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94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899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430篇
海洋学   13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西北太平洋黑潮路径变化与柔鱼CPUE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北太平洋长时间序列SST、黑潮路径、柔鱼渔获量数据,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黑潮路径类型变化和离岸摆动及其对柔鱼CPUE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3年,黑潮弯曲发生的月份数占82%,其中整月发生弯曲的月份数占47%,共发生2次大弯曲、2次准弯曲、5次小弯曲。柔鱼年CPUE,在黑潮发生准弯曲年份最高,黑潮发生小弯曲年份较高,黑潮发生大弯曲年份和平直年份较低,黑潮大弯曲发生的强盛年份最低。柔鱼月CPUE高值时段,多是黑潮发生弯曲时段,且主要是C型弯曲。连续3月以上出现月CPUE高值段,黑潮路径模式是C型弯曲和平直路径交替出现。3天CPUE的高值时段,黑潮弯曲型的频次远高于平直型;较高值时段,黑潮弯曲型的频次稍高于平直型;中值时段,黑潮平直型频次稍高于弯曲型;较低值时段,黑潮平直型高于弯曲型;低值时段,黑潮平直型远高于弯曲型。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一个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COADS 1945~1993年逐月平均资料的强迫下对海温和环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和环流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诊断了1976-77年代际跃变过程中海温场变化的机制.模式模拟出了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异常的主要模态以及1976-77年跃变前后的演变特征,模拟的北太平洋中部、加州沿岸和KOE区的海温异常的强度和演变趋势均和观测比较一致;同时,模式重现了分别始于20世纪70和80年代的中纬度海温异常信号沿等密度面向低纬地区的两次潜沉过程.在表层,流场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与风应力异常基本符合Ekman关系的一个异常海洋涡旋,而整个上层海洋平均的流场异常则表现为两个海洋涡旋的异常,其中副热带海洋涡旋的异常的强度要显著于副极地海洋涡旋的异常,而副极地海洋涡旋异常出现的时间比副热带海洋涡旋晚3a左右的时间.对1976-77年前后3个区域上层海温各贡献项的诊断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中部变冷主要是水平平流和热通量异常贡献的结果;而加州沿岸变暖主要归因于热通量的贡献;在KOE区,垂直平流、热通量和水平平流三者都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水平平流异常对这一区域海温年代际跃变出现的时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模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离散功率谱等方法,对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ENSO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太平洋海温场中主要存在着PDO和ENSO两种气候模态.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这两种模态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去除ENSO信息后,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键区出现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PDO的信号很明显;而去除PDO信息后,海温变化的关键区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ENSO的信号较明显,此时ENSO循环不具有年代际振荡的特征,表明PDO对ENSO的调制作用是ENSO事件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西北太平洋表面风应力分布和周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清华  张林 《海洋预报》2005,22(4):36-45
根据GSSTF资料给出的日平均风应力资料(1991年1月~2000年12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12月份月平均风应力场的分布,然后对四个时期,即冬季季风时期,冬夏季风过渡时期,夏季季风时期,夏冬季风过渡时期的风应力场的特征作了研究,结果发现西北太平洋风应力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地域不同,则风应力分布不同,风应力的变化亦不同.然后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所取区域的风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风应力存在非常明显的年周期和天气尺度周期;它的中高纬地区和副热带地区纬向风应力均存在明显的半年周期.大气低频振荡在西北太平洋风应力中也很显著.该地区季节内振荡(30~60d)主要是由东亚季风引起的,准两周振荡(10~20d)同纬向西风有密切联系,所以风应力季节内振荡在纬向或经向的表现因地域而异,准两周振荡则一致地首先体现在纬向上;大洋信风区和中部微风区并不存在明显的准两周振荡;中高纬度地区的风应力季节内振荡和准两周振荡都有极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冬季振荡较强,而夏季振荡较弱;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风应力低频振荡也有较明显的年变化,但没有中高纬那么显著;El Nino会对西北太平洋西部副热带海域经向风应力的季节内振荡产生影响,使之强度增强.西北太平洋强度最强的季节振荡存在于中纬西风带洋区;低纬信风带洋区则具有最明显的年际振荡,周期为2~3年和5~7年;中纬西风带洋区纬向风应力也存在明显的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995.
