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497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储集层为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对致密气富集影响尚不清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点区预测。 根据岩心、露头、薄片及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影响。临兴区块上古生界主 要发育高角度缝,其次为中低角度缝及水平缝,微观上根据裂缝与矿物颗粒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识别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 缝,其中粒缘缝最为发育。受塑性泥岩阻挡,裂缝垂向延伸较差,一般延伸1~2 m后消失于泥岩层中,受燕山期北西—南东向 地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裂缝密度一般2~5条/m。裂缝可改善储集空间、提高油气充注效率,储层裂缝发育 区渗透率可增大1~2个数量级,含气饱和度高,此外,研究区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影响着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致 密气的富集,在后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寻找裂缝发育区,并通过进一步压裂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用比较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与其相邻景观之间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然后从高寒草甸上下限垂直分布的特征出发,半定量地阐明了上下限分布特征的原因以及决定上下限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出发,探讨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3.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 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 年龄为440 Ma。岩石具有亚碱、准铝以及贫钙、镁、铁的特征,碱铝指数(AKI值) 均低于0.85,铝饱和指数(A/NKC 值) 多小于1.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 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显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Sr同 位素值为0.7058~0.7071,εNd(t)值为-1.06~-0.31。综合分析表明,老虎山石英闪长岩应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 融,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对区内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出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受北祁连洋俯 冲及随后岛弧与祁连—柴达木陆块碰撞拼贴影响,弧后盆地的北向俯冲消减作用可能是诱发民乐窑沟和老虎山弧岩浆岩以 及导致毛藏寺—老虎山花岗岩带内埃达克质岩石侵位的基本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4.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刘显凡刘家军朱赖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卢秋霞(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矿质来源上地幔分异混染滇黔桂1矿床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加...  相似文献   
65.
I.TheTerracesoftheUpperYellowRiverTheterracesoftheupperYellowRiveraremostlydispersedalongthewidercoursesinseveralMesozoicCenozoicbasins(Figure1).1.TerracesbetweenNgoringLakeandGyaringLakeThesurfacelayersofthesedimentinthewideandshallowbasinswheretheYell…  相似文献   
66.
67.
Seismic anisotropy within the uppermost mantle of southern German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update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anisotropy within the uppermost mantle of southern Germany. The dense network of reversed and crossing refraction profiles in this area made it possible to observe almost 900 traveltimes of the Pn phase that c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in a time-term analysis to determine horizont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immediately below the Moho. For 12 crossing profiles, amplitude ratios of the Pn phase compared to the dominant crustal phase were utilized to resolve azimuthally dependent velocity gradients with depth. A P -wave anisotropy of 3–4 per cent in a horizontal plane immediately below the Moho at a depth of 30 km, increasing to 11 per cent at a depth of 40 km, was determined. For the axis of the highest velocity of about 8.03 km s−1 at a depth of 30 km a direction of N31°F was obtained. The azimuthal dependence of the observed Pn amplitude is explained by an azimuth-dependent sub-Moho velocity gradient decreasing from 0.06 s−1 in the fast direction to 0 s−1 in the slow direction of horizontal P -wave velocity. From the seismic results in this study a petrological model suggesting a change of modal composition and percentage of oriented olivine with depth was derived.  相似文献   
68.
69.
淄博地区本溪期—石千峰期沉积环境经历了障壁岛—泻湖—台地环境,三角洲环境,曲流河环境体系的演替。相应的泥炭形成环境有不稳定的局限泻湖泥炭坪,较开阔泻湖泥炭坪,中等稳定的开阔泻湖泥炭坪,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两侧的泥炭沼泽,洪泛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成煤植物上,本溪期以Cordaites,Lepidodendrales,Neuropteris为主,太原期华夏植物群发展,Lepidodendron,Cordaites继续发育,真蕨纲和种子蕨纲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山西期以Odontopterissp.,Annulariaorientalis,Pecopterisorientalis,P.norini为主。自煤系形成至今,本区经历了海西印支期的普遍沉降埋藏、燕山期的普遍抬升局部断陷、喜山期的剥蚀、新构造运动期的差异沉降等阶段。古构造、古气候对本区成煤环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三角洲平原上网结河的发育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陈代钊  张鹏飞 《沉积学报》1996,14(3):103-112
龙潭组上段(24#煤顶板到12#煤)是盘县地区含煤最好的层段,对该区西北部本段地层的研究表明其中发育有网结河体系。河道沉积由多层叠置的鞋带状砂体组成,湿地沉积主要由菱铁质泥质岩夹薄层板状细砂岩(决口扇沉积)和煤组成。河流的发育和聚煤作用都显示幕式性,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网结状河道被认为是海侵期对低位下切河谷充填过程中经侧向冲裂水道并相互连通形成的;稳定、连续的厚煤层发育于河道大范围废弃后的海侵晚期,其次是高水位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