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004篇
地球物理   527篇
地质学   712篇
海洋学   1387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4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南支对青草沙水源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自1978年以来,在长江口的几个关键岸段(例青龙港、新建、高桥、堡镇等)设置盐度观测站;1992-1994年的枯季、在青草沙水源地的南、北两侧各抛测量船一般,在一个完整的大、中、小潮期间、连续逐时观测流速、流向、水深、盐度等,同时在青龙港等处设置6个岸边观测点同步取样;1995-1996年在船站位置各设置氯离子自动监测仪一台;1996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口水文测验。本文对大量的现场资料作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源地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咸水团和外海咸水入侵。前者的特征为,氯度的半月变化是小潮期(或小潮后的寻常潮)的氯度反高于大潮期,氯度的潮周日变化是日最高值出现在落憩附近,日最低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氯度的垂向分层不明显。这与外海盐水入侵引起的氯离子浓度在半月和潮周日内的变化特征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2.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J.Launiaimen和T.Vihma提出的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对我国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TOGA—COARE—IOP实验中所获资料计算处理。得出所在站位的海一气间显效、潜热及动量通量。指出西大平洋暖池海区游热通量与显效通量之比为10.14:1;风速大于8m/s后各通量随风速的变化率明显增加;动量与热量的块体通量系数Cd和Ce,h随风速变化有相似的规律;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Z/L与△T/U_(10)之间有较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53.
前人在讨论水深对内潮能通量影响的时候得出结论: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对于选定的地形,在无限深海假定下得到的能通量是该地形上内潮能通量的上限。鉴于前人所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平滑的地形,而实际的海洋地形总是比较粗糙的,本文探讨了粗糙地形上内潮能通量随水深的变化。选取了弦函数地形、随机白噪声地形、弦函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随机白噪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和随机白噪声地形与弦函数地形同时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5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这5种情况,都存在海洋有限深时的能通量大于无限深假定时的能通量,这说明前人得出的"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的结论对于粗糙地形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54.
对河北唐山曹妃甸浅滩大面积填海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填海造陆310 km2,填海面积过大.通岛公路及填海规划阻断了曹妃甸浅滩潮道,对海洋潮流系统、海洋环境及港口持续发展潜力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穿过浅滩潮道的通岛公路段(宽1.5 km)应修成桥状,以保留曹妃甸浅滩潮道和保护海洋的主要潮流系统.填海面积应适当控制,主要在水深较浅的地方填海,可利用较少的土石方量,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填海取土不宜在曹妃甸等障壁岛及其前缘深槽附近进行,保护这些关键部位的底质免遭破坏,是对港口潜力区的维护.少填多察,多做海洋环境检测.填海要在海洋环境容量能够允许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55.
珠江口磨刀门整治前后水动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海滨  吴超羽  刘斌 《海洋科学》2006,30(11):58-63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径流分配居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之首。利用磨刀门1977年地形(大规模整治前)和2003年的地形,通过ECOMSED模型模拟了磨刀门海域洪枯季节水动力场,对潮流、余流、潮能通量特性进行了对比,发现整治后磨刀门水动力强度加大,而且流速滩槽分异明显,余流场与落潮流方向一致。20世纪70年代,余流自口门出来后在内海区右偏,现在磨刀门水道余流偏向西部浅滩;潮能通量密度加大,滩槽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6.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开阔海区的风暴潮,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Taylor底摩擦二次率的拖曳系数随空间的分布及拖曳系数与水深、海底粗糙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底摩擦二次率的可靠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57.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58.
59.
根据1963-1992年嵊山海洋站2月海气感热输送和22a太阳磁周期与降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的综合预报指标,用此指标,对1993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进行回报,结果与实况一致。  相似文献   
60.
主要根据台湾海峡的实测海流资料,以夏、冬为代表季节,分析了台湾海峡2—3个纬向断面的海流结构,计算出各断面的海水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各层的海流一般偏N向流动,N向的海水净通量为3.32×106m3·s-1;冬季,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和南海水由南向北经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分别为1.69×106m3·s-1和0.59×106m3·s-1;而东海水由北向南通过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为1.02×106m3·s-1,其中,有0.40×106m3·s-1的海水沿着福建和广东近岸流进南海,其余0.62×106m3·s-1的海水在台湾海峡北部混合后随同黑潮水和南海水流入东海。总之,流经台湾海峡的N向海水净通量为1.74×106m3·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