北方地区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玉米延迟型低温冷害、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年度低温冷害和遥感低温冷害监测,以及玉米、水稻低温冷害影响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99.
稀土在抗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素华  郭建平 《气象》2000,26(12):8-11
通过试验从生理的角度评述了稀土在低温条件下对提高玉米抗逆性的正面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在低温条件下可增加叶片可深性糖的含量,降低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0.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穆棱一兴凯低平原,年平均气温3.4℃,年平均降水量519.2mm,全年日照时数2500.6h,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少雪,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易干旱,秋季降温迅速,多雨易涝早霜。主要自然灾害有渍涝和低温冷害,早霜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