<正>海洋中珊瑚众多且种类繁杂,其中深海红珊瑚质地坚硬、形态多姿且色彩鲜艳,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这类被誉为有机宝石——红珊瑚,历来深受皇室贵族与社会名流们的青睐,在一些信教国家或地区还赋于特殊的宗教意义。红珊瑚资源珍稀,生长非常缓慢,正规捕捞也非易事,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与装饰价值,可见其珍贵。近几十年来,其价格节节攀升,目前,如以品相较好与最好而言,已是黄金售价的20~50倍,被誉谓"深海红金"。在如此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早在2007年在台湾台东海域就侦破一个非法捕捞红珊瑚的案件。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以Argo轨迹资料计算的赤道太平洋中层流(1 000 m深度流场)作为实测数据,从空间结构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两方面对5套常用海洋模式产品(OFES、LICOM、HYCOM、ECCO2和SODA)进行了评估。Argo流场显示赤道太平洋中层流呈条带状结构,且存在明显的西强东弱和南强北弱特征。此外,赤道太平洋中层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其相位关于赤道对称。5套模式产品的评估结果表明,SODA流场与实测流场最接近,其时空变化特征都与实测流场基本一致;其次是ECCO2流场,除流场动能偏小以外,其他各方面都与实测流场一致;OFES、LICOM和HYCOM流场的模拟效果较差,但都能再现条带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洁文 《海洋世界》2011,(9):64-65
还记得电影《大撒把》里有这样一个场景,顾颜(葛优饰)为女主人公林周云(徐帆饰)指点江山:"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这句台词中的贝劳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帕劳群岛。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011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对其椎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形态参数,研究了主要形态参数与叉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具有66~67枚椎骨,其中具有67枚椎骨的秋刀鱼比率较大(67.57%),肋骨39对,具有66和67枚椎骨的秋刀鱼在26~28 cm间比例较大,椎骨数目与秋刀鱼生长不相关(r=0.13)。横轴直径、外径不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纵轴直径、观察面面积、观察面周长之间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骨长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椎骨的纵轴直径、横轴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第20枚椎骨出现最大值,外径和骨长则先增加后缓慢减小,最大值出现在第10枚椎骨附近,椎骨各形态参数最大值出现在尾椎部位。椎骨形态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横轴直径作为椎骨宽度的表征指标,外径作为椎骨长度的表征指标。横轴直径、外径的变化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分布范围主要在1.5~2.5 mm,与秋刀鱼的叉长呈显著正相关,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999.
水温是影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4–2015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渔业数据和其栖息地环境数据,包括1月产卵场(28°~35°N,125°~130°E)和9月索饵场(31°~38°N,128°~132°E)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量的影响,对该模型的各项指标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当年的资源量及渔获量主要受索饵场SST影响,而产卵场SST对其当年渔获量影响不显著。由此建议在今后对产卵场SST因子是否对次年的渔获量及资源量产生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渔业管理部门也应根据每年海洋环境状况确定其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东南太平洋秘鲁鳀资源量预报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有效地对秘鲁鳀资源量进行预报将有助于为我国鱼粉进口企业提供决策支撑。为此,本研究结合秘鲁鳀生物(上一个渔汛季度的资源量、渔获物中的幼鱼比例)和环境(渔场水温和nino1+2区的温度距平)因素及捕捞量为预报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17个渔汛季度(2006年至2014年第一渔汛季度)秘鲁鳀的资源量建立预报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影响秘鲁鳀资源变动的因子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样本量的增加,模型拟合资源量与真实资源量的平均相对误差逐渐下降,拟合资源量序列与真实资源量序列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最终模型5(建模数据为2006-2013年第二渔汛季度的数据,验证数据为2014年第一渔汛季度的数据)能够很好地拟合出秘鲁鳀资源量的大小及变动趋势拟合资源量序列与真实资源量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61;拟合资源量序列与真实资源量序列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预报得到的2014年第一渔汛季度的数据与真实值相比,相对误差为1%。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影响秘鲁鳀资源变动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6%,其中环境因素占据了最大的载荷;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3%,同样环境因素占据了最大载荷,但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因素分别是上一个渔汛季度的资源量和捕捞量,其载荷相当;第三和第四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和7%,其中幼鱼比例占的载荷最大。根据各主成分得分序列与资源量序列的相关系数结果,环境因子对秘鲁鳀资源变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