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2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145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29篇
地质学   4145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渤海—鲁西地区的白垩早第三纪火山岩在渤海东部主要沿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分布,在渤海西部和鲁西地区主要沿北西向断裂带分布。白垩纪火山岩以安山岩类为主,早第三纪以玄武岩类为主,玄武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但明显亏损Yb、Ni和Cr等元素。火山岩的Sr和Nd同位素初始比值结果表明白垩纪的火山岩来源于Ⅱ型富集地幔,而早第三纪火山岩来源于接近原始地幔的略富集型地幔。这可能由于早第三纪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致使上地幔深部的亏损型物质上涌参与岩浆活动,与富集型地幔混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非活动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成藏过程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活动陆缘是板块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也是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世界各地非活动陆缘地区水合物富集情况的系统分析,发现断褶组合构造、底辟构造以及“麻坑”地貌(Pockmark)与水合物的关系密切。尽管模拟海底反射层(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下同)是最重要的水合物识别标志,但水合物与BSR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非活动陆缘具有丰富的烃类物质来源和适宜的温压条件,而断裂-褶皱组合构造、垒堑式构造和底辟构造等则为烃类气体的运移、富集和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便于最终形成水合物。非活动陆缘的深水区往往发育有多期叠合盆地,因其物源、温压、构造和沉积条件的内在关联性,常常形成深部石油、中部天然气、浅部水合物的“三位一体”烃类能源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3.
试论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胜利及辽河油田最新资料,提出了一种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分类方案,共分为火山熔岩型、火山碎屑岩型和潜火山岩型3种类型。其中火山碎屑岩型又可分为正常火山碎屑岩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型两种亚类型;潜火山岩型分为隐爆角砾岩型和蚀变岩型两种亚类型。文中结合实例对各种类型储层的成因机制、空间展布特点以及储集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4.
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深部作用过程--中生代火山岩探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作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历史。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表现为岩浆源区从逐渐上升到下降的过程。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为降温降压过程,表现为等温面逐渐升高,岩石圈伸展速度增大,岩浆源区变浅,盆地演化由断焰向坳陷转化。从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则为升温升压过程,等温面下降,岩石圈伸展速度变小,岩浆源区加深,盆地演化进入坳陷期。  相似文献   
105.
义县地区广义的义县组可解体为王家屯组 (暂命名 )和义县组 ;分属王家屯和义县火山旋回 ,前者为偏酸、偏碱性 ,后者主体为中基性、末期为中酸性火山岩系 ,并广泛发育潜火山岩相的玄武玢岩、安山玢岩和火山集块角砾熔岩筒。该区有七个主要沉积层 ,自下而上分别为王家屯组马神庙层、义县组老公沟层、业南沟层、砖城子层、大康堡层、朱家沟层和金刚山层 ;产有较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以砖城子层、大康堡层和金刚山层为界 ,义县火山旋回可划分为 4个亚旋回 ,分别代表火山活动的初始期、主期、晚期和末期。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相当义县地区义县组的第一和第二亚旋回 ,含鸟类化石的主沉积层 (尖山沟层和上园层 )可与砖城子层对比  相似文献   
106.
羌塘岩带碰撞后超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超钾质火山岩为板块碰撞后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同时具有板内火山岩和俯冲带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球化学特性。化学组成上富含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Cr、Ni等相容元素。在成因上受分离结晶作用和源区混合作用共同制约。源区为受古俯冲上地壳物质和下地幔上升流体交代混合的EMII型富集地幔端元,可能富含角闪石和金云母等矿物。  相似文献   
107.
Despite the various opening models of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East Sea (Japan Sea) betwee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Japan Arc,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remains unknown in crustal structure. As a result,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subsequent seafloor spreading processes to explain the opening of the East Sea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 We investigated crustal and sedimentary velocity structures across the Korean margin into the adjacent Ulleung Basin from multichannel seismic (MCS) reflection and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 data. The Ulleung Basin shows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typical of oceanic although its crustal thickness of about 10 km is greater than normal. The continental margin documents rapid transition from continental to oceanic crust, exhibiting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crustal thickness accompanied by shallowing of Moho over a distance of about 50 km. The crustal model of the margin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velocity (up to 7.4 km/s) lower crustal (HVLC) layer that is thicker than 10 km under the slope base and pinches out seawards. The HVLC layer is interpreted as magmatic underplating emplaced during continental rifting in response to high upper mantle temperature. The acoustic basement of the slope base shows an igneous stratigraphy developed by massive volcanic eruption.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Korean margi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rocesses occurring at volcanic rifted margins. Global earthquake tomography supports our interpretation by defining the abnormally hot upper mantle across the Korean margin and in the Ulleung Basin.  相似文献   
108.
在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化学研究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火山群的重要区段开展了野外踏勘、气体普查,特别是用放射性气体测量方法对火烧山、老黑山、笔架山、药泉山等火山区进行了Tn、Rn测量。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和研究了Tn、Rn等气体和火山、火山活动、断裂构造、断裂活动性及其他地质条件的关系,初步查明了五大连池火山区的气体组成特征、分布和形成规律,对地下主要气体的成因、气体和火山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对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观测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9.
火山空降碎屑灾害预测软件包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谊  马宝君  施行觉 《地震地质》2003,25(3):480-490
简述了火山空降碎屑灾害的危害性 ,指出研制火山空降碎屑灾害预测软件包的实际意义。介绍了软件的主要结构框图、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结构设计时的几点考虑。介绍了在VisualBasic6 .0平台下 ,碎屑粒径参数、岩浆黏度、结晶压力、喷出压力、给定时间段和特定区域的各高度层风参数、岩浆动力学参数、喷出物总量、抛射体分布、坍塌阶段碎屑分布和扩散阶段碎屑分布计算等各程序的主要结构及主要功能。介绍了在Mapinfor 6 .0平台下软件的主要功能。给出了实现该软件包各项功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并展示了 1980年 5月 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空降碎屑分布计算的实例 ,同时把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从而使模型的改进工作和软件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最后 ,对软件存在的缺陷和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0.
青藏及邻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万明 《地震地质》2003,25(Z1):51-61
青藏高原是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演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该区火山活动受中 -新生代以来高原深部地球物理 -化学反应的控制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形式和结果。本区既有富钾质的 (主导 ) ,也有富钠质的火山岩 (次要 ) ;既有喷发熔岩流 (主导 ) ,也有一些浅源上侵的次火山岩体 ;火山活动发育在古近纪、新近纪与第四纪 ,而最强烈的发生在中新世期间。本区钠质和钾质两类火山岩在形成环境和时代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者一般发育在古新世—始新世 (6 0~ 4 0MaBP) ,而后者主要形成在渐新世—中新世 (30~ 10MaBP) ;存在着钠质—钾质—酸性次火山岩的演化过程 ;大体上可划分为西羌塘、北羌塘、可可西里、中昆仑、西昆仑等 5个火山岩省。本文对比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甘肃礼县和云南三岩区 (金沙江北段、腾冲和滇东南地区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大量的证据表明 ,这些火山岩形成在原始地幔、或“壳 -幔过渡带”或陆壳基底等源区。在实际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岩石圈的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高原隆升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