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5篇
  免费   783篇
  国内免费   1450篇
测绘学   338篇
大气科学   1348篇
地球物理   741篇
地质学   2167篇
海洋学   661篇
天文学   512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6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根据洛庄汉墓封土堆土壤汞含量异常值特征,推测主墓室的位置有3处,2处分布在洛庄汉墓封土堆南北中心线偏东部位,另一处分布在封土堆南北向中心线的西部。高精度磁测推测封土堆西部呈东西方向展布的M1(D1)异常为古墓通道,往东呈南北向展布的M2(D2),M3(D3),M4,M5异常为主墓室。土壤汞含量测量与高精度磁测2种方法推测的主墓室位置及范围基本吻合。该次调查为下一步洛庄汉墓主墓室的发掘提供了翔实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的格局。1961-2010年≥l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分别以每10年52.3℃• d、0.1℃和3.3 d的速率增多(升高、延长),并分别于1995年、2004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2004年后乌昌地区宜棉区较之前明显扩大,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气候变暖将对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产生较大影响,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宜棉区面积将扩大6600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2100 km2和4700 km2,风险棉区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stimation of peak inelastic displacements of SDOF systems, representative of typical steel structures, under constant relative strength scenarios. Mean inelastic deformation demands on bilinear systems (simulating moment resisting frames) are considered as the basis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Additional SDOF models representing partially‐restrained and concentrically‐braced (CB) frames are introduced and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s on peak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The studi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llustrate that the ratio between the overall yield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 during pinching intervals is the main factor governing the inelastic deformations of partially‐restrained models and leading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with predictions based on bilinear structures, especially in the short‐period range.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response of CB systems can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other pinching models when subjected to low or moderate levels of seismic demand,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of employing dedicated models for studying the response of CB structur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a number of scalar parameters that characterise the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ground motion on the estimated peak displacement ratios. The relative merits of using the average spectral period Taver, mean period Tm, predominant period Tg, characteristic period Tc and smoothed spectral predominant period To of th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re assesse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edominant period, defined as the period at which the input energy is maximum throughout the period range, is the most suitable frequency content scalar parameter for reducing the variability in displacement estimations. Finally, noniterative equivalent linearisation expressions based on the secant period and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s are presented and verifi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ak deformation demands in steel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requency property analysi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with and without distinct pulses, separately from the Chi-Chi and Northridge earthquakes. Ten scalar period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s, especially several nonlocal period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Two new nonlocal parameters, namely the mean period of Hilbert marginal spectrum (Tmh) and the improved characteristic period (Tgi), are suggested. Moreove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mh, Tgi and Tavg (average spectral period) can distinguish the low-frequency component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Tm (mean period of Fourier amplitude spectrum) and To (smoothed spectral predominant period) represent the moderate- 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respectively. The variance coefficient of predominant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Hilbert spectrum (Hcov) can be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index to measure the non-stationary degree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Finally, the velocity pulses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remarkably affect the frequency parameter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5.
方鑫  邓安 《地震学刊》2012,(5):606-610
复合填料由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颗粒、水泥和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低导热性、抗冻胀和轻质特性。根据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将材料视为由大量正方形单元体组成,其中心为一个球形EPS颗粒,这种单元体与总体的导热系数相等。运用AN SY S软件对复合填料单元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瞬态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推求不同EPS掺入比情况下的复合填料导热系数,分析EPS颗粒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发现材料导热系数随着EPS掺入比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将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作比较,发现有限元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传热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996.
崖南区是琼东南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区,几口已钻井都已证实主要目的层段为高压地层,利用常规的压力预测方法预测新钻井的压力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若是从区域应力角度入手预测新钻井的压力误差会减小,其预测基础为岩性模型.对于已开发的油气田,利通常规的岩性建模方法可以建立较好的岩性模型;但是对于崖南区而言,由于地震资料品质不是很好,同时本区钻井较少,很难通过常规的建模方法建立岩性模型,所以本区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少井建立岩性模型.通过研究认为若完成崖南区的岩性建模必须改进建模流程,改进的岩性建模流程克服了常规岩性建模在崖南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1)不采用相模型约束岩性建模,解决了由于研究区相模型划相较粗很难约束岩性模型建立的问题;2)属性模型控制岩性模型的横向变化趋势,解决了几种常规属性与岩性间没有较好关系的问题;3)利用泥质含量结合岩性资料建立岩性体,得到的岩性模型比较接近实际情况.C井钻前完成岩性模型建立,利用C井井点位置提取岩性数据与本井钻后录井岩性数据对比,发现预测岩性与录井岩性的吻合程度很高,证明改进的岩性建模思路在崖南少井区可用.  相似文献   
997.
高原地区农作物水热指标与特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作物农业气象条件鉴定、作物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作物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记载对比评估分析等手段, 整理和总结了髙原地区7种粮食作物、6种经济作物、6种特色作物、7种瓜果作物和4种中药材等共计30种农作物水热指标以及冬小麦和春小麦土壤水分指标. 高原地区作物水热指标具有4个明显特点, 釆用不同积温界限值来确定不同作物属性热量指标, 喜凉、中性、喜温和喜热作物分別釆用≥0 ℃、≥5 ℃、≥10 ℃和≥15 ℃积温界限值作热量指标. 不同温度带作物适宜的热量指标差异明显, 有随温度带愈冷凉作物热量指标呈偏低的趋势. 不同水分气候区作物水分指标差异较大, 有随湿润度增加作物水分指标呈递减的趋势. 作物水热指标随气候变化而发生缓慢变化, 气候变暖使作物全生长期延长, 对同一熟性品种而言, 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趋势; 气候变干使作物水分指标有增加趋势. 农作物水热指标是衡量作物适生种植的重要标准, 是引种、作物布局、栽培管理、髙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科学依据, 是气象为农业服务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也是服务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8.
积雪融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春季植物发育的重要水源, 快速获取早春沙丘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2010年3、 4月分别使用探地雷达进行了多次测量实验, 结果显示: 1)融雪初期, 沙丘顶部土壤的自由水含量最大, 阳坡次之, 且融雪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侧向缓慢流动, 在坡底汇集, 主导了融雪初期乃至整个春季沙丘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 2)融雪后期, 由于阴坡积雪和冻土消融相对滞后, 表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阳坡, 而沙丘顶部由于融雪最早且融雪期间水分转移最多而表面最为干燥; 3)通过与时域反射仪的同步测量结果对比, 探地雷达的测量精度被有效控制在0.03范围内, 且探地雷达提供的连续数据更有利于从细节上把握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 为中小尺度土壤水分的动态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 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首先对2007年3次船舶辐射通量观测进行模拟,以检验WRF对长波和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使用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环流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表层温度能够显著改进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而对长波辐射通量模拟的改进不明显。然后,将业务化运行的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后报的逐时海洋表面温度(SST)作为WRF底边界条件,对2008年15号强台风"蔷薇"(Jangmi)过程进行了数值后报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NCEP/NCAR的SST试验后报的台风中心位置偏差相比,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SST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蔷薇"的路径模拟,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11%,尤其在台风减弱阶段,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37%。台风强度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下垫面SST的变化敏感性不同。台风路径附近的海表面温度下降会导致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弱台风强度。  相似文献   
1000.
以黄河三角洲粉质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三轴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粘粒含量对粉质土孔压发展变化的影响,给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的粉质土动孔压的发展模式,并对动孔压发展模式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孔压发展模式公式中b值代表了粘粒质量分数对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影响,9%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拐点,拐点前后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