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695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榴辉岩的成分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72.
鲁东-苏北榴辉岩的构造特征及其折返机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王清晨  张儒瑷  从柏林  赵中岩  叶凯 《岩石学报》1992,8(2):153-160,T001
鲁东-苏北地区出露了M型和Q型两类榴辉岩,前者的原岩为地幔岩类,后者的原岩为地壳岩类。它们均呈外来岩块产出于片麻岩中。其形成经历了前榴辉岩I、A和S阶段,在I和A阶段它们表现为韧性变形,而在S阶段则表现为碎裂变形。它们的折返过程经历了剪切回流和区域性隆起剥蚀。  相似文献   
73.
安徽岳西地区的含白云石柯石英榴辉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泽明 《岩石学报》1992,8(1):97-102
  相似文献   
74.
75.
北秦岭官坡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及含柯石英榴辉岩产在帮岭岩群的北侧,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部分石榴石和绿辉石中含柯石英包体。此外还含有退变质的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黝帘石和纳长石等矿物,根据变质矿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及共生组合规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矿物组合依次为:柯石英+绿辉石+石榴石;石英+绿辉石+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绿辉石+石榴石+石英;角闪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这四个  相似文献   
76.
大别山东段榴辉岩的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宁洁  李曙光 《地质学报》1993,67(2):109-122
大别山东段北部和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成和形成的温压条件有明显差异。北部榴辉岩有两种产状: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内,另一种产于片麻岩內;它们均为石榴石-透辉石组合,不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00—740℃。南部榴辉岩均产于大别群片麻岩或大理岩中,为石榴石-绿辉石组合,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50—800℃。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形成环境不同,前者可能是俯冲洋壳在较深部位变质而成,后者可能与俯冲陆壳有关。  相似文献   
77.
苏鲁地区榴辉岩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超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中。作者于1993年在青岛市仰口和日照市梭罗树首次发现了两期榴辉岩。仰口榴辉岩体露头面积约100m~2,边缘有少量蛇纹岩伴生,围岩为花岗质片麻岩。岩体与围岩位于韧性变形带内,二者均受褶皱,并强烈糜棱岩化,被晚期(燕山期)花岗质脉体穿切。第一期为片麻状中粗粒榴辉岩,是主体岩性,片麻理走向近南北向。除局部保存较好外,绝大多数已被后期退变质作用所改造,新生的角闪石和斜长石成为主要矿物,少数石榴石呈斑状残留,新生片麻理与原始  相似文献   
78.
近几年来,为解决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缝合线问题,对我国榴辉岩做了大量工作,使榴辉岩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区域地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为解决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间的复杂动力学演化提供了丰富资料,但在我国榴辉岩的分布、来源、成因、运移、时代及高压矿物形成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9.
胶东威海地区榴辉岩退变质的地球动力学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海地区榴辉岩退变质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原生绿辉石分解形成钠质单斜辉石+斜长石合晶体;第二阶段,原生石榴石及钢质单斜辉石+斜长石合晶体,周边出现角闪石+斜长石 状反应边;第三阶段,石榴石及钢质单斜辉石消失。其后榴辉岩相退变质的p-t演化轨迹是压力相对温度快速降低的顺时针形式,反映本区榴辉岩折返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在经历了快速上升的构造侵位同时,晚元古宙巨量花岗岩浆可将相辉岩块体携带到上部地壳。  相似文献   
80.
鲁东造山带榴辉岩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岩相学研究表明,广泛发育鲁东造山逞中的榴辉岩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么二类为含蓝晶石 、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第三类为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第四类为(角闪石)石榴石-辉及有关岩石(非典型“榴辉岩”)。这四类榴辉岩峰期前进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P-T条件估算结果均显示它们应属于高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其变质作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演化趋势,反映出板块俯冲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