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9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方昱  蔡生力  刘红 《海洋通报》2015,34(2):209-214
卵黄蛋白原和血蓝蛋白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卵巢和/或肝胰腺合成的重要蛋白。利用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亲虾卵巢不同发育期卵黄蛋白原和血蓝蛋白mRNA在卵巢和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卵黄蛋白原mRNA在卵巢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随着卵巢发育持续增加,在第五期达到最高,在恢复期迅速下降。根据卵巢和肝胰腺质量的综合计算,凡纳滨对虾的卵黄蛋白中,卵巢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约占80%,而肝胰腺仅为卵巢的四分之一。血蓝蛋白mRNA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随着卵巢的发育,表达量呈增加趋势,至第三期达到高峰,其后稍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第六期恢复到初始水平。血蓝蛋白是否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卵黄发生和卵巢发育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明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响应急冷(acute cold,AC)与空气暴露(waterless duration,WD)联合胁迫的生理代谢调节规律。【方法】研究模拟产业运输实际,分析联合胁迫(AC+WD)进程中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肝胰腺典型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C胁迫后,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含量由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的(326.90±4.61)pg/mL显著增加到AC组的(427.16±7.92)pg/mL(P<0.05),AC+WD组则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在联合胁迫6 h后达到最大值(26.31±1.05)mg/dL,乳酸在9 h达到峰值(7.90±0.11)mmol/L。AC及AC+WD组中血蓝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较NC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总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胁迫时间依赖性下降。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呈上升趋势,并在9 h达到峰值。以上生化指标在胁迫复苏组有所恢复,表明AC+WD双重胁迫引起凡纳滨对虾物质代谢紊乱,复苏后机体生理应激和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代偿性调节,且胁迫进程中肝胰腺组织病理损伤特征进一步解释了凡纳滨对虾响应环境联合胁迫的结构基础。【结论】无水保活流通过程中双重胁迫时间依赖性改变凡纳滨对虾生理应激水平和物质代谢,在9 h时可明显造成肝胰腺组织结构损伤,进而影响机体存活。  相似文献   
103.
对中国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指出:对虾杆状病毒可在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增殖,与以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为特征的增殖方式明显不同。溶酶体在增殖过程中内吞濒临解体的线粒体和病原体,利用线粒体内嵴提供的能量,有规律地组装成杆状病毒的包涵体。这一结果为探讨对虾暴发大面积死亡的病因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应雪萍 《海洋科学》2007,31(10):41-46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泥螺(Bullactaexarata)肝胰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泥螺的肝胰腺主要由4类细胞构成:泡状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B细胞大,长柱状,胞质中有许多消化泡;R细胞的脂滴数量多,体积大,具少量的线粒体;F细胞含有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但脂滴的数量远远少于R细胞。E细胞为多边形,核大而圆,粗面内质网少,线粒体小而狭长。根据这4种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指出了泥螺肝胰腺的功能,并探讨了肝胰腺细胞的分化序列。  相似文献   
105.
盐酸甜菜碱对短盖巨脂鲤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以短盖巨脂鲤为对象进行了60天养殖实验,探讨盐酸甜菜碱对其脂肪代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盐酸甜菜碱使整鱼水分和含脂量呈下降趋势,鱼肌肉含水量下降,肝脂量极显著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肉碱、酸不溶肉碱含量和酸不溶肉碱与游离肉碱的比例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极显著下降,脂肪酶活性呈升高趋势;甜菜碱对肠系膜脂肪酶活力产生影响,使鱼肌肉肌问脂肪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提示:甜菜碱可改善肉质,它参与机体代谢活动,使肝脏和肌肉中甲基化产物(肉碱)含量增加,影响肠系膜脂肪酶活力,改变体脂和鱼肉脂肪酸组成,进行体脂重分配。  相似文献   
106.
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对虾肝小管。指出肝小管管壁由六种细胞(胚细胞、纤维细胞、疱状细胞、吸收细胞、侏儒细胞、肌上皮细胞)组成。描述六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根据各种细胞的结构特点,探讨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东方对虾消化道及肝胰脏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并将其结构与功能同其它主要十足动物作比较。 前肠和后肠内壁有几丁质层覆盖,中肠则没有。食道壁向四个角落内褶,在其表皮层之下的结缔组织中充满皮肤腺,环肌层连续,纵肌成束分散排列:胃的组织学结构除没有皮肤腺分布外,大体与食道相似。中肠从胸部延伸到第六腹节前区,约占消化道总长的60%,其上皮是一层柱状细胞,环肌层薄,纵肌成束分散排列;中肠前,后盲囊分别从中肠的前端和后端发出。后肠是一短管,内壁突出四个大的垫状隆脊,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和食道一样后肠壁分布大量皮肤腺:后肠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环肌层连续,纵肌在后肠前段成束分散排列于环肌之下,在后段则在环肌层之上。肝胰脏由许多分支肝小管构成,肝小管内壁为单层柱状上皮,中央为管腔:肝管细胞分为分泌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原始细胞四种。原始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分布于肝小管末端。  相似文献   
108.
于1991年9月在青岛市沙子口镇对虾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病虾,采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病虾肝胰腺中分离出一种呼肠孤科病毒,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提取分析病毒基因组核酸等方法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时与肝胰腺细小病毒混合存在,病毒颗粒为有包膜的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带包膜的完整颗粒直径在64-66nm;裸露核衣壳平均直径为53.2nm,病毒基因组由分成10  相似文献   
109.
扇贝肝胰腺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扇贝肝胰腺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含有重要生理笥的EPA和DHA,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这些结果为扇贝加工后下脚料的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眼柄切除对凡纳滨对虾性成熟的促进机理,采用镊烫法切除雌性凡纳滨对虾单侧眼柄,并测量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测定卵巢、肝胰腺和血清中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切除眼柄7 d后,1)肝胰腺指数降低,性腺指数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卵巢、肝胰腺中总蛋白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3)卵巢和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肝胰腺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中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眼柄后,卵巢和肝胰腺中卵黄蛋白原等营养物质大量合成,肝胰腺中的总蛋白、胆固醇等营养物质先转移至血淋巴,再转移至卵巢,从而促进性腺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