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7篇
  免费   1313篇
  国内免费   2345篇
测绘学   391篇
大气科学   1470篇
地球物理   917篇
地质学   4218篇
海洋学   186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25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47年   5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结合技术人员在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时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基线测量中误差、环闭合差、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和GPS网平差技术指标等的计算与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得出规范可以得到较好执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2.
在处理边角网平差时,由于测边、测角相互独立,通常只能根据经验按观测类型不同进行验前方差估计,不能准确确定测边、测角观测量的权,影响了控制网的精确度。以高铁铺轨控制网(CPIII)数据处理为例,采用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对控制网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并与等权处理方法做了比较,对边角网或其它不同类型的复杂控制网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周边对一国地区稳定、经济发展等影响重大,中国也一直奉行“邻国是首要”的外交战略,推行“睦邻、富邻、安邻”的邻国政策.主要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在经济依赖度分析等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程度中心性分析、结构同型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从而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进行多方面解剖.结果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不平等的经济依赖度;贸易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在周边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研究表明,地缘政治研究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实现空间关系的网络化和网络关系的空间化,深化对地缘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合理界定城市群的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指向的基础条件。然而,社会各界对城市群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出发,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判别城市群边界的4个步骤:一是分析对象区域是否存在若干发育良好的中心城市;二是分析这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三是分析城市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联系,使之具有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四是通过对城市群实际生长边界的判别,对"点—轴系统"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该区域是否已经形成城市群进行判断。较之以往的学术研究,强调城市群的发育程度也应该作为城市群判别的重要条件,同时,也通过POI数据的Densi-Graph分析提出了判别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方法。基于此,对京津冀及全国主要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之偏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尚处于形成阶段。这些结论对于客观认识城市群以及制定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多层次的空间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律保森 《西部资源》2015,(3):131-132
二连盆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早白垩世的褐煤和长焰煤资源,而且还蕴藏有一定量的中下侏罗统优质中高阶烟煤资源。以往针对白垩纪煤田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是早中侏罗世煤田经过燕山期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白垩纪沉积覆盖,找煤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在二连盆地及周边已经发现中下侏罗统煤田或煤矿点10余处,虽然围绕着这些煤田或煤矿点的地质勘查程度较高,但是缺乏整体分析研究和区域性找矿研究。初步分析认为,二连盆地在坳陷区边缘和隆起区的局部坳陷地段是寻找中下侏罗统烟煤资源的有利部位。初步圈定了马尼特坳陷西缘、苏尼特隆起中部和乌尼特坳陷东缘3个最具找矿潜力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块模型、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合锡尔指数、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省外客流的面板数据,研究近十年来浙江省大尺度国内旅游流系统网络结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旅游流网络系统整体变化缓慢,局部变化明显。客源网络系统与目的地网络系统联系在加强,客流有向主要客源地和主要目的地集中态势。目的地地带间网络中心性整体锡尔系数呈现先降后升,总体处于波动增加趋势。2)客源地、目的地中心性与块的密度值呈正比例关系。旅游流网络空间系统演变过程,体现了总体稳定性和自相似性的空间等级特征。3)浙江省省外旅游流目的地系统网络结构,形成了"一个核心—边缘旅游带,四级城市,五级旅游区"的空间等级结构。客源地网络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圈层等级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综合运用风廓线雷达等多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对江西省2013年6月29日暖区大暴雨进行分析,并对比6月28日锋面暴雨,归纳总结短时大暴雨发生的一些前兆信号及可用指标。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能直观反映暴雨区附近中小尺度扰动、近地面弱冷空气入侵、急流脉动发展等特征,1.5—4 km高度层出现16 m/s以上急流对暖区暴雨发生有利,对强降水的发生有1—3 h提前指示作用。2)0.5—1.5 km高度层正的风垂直切变带对应降水发生发展,正速度带中大于4 m/s风速切变对应下游降水加强。3)PWV值在强降水发生前常出现持续上升或波浪上升。PWV值达到65 mm且维持较长时间,同时配合动力触发条件,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PWV值低于60 mm并持续性下降,对应降水趋于减弱停止;强降水落区出现在湿舌前端的PWV等值线密集区内。4)此次强降水主要发生在TBB小于-40℃区域前端的等值线密集区和地面辐合线附近,且地面辐合线的强度、移向与新生单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强回波不断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合并加强形成"列车效应",雷达回波上逆风区、急流核、速度对等特征的出现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  相似文献   
998.
999.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主要发生了两种宏观的气候变化:一个是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呈现年代际减少,尤其是在东南部海域;另一个则是其生成与活动位置等总体特征有向西北偏移的趋势。本文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垂直风切变的增强可能是夏秋季热带气旋频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这与太平洋-印度洋海面温度变化导致的大尺度环境变化有密切联系。同样有研究认为北大西洋海面温度的多年代际振荡对近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减少也非常重要。但西北太平洋西部强热带气旋的频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东亚近海海面温度的显著升高有关,尽管这种变化是否可信仍有争议。近2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普遍出现西北移倾向,包括生成位置和路径位置,这种变化可能受到了ENSO变异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太平洋气候突变的调控。同时,热带环流的极向扩张又导致了热带气旋的有利环境向北扩张,因此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也出现极向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designed a simple index for measuring irregular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 activities, whi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TBO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the most important summer precipitation system for China, has strengthened rather than weakened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lead/la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ASM and tropical Indian-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sugges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basin SST and EASM coupling processes and that this alternative correlation pattern is likely related to TB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ccurred only in recent decades, which implies a reinforcement of TBO in the EASM. From records of representative points in the Indian-Pacific, the interdecadal intrinsic SST modes of the areas can be obtained with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owing to its good temporal locality.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Indian-Pacific SST interdecadal trends that include out-of-phase and in-phase warm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late 1970s, respectively,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BO interdecadal augmentation present since the late 197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