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剑波  刘林  王歆 《天文学报》2001,42(4):436-443
在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中,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是最重要的讨论了容易被忽视的田谐项摄动,尽管它对低轨卫星的影响,只相当于J2项的二阶量,又是短周期效应,但它却包含了大10多倍的地球自转项,必须给以重视.还导出包含全部阶次田谐项的摄动解,并分离出地球自转项,对轨道半长径a还增加了(J2×Jlm)联合摄动的地球自转项,既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又可用于分析法定轨和预报.  相似文献   
42.
海底集矿作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到矿石采集效率和海底沉积物受扰动程度。基于康达效应的水力集矿装置因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对海床扰动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基于康达效应的水力集矿头模型进行3种类型的试验研究:1)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得集矿流场速度分布,试验发现流体质点在靠近凸曲面壁处流速和沿法线速度梯度较大,而远离凸曲面壁处则相反;2)通过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获得球形矿粒运动轨迹和速度,试验发现了不同射流流速下5种典型矿粒运动形态;3)分析了射流流量对矿粒采集率的影响,试验得到了颗粒采集率关于射流流量的变化曲线,并根据变化特征划分为增长区、缓变区和跃升区。研究可为新式集矿装置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球形模板压入仪在冻土长期强度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  马巍  张中琼  李彬  姚晓亮 《岩土力学》2012,33(11):3516-3520
球形模板压入仪(球模仪)在前苏联和俄罗斯等冻土区土力学性质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在60多年的工程实践中,试验理论、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因其试验简单易行且测试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冻结土的力学性质,特别是在冻结土黏聚力的长期强度评价及预测方面广泛应用。简要介绍该试验理论、试验方法、试验仪器。以莫斯科郊外冰碛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在恒定-7~20 ℃温度条件下,在封闭状态下分别进行3、6、20、40次冻融循环试验。对各试验阶段土样进行物理性质测试,之后用球模仪对冻结土样进行强度测试。冻融循环后土样的各物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其强度降低。冻融过程中,土样中水体积的变化使其密度减小、孔隙率增大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杨凡  李广云  王力 《测绘通报》2014,(2):115-118
激光跟踪仪进行测量的合作目标是球形反射器,比如角隅反射器、猫眼反射器、工具球反射器等。不同反射器的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反射器大小、入射角范围、光学中心误差和球形度误差等。本文研究了激光跟踪仪与球形反射器测量精度的诸多影响因素,并以Leica AT901_B激光跟踪仪和CCR1.5″反射器为例,进行了反射器球形度精度测试、反射器入射角精度测试、系统精度稳定性测试、断光续接精度测试及动态测量点云离散度测试等实验。该系列实验验证了AT901_B和CCR1.5″系统测量的综合性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验证了以上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考虑混凝土孔隙压实效应的球形空腔膨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康  黄风雷 《岩土力学》2010,31(5):1481-1485
根据混凝土材料动态响应的特点,将常规弹速范围内混凝土球形空腔的动态响应区域划分为弹性区、开裂区和孔隙压实区,孔隙压实区的混凝土材料采用两段式线性状态方程和考虑拉伸破坏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描述。运用相似变换方法推导了球形空腔动态膨胀响应的理论表达式,采用Runge-Kutta-Felhberg数值方法给出了球形空腔动态响应的数值解。结果表明,运用该理论建立的侵彻模型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6.
质子旋进磁力仪只能用于观测地球磁场总强度的绝对值,若要用其观测地磁场的分量值,则只能借助分量线圈产生的均匀磁场,若要观测两个分量值,则需要两个相互正交的分量线圈.由质子旋进磁力仪加分量线圈组成的磁力仪称为质子矢量磁力仪.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盐度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光合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该物种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0×104mL-1的单细胞球形棕囊藻分别在0、5、10、15、20、25、30、35和40等9个盐度下培养7 d,每天用流式计数法测定细胞丰度,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与结论】球形棕囊藻最适生长盐度为35,藻细胞在盐度25~40下生长良好,在盐度15~20下生长缓慢,在盐度为0时全部死亡,叶绿素a荧光值下降为0,在盐度10和5时停止生长并出现大量死亡。藻细胞光合系统Ⅱ在15~40盐度条件下功能正常;0~10盐度条件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0盐度条件下1 d内遭受不可逆破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半饱和照度(Ik)、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光化学淬灭系数(...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利用大范围的震后GPS数据和黏弹性球形地球位错理论,定量研究了日本M_W9.0地震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的垂向变化.首先结合陆地和海底的GPS观测数据,以及基于球形地球位错理论格林函数和贝叶斯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发现其最大错动量高达59m.然后在均一地幔黏滞性结构的假设前提下,确定了震源周边地区地幔黏滞因子的最优解,发现依据该地幔黏滞因子获得的理论远场震后位移和GPS观测结果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高达0.81cm,不能解释远场观测结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震中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沿垂向方向进行分层,建立了一个随深度变化的地幔黏滞性构造模型,然后综合利用远近场的GPS数据对该地区地幔黏滞因子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震源周边地区岩石圈弹性层厚度最优解为40km,40~220km深度的地幔黏滞因子最优解为6×10~(18)Pa·s,220~670km深度之间的地幔黏滞因子最优解为1.5×10~(19)Pa·s.上述地幔黏滞性构造使远场的均方根误差降为0.12cm,仅为利用均一地幔黏滞性构造所得均方根误差值的15%,大大提高了远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观测值和模拟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析表明,近场震后形变数据主要约束浅层的地幔黏滞性结构,而远场震后形变数据主要约束深部的地幔黏滞性结构.  相似文献   
49.
球罐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存储容器,一旦在服役期间发生破坏,不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用ADINA分析软件建立了球罐的设计模型及简化理论模型,并研究了附加粘滞阻尼器的速度指数与配置方案对球形储液罐减震的影响。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动力方程,采用非线性动力方程计算其基底剪力值,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速度指数为0.3的时候,在地震动作用下其结构柱顶的加速度变大;当速度指数大于等于0.7时,滞回曲线明显变扁,耗能减震的效率降低到15%以下。相对于全布置方案,按方案7在布置粘滞性阻尼器,球罐基底剪力、柱顶速度、柱顶位移、拉杆应力及拉杆拉力的控制上,效果能达到全布置方案的60%以上,在波高的控制上能达到70%以上。有限元验算与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可为后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粘滞阻尼器有助于球罐结构减震,但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和配置方案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0.
氯甲烷(CH_3Cl)、溴甲烷(CH_3Br)和碘甲烷(CH_3I)是挥发性卤代烃的3种主要成分,对温室效应和大气臭氧破坏有重要影响。由于海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卤代烃,本文选择了球形棕囊藻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对其释放CH_3Cl、CH_3Br和CH_3I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20、25℃),盐度(19、23、29)和光照(14、25、38μmol·m-2·s-1)条件下,藻细胞密度和卤甲烷的释放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温度偏低(15~20℃)更适宜藻的生长和CH_3I的存在(CH_3I最大平均浓度为5.90~6.29pmol·L-1),但25℃释放的CH_3Cl和CH_3Br最多(最大平均浓度分别为452.48和9.49pmol·L-1),表明CH_3Cl的最大平均浓度比CH_3Br和CH_3I高约10倍。总体上CH_3Cl和CH_3Br的释放随着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盐度和光照的变化对藻的生长和卤甲烷释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