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4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分析了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肉的生化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尖刀蛏的含肉率为60.3%,鲜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84.21%、10.85%、1.31%和1.71%,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的43.1%,其中廿碳五烯酸(C20:5,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DH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的7.8%和15.7%.研究结果表明,尖刀蛏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2.
我还要不要继续给我孩子吃ω脂肪酸保健品?所有让我们在饮食中增加富含油脂鱼类的建议都纯属无稽之谈吗?自从最近有报道说ω-3系列脂肪酸并不能降低患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概率后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报道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总结了各种有关富含  相似文献   
3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检测出一类特殊的类脂物分子--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根据其碳数分布特征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来源于各种生物体,产生于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石油残余物及各种可能的污染.通过对比3个不同区域相近时期古湖相及黄土沉积地层中的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可能不是黄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而额济纳盆地及邻近区域对黄土堆积有着重要的贡献或具有相同的物源.典型黄土沉积地层中UFAA值(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相对含量的比值)与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特别是在相对暖湿阶段UFAA值呈现了明显的低值.这一现象表明脂肪酸酰胺在沉积地层中的变化受控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岩作用强度的变化,从而记录了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认为生物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元正脂肪酸酰胺与构成细胞膜的类脂物分子一样,可记录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4.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氧饱和度环境下底栖甲壳动物对有机物在沉积物中降解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氧饱和度培养模拟体系中中肋骨条藻在有/无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幼体活动背景下的降解过程,追踪中肋骨条藻中4种主要脂肪酸(C14:0,C16:0,C16:1(7)和C20:5)在100%,50%,25%和0%的氧饱和度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100%氧饱和度体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活动能明显加快脂肪酸在沉积物中的降解(约为对照组的1.2~1.7倍),特别是对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的作用最为明显;而在50%氧饱和度的缺氧体系中,在前三天的培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活动逐渐减弱直至最终死亡,死亡之前的扰动增加了有机物在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埋藏并降低了其降解速率。研究还发现,在100%氧饱和度体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扰动作用促进大量脂肪酸转移到次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中;而在50%氧饱和度体系中,这种转移作用明显变小。对于氧饱和度25%和0%的环境,刀额新对虾幼体在模拟培养开始后迅速死亡,对有机物质降解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5.
Fatty acids (FAs) provide energy and also can be used to trace trophic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sms.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goes into a state of aestivation during warm summer months. We examined fatty acid profiles in aestivated and non-aestivated A. japonicu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es (PERMANOVA, MDS, ANOSIM, and SIMP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atty acid profiles of aestivated and non-aestivated sea cucumber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The FAs that were produced by bacteria and brown kelp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aestivated and non- aestivated sea cucumbers. Aestivated sea cucumbers may synthesize FAs from heterotrophic bacteria during early aestivation, and long chain FAs such as eicosapentaenoic (EPA)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that produced from intestinal degradation, are digested during deep aestivation. Specific changes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A. japonicus during aestivation needs more detailed stud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6.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但同时也富集一定浓度的有机氯农药,食用海藻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也会摄入这类污染物,其共摄入风险分析评估是食品安全领域必须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以胶州湾近岸采集的条斑紫菜、坛紫菜、海带、裙带菜、龙须菜等5种常见经济海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脂肪酸和有机氯农药组成情况。结果表明,这5种海藻中脂肪酸以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DHA)为主,n-6和n-3 PUFA的比值远小于建议值4,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5种海藻中六六六类农药主要残留的是γ-HCH,滴滴涕类农药中P,P’-DDD、P,P’-DDT残留量较高。对PUFAs中的有效成分二十碳五烯酸(EPA)+DHA与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共摄入时对人体的益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对于健康成人在达到EPA+DHA摄入要求下,食用这5种海藻带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共摄入引起非致癌或致癌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7.
对绿藻门和褐藻门8种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类海藻都有其特征脂肪酸或有几种特征脂肪酸组合做为其化学分类的标记。4种绿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6:0、16:1ω7、18:4ω3、18:1ω7、18:2ω6、18:3ω3、18:1ω9,其中18:1ω7和18:3ω3的含量相对较高;4种褐藻中16:0、18:1ω9、18:2ω6、18:3ω3、18:4ω3、20:5ω3、20:4ω6的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和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褐藻门脂肪酸的典型特征。另外,褐藻中含有较高含量的EPA,海带和裙带菜尤为明显。对2门类5属8株海藻所含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海藻各门及种间的亲缘关系,表明利用静态条件下海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判别海藻在分类上亲缘关系的远近,海藻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可以作为海藻分类的一个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8.
利用脂肪酸法分析祁连山冻土带水合物区DK3(含水合物)与DK6(不含水合物)钻孔岩心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获得C12到C24二十六种脂肪酸(FA),可以分成直链饱和脂肪酸(SSFA),支链饱和脂肪酸(BSFA),单键不饱和脂肪酸(MUFA),环丙烷脂肪酸(CFA)和多键不饱和脂肪酸(PUFA)五大类型,其中SSFA相对含量最高。由于特异性的脂肪酸指示特异性的微生物类群,得出两根岩心中微生物类群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组成。运用PAST(Palaeontological statistics,version 1.21)软件对已获得的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DK3与DK6岩心的微生物组成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DK3岩心中含水合物层位与不含水合物层位微生物组成有差异,DK6岩心中有水合物异常的层位与无异常的层位有差异。发现C16:1和C18:1这两类脂肪酸与甲烷异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水合物异常影响微生物组成分布。本次研究首次获得冻土沉积物中FA组成特征,丰富了FA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扩大了真菌的分布深度,具体机理有待更多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39.
长江下游江段铜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自长江下游江段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m)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铜鱼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占鲜样的比例分别为:70.03%、20.54%、6.82%和1.38%;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标准,铜鱼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52;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3.03%和2.0%;肌肉中常、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钾(3135μg/g)和铁(5.46μg/g),锌铜比和锌铁比分别为8.85和0.65。  相似文献   
40.
钻井液的类型与性能对于提高极地冰层取心钻进的效率与保证钻孔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分析铠装电动机械钻具工作原理与钻井液循环方式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升降钻具的速度与钻井液粘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现有钻井液类型和所存在的问题;以二元脂肪酸二醇酯、低分子量饱和脂肪酸酯与甲基硅油的试验测试数据为基础,确定了可用于极地冰层取心钻进的钻井液类型及其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