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6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测绘学   550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606篇
地质学   4963篇
海洋学   78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149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侧扫声纳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侧扫声纳记录声图产生基本失真的原因,推导出基本失真的数学公式,所得结论对实际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垂向分布类型及跃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悬浮体的垂向分布并非上下均匀,而是具有明显的层化现象,这种情况与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层化现象一样,不是偶然的,而是常年存在的,同时,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对于海水的某些物理性质有较大影响。 1958年中国科学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南部海水中悬浮体的调査中已发现了悬浮体含量分布的层化现象。1981年, Kanau Matsuike等(1983)在东海区悬浮体的调查中发现了长江口外浅滩区海水中光束衰减的层化现象。Gorsline和Swift (1977)在关于大陆架沉积动力学的论述中指出,海水密度的层化现象总是伴随着悬浮体浓度的层化现象。1983-1984年中美南黄海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中,作者(秦蕴珊等,1986)也发现了该区内海水中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现象,并且提出了“悬浮体跃层”的概念。同期,赵保仁等(1986)在研究秋末南黄海海水透光度及其与环流的关系时指出,水体中透光度存在着一个“跃变层”。实际上,影响海水透光度衰减的主要因素是悬浮体浓度,因而,上述透光度之“跃变层”乃是悬浮体跃层在光学方面的表现。上述报道结果说明,悬浮体垂向分布的层化现象及悬浮体跃层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其性质、季节变化及成因等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它们对海水许多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也鲜为人知,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结了历年调查资料基础上,作者于1988年4月又在南黄海进行了补充调査,共设55个站位(图1),对本区悬浮体分布中的层化现象、跃层问题及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对其成因及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关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问题作者已有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103.
南海北部海底沙波地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文科  黎维峰 《热带海洋》1994,13(3):39-46,T001
南海北部水深80-250m的外大陆架和上大陆坡海底,有大片沙波地貌分布,它们主要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低海面时遗留下来的滨海沙波,沿岸沙后,沙堤和沙垄,属残留沙体地貌。它们明显沿着末次冰期时形成的最低海岸线两侧分布,但在现代海底底流作用下,其两翼及沙波谷部发育有次一级的小型沙波或沙纹,它们的形态细小,排列紧密,与残留沙体地貌组成复式海底沙波。这就是流动沙波,是不稳定的地质因素,对海底工程有一定危害,但  相似文献   
104.
海洋地质学既是海洋学,也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自1960年建系以来,围绕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产建设和资源调查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5.
1978至1979年间,为了选建石臼所深水港,在进行海岸地质地貌和海洋水文调查的同时,对山东日照近岸带北起两城-白马河,南至绣针河口约480平方公里海域作了重矿物研究。取样最大水深为17米。本文根据80个样品极细砂粒级(0.125~0.063mm)的重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在概述山东海岸类型及其动态的同时,指出了海岸带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地面沉降、地震活动、海面上升、河口改道、海岸侵蚀、海水侵染、海湾萎缩、泻湖淤塞、环境污染等灾害。  相似文献   
107.
以野外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虎门的地貌动力学特征。因峡口上、下游水域开阔,涨落潮过程中发育着强大的双向不对称射流系统;由于峡口区流速最大,发育着冲刷深槽,而峡口的上、下游因流速降低,泥沙有规律地沉积,形成了涨潮三角洲与落潮三角洲堆积体,出现纵向上“马鞍”形断面特征和横向上“槽-脊-滩”的地貌特征,与其动力特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渤海湾南岸废弃后的河口区地段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侵蚀海岸的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特征,以及波浪、风暴潮等特征,并对海岸蚀退作用机制作了综合分析.同时对渤海湾南岸的海岸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方法),对2005年全国31个省市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归纳总结出各省市的主要产业类型及各产业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关系,并从经济的视角获得各省市的产业结构类型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设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滑坡因其危害大、分布广成为近年工程地质研究热点问题。首先对黄土滑坡类型划分进行了讨论,基于滑坡物质组成及主滑面发育位置的黄土滑坡分类方案反映了我国黄土滑坡的主控因素,各类滑坡活动特征明确,建议将其作为黄土滑坡分类的首选方案。对黄土滑坡的发生、滑动机制以及滑坡液化机制进行了评述,并就两类典型液化型黄土滑坡滑动模式、进一步研究思路进行了讨论。对地震诱发黄土滑坡进行了专门的述评。最后,对今后黄土滑坡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