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69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阿克莫木气田目前已有多口井完钻,各井在钻揭白垩系砂岩储层前,对地层压力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在什么层位及深度下7″套管意见仍不统一。本文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生产面临问题,对白垩系各组地层分布规律、压力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库克拜组分布稳定,压力窗口相近,白垩系东巴组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组压力窗口相近。建议今后该区钻探7″套管应下至库克拜组顶部-东巴组底部,减少地层漏失和油气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前虽认为元坝气田长兴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但尚未进行该气田的古油藏的定量恢复并计算原油裂解气的资源量,并系统分析古油藏原油的来源.长兴组储层普遍可见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直接产物,且原油裂解在本区构造抬升变形前就已经完成,因此储层沥青可用来识别古油层的分布.根据储层沥青的纵向和平面分布,确定了7个可靠的古油藏和4个可能的古油藏,并运用容积法恢复出本区聚集的古原油为6.14×108 t,计算出相应的原油裂解气为3 807.08×108 m3,远大于现今气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表明原油裂解气可以提供充足的气源,进一步证明了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通过长兴组储层沥青与不同层系烃源岩干酪根的碳同位素δ13C值对比,并结合烃源层分布和TOC等资料,确定古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烃源岩,其次为长兴组/大隆组烃源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广元-南江-通江地区,该区的天然气勘探不能忽视该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与成藏贡献.   相似文献   
23.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黄金坝气田是继礁石坝和长宁—威远之后中国又一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地区,为了系统地展示黄金坝气田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储层条件,为未来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地球化学4个方面对该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区域构造和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黄金坝地区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储层维持了较高的压力(压力系数1);较高的孔隙度(平均4%)和TOC含量(目的层2%)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使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1.35~3.48 cm3/g,平均2.50 cm3/g);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区内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97%),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2H6、C3H8和CO2;天然气同位素数据表明烃类C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倒转,表明储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储层孔隙系统较为复杂,且非均质性极强,从而导致渗透率较低,在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总体上,黄金坝气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生产测试表明,区内直井压裂产量为0.5×104~3.5×104m3/d/井,水平井压裂产量可达12×104~40×104m3/d/井。  相似文献   
24.
刘超 《探矿工程》2016,43(7):9-13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页岩气钻井对环境的影响,涪陵页岩气田通过钻井技术方案优化和现场实践探索,形成了涪陵页岩气“绿色”钻井关键技术。本文从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工艺特点和涪陵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了涪陵地区页岩气钻井对环境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油基钻井液回收利用、油基钻屑无害化处理、油改电、钻井设计与施工工艺优化以及“井工厂”钻井为核心的“绿色”钻井技术体系。该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中推广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9万t,井场占地面积同比减少30%,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涪陵页岩气田“绿色”钻井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钻井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国内页岩气钻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及储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剖面储量集中度的概念,建立了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分散局部连通型、分散孤立型4种砂体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储层结构下的水平井采出程度,提出了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复合有效砂体由于“阻流带”的存在,直井动用不完善,水平井能克服“阻流带”的影响,提高层内储量动用程度;但由于砂体多层状分散分布,水平井开发会导致纵向含气层系储量动用不充分,影响层间采出程度。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高的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储层,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Ⅰ+Ⅱ类井比例达70%以上,可显著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低的分散局部连通型储层,采用直井井网开发后进行甜点式优选水平井井位加密部署,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26.
27.
油气田裂缝密度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8.
根据钻井中途测试(DST)、重复地层测试(RFT)、镜质体反射率(R0)、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全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莺-琼盆地YA13-1气田存在4期热流体活动;南侧的崖南地区和西侧的莺歌海盆地是其两个重要的热流体物质源和动力源;多期热流体活动在YA13-1地区不仅造成热异常和物质迁移,而且还引起了不同的有机/无机成岩响应,如骨架颗粒的多期溶蚀作用、至少两期的次生加大作用、粘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异常。第二、第三期热流体因出溶作用形成YA13-1气田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  相似文献   
29.
井震结合对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进行了多级次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首先对不同级次层序界面进行识别,然后依据相序、岩石的物理性质、地层的接触关系等特征并结合地震层序界面追踪,进行单井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划分,划分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选取密集井网的联井剖面,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高精度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单砂体的对比。最后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储层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30.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地区主力气田之一。通过对该区多口井的岩石学以及电性、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须家河二段储层岩石类型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平均孔隙度3.17%,平均渗透率2.78×10-3μm2,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根据气田须二段储层的特点,结合孔渗关系曲线以及含气性等参数,对该区储层进行分类评价,认为Ⅲ类储层是须家河组中主要的储层类型,并对该区天然气有利富集区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