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① 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而粮食产量也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减少的县域数量占县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29.11%和19.74%;3种耦合类型分别集中于传统农区、西部欠发达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沿海农业快速转型区。②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耦合曲线呈现阶梯式波动变化,且二者耦合关系的离散趋势不断加强。③ 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力变化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④ “胡焕庸线”是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耦合特征的重要分界线,塑造了二者耦合格局的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92.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93.
94.
广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宗琨 《广西气象》1997,18(1):44-50
本文首先从风险的角度对影响广西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评估,在此基础 ,对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便为广西粮食再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对影响我省粮食产量水平的四大因素-技术进步、农业硬投入、政策和气候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综合模型。据模型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我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其影响权重夏粮和全年产量较接近,分别为技术进步0.1左右,硬投入0.3左右,政策0.25左右,气候因素约占0.3;秋粮主要受投入和气候因素影响,权重分别为0.55和0.36.  相似文献   
96.
我国粮食产量综合预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立伟  王馥棠  王石立 《气象》1998,24(5):19-22
介绍了我国粮食产量综合预测方法及其预测系统的结构与特性。系统的模型体系包括气象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因素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和气象因子综合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了这3个不同预测模型的历史拟合情况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比单一模型好,但其业务化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7.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滚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方法制作了粮食产量预报。首先将粮食产量进行分类分析,第1部分是受农业技术水平影响的趋势产量,第2部分则是受气象条件影响的气象产量。根据两部分产量性质不同,分别采用一元三次模式模拟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预报。气象产量预报所选因子是对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自身变化较慢、稳定少动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场,然后将两部分预报的和作为粮食产量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98.
利用 1961~2000年大连主要产粮地区旅顺、金州、瓦房店、普兰店、庄河粮食产量资料和 5个不同时段的水分条件指数资料 ,分析了粮食作物生长期水分条件对大连地区粮食气象产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偏湿年份利于粮食增产 ,偏干年份粮食减产。  相似文献   
99.
提高粮食产量预报模式稳定性及准确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气候因子预报粮食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式在应用中表现不够稳定.本文提出用正常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最适气候条件的动态供需分布,对入选因子进行生物学意义的合理性检验,使静态的统计预报模式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使动态统计产量预报评价模式有了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文还提出了多元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三项式产量预报模型和综合预报方法,产量预报模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平均提高4%以上。  相似文献   
100.
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建平 《地理研究》1992,11(1):56-62
本文在介绍了气候变化对生态和农业的影响基础上,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00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资料,根据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得出了计算粮食产量相对变率的公式。并计算了当年平均温度变化1℃、2℃、3℃,年平均降水量变化10%、20%、30%情况下的粮食产量